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四十六章壶关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失去了马槊之后,东方狄实际上已经死了。

他最终死在了自己马槊之下。这颇有些杀人诛心了,杀你,还要用你的武器。

挫敌锋于正锐,斩大将于阵前。这是每一个披甲持刀的武人所追求的建功立业。

作为李元徽的次子,他出生的时候大唐就已经立国了,几岁就是郡王,母家是广陵张家这种巨富,同时又是江淮系重要将门。自幼锦衣玉食,而他也天资聪颖,是李元徽最喜欢的儿子,可谓天潢贵胄。

高祖居洛阳之时,也非常喜欢这个皇孙。

即便出身如此尊贵,在自己第一次上阵,率七百骑突入汉军大阵,斩杀汉军主将东方狄。

东方狄的确是武勇过人,但此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气血已衰,未免有些英雄迟暮。

所以实际上李承道是占了年轻,身强体壮并且膂力过人的便宜。

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证明他的武勇绝伦。

前军主将东方狄被阵斩,其子东方巽和其弟东方武则被张一仙所杀,持大纛的士卒也被唐军全部斩杀殆尽,这对于汉军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整个汉军大阵都开始动摇,常雁衡更是让已经落入下风的骑队开始高声呼叫,朱德裕和段雄见状也命令唐军发起反击,而此时西岸的唐军已经重新架设浮桥,张坚和张镇恶两人迅速带精锐队伍过桥支援,这时候上游的汉军故技重施,准备放火船再度烧桥,但段绍给李元徽献计,用铁链带着钩子勾住火船然后驱使挽马将船拉至岸边。

这一招直接就让浮桥避免了被汉军火船焚烧,唐军则陆续通过两座浮桥向东岸涌去。

在东方狄被杀以后,早先围攻朱德裕和段雄的汉军就已经开始了且战且退,至于跟常雁衡缠斗的斛律明月所部,原本已经在混战之中占据了上风,毕竟兵力较多的一方。

但主帅被杀,中军崩溃,饶是斛律明月也是心生退意,让士卒吹响了退兵的号角。

可常雁衡哪里是肯给他们从容退兵机会?带领精锐骑队一路尾随追击,席君买和张一仙则跟在李承道左右,三人就像是一个锋锐的箭头,锐不可当,继续追击,迫降了大批的汉军。

张坚和张镇恶各自率领数百精锐过河之后,当即就开始寻找李承道的踪迹,等他们听说了汉军主将可能已经刚被李承道斩杀之后,更是心急如焚,迅速率军向前。

而于仲亨则指挥的侍卫亲军渡河,加入追击汉军的行列,汉军此时正在渡河,浮桥还没架设好呢,刘玄机原本准备渡河强攻李元徽本阵的想法也彻底落空了,只能下令全军退往壶关。

薛安都、傅弘之、蒯恩、斛律明月等汉军大将在东方狄死后已经开始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加上唐军在不断的增兵,整個战场形势已经变成了一边倒,即便是刘玄机现在也无法挽回这种轻颓之势。

唐军这边,朱德裕、常雁衡、段雄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所辖军队也都是天下精锐,各级将领多是跟李家兄弟出生入死打了二十年仗的骨干,逆风仗他们能打,顺风仗他们更会打。

大唐中军所在得知齐王家老二和张一仙两个人冲烂了对方中军,还干死了汉军主将东方狄父子兄弟四人,直接给东方家来了个团灭,即便是一向稳重,喜怒不形于色,养气功夫相当好的李元徽也有些诧异和错愕?

没开玩笑?我儿子这么勇的?这也未免太离谱了,你这李小二快赶上李老二了。不对,李老二十六的时候也没这么猛

这当然是好事,还是天大的好事。

关中将领更是纷纷请战,于是浮桥又紧急架设了几座,骑兵几乎是被全部派出去了加入追击作战了,李元徽本人也带着护军过了河,指挥各部向前往壶关方向推进。

而李药师奉命在北面渡河进攻壶关方向,也正好成了李元徽提前给汉军埋下的一计杀招。

李药师率领一路兵马渡河,与韦孝矩所领的壶关守军交战,战事极为焦灼,但一时半会儿唐军还无法击败汉军,夺取壶关,不过这个时候两个消息几乎是同时送到了李药师这里。

一个是李元徽令人快马送来的军令,西涧之战汉军败了,北海郡王阵斩北汉辅国大将军东方狄,唐军正在全力追击,命李药师率领所部阻击汉军。

第二,斥候传来消息,大批的汉军往壶关方向来了,看旗号可能是北汉皇帝刘玄机亲自带领的中军精锐。

李药师手中约有七万精兵,包括天策诸军和关中精锐左右骁卫。

而现在这六万精兵之中,已经投入了半数兵力与汉军作战,也就是他只能抽出两三万人去阻击汉军中军精锐,还是要留下一些预备队的。

眼下窦琮已经率军左骁卫的二十个折冲府和神策军、帐下亲军、龙捷军进攻壶关守军。

还在李药师这里等候军令的将领包括右骁卫大将军程知节,玄甲军左右都督张谨、翟长孙,神武军左右都督娄浚、段武宣,捧日军左右都督徐乾德、傅惟学,天武军左右都督谢叔方、羊献果等。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程知节自告奋勇的要率军前去阻击刘玄机所领的北汉中军。

李药师则命程知节率右骁卫的二十个折冲府,与捧日军、天武军前往阻击。

而他本人则亲自带着神武、骁果、玄甲、背嵬这四支骑兵精锐队伍,加入到了对壶关守军的进攻之中。

眼下的情况整体上对唐军很有利,但对于他所领的唐军来说却并不占优势,前有壶关留守兵力,大概在四万到五万人之间,身后的刘玄机所领北汉中军约有三万人左右,兵力上大概双方差不多,但他所部的七万唐军处于南北夹击的形势之中,所以他派遣程知节和徐乾德、谢叔方等人前去阻击刘玄机,因为刘玄机所领的精锐不是一时半刻了就能攻破的,相比较而言自然是兵力更多一些的壶关留守兵马更容易被击破,因此他要集中精锐,先把北面的这支留守军击破,这样汉军就只能逃往上党治所潞县方向。

李药师在左,领背嵬、神武二军,玄甲军左都督张谨居右,领玄甲、骁果二军。

原本这场仗,窦琮就带着三万唐军压制了人数略多的汉军,壶关守军主将韦孝矩指挥大军勉强支撑着战线。

汉军留守壶关的队伍都是二线队伍,精锐都被刘玄机交给东方狄放到前线去抵挡唐军,所以对上关中精锐以及擅长打硬仗的龙捷军,自然是难以建立优势。

不过即便如此,汉军也勉强维持了局势,韦孝矩还在试图投入预备队伍,想要击败唐军。

但两侧突然杀出来的骑兵,伴随着烟尘滚滚,直接就让韦孝矩心里凉的透透的。

唐军怎么敢全部压上来的?陛下那边中军难道出了问题?还是?

此时,在背嵬军之前,作为轻骑兵的神武军率先开始掠阵,骑兵围绕着汉军步阵然后以弓矢不断的密集攒射,给汉军侧翼带过去不小麻烦,而在神武军掠过之后,人披重甲,马列具装的重装骑兵背嵬军开始冲阵。

背嵬军左都督罗士襄手持大槊一马当先的横击汉军侧翼,原本被神武军密集攒射的步阵自然有些缺口,借着战马的冲势直接撞翻了两名汉军,大槊横削又斩杀一名汉军,冲锋之势停滞之后,又迅速调转马头,身后的背嵬军重骑也同样如此,如同巨浪拍打着沙土岸边,片下一层之后浪花四散,但又不断的冲折回旋,不断的将沙土一层一层的剥落。

在面对步兵密集结阵的时候,重骑兵如果无法直接穿凿破阵,就只能采取这种回旋轮番冲击的作战模式。

另一个方向的玄甲军和骁果军同样也是这种作战模式,轻骑负责袭扰、不断的对侧翼造成心理压力,重骑冲击轻骑箭矢密集覆盖造成的微小缺口,再将之不断的撕裂扩大,汉军如果能够及时补上缺口,还能维持阵型完整,但只要稍微慢了一步,被唐军骑兵的抓到机会,这就很难保持军阵的完整。

而松散的步兵阵型,在面对骑兵的时候,很难不被冲个稀巴烂。

两翼的骑兵队伍给汉军带去了极大的冲击,胜利的天平开始一点一点的向唐军倾斜。

另一方向,程知节和徐乾德、谢叔方等人则在壶关县城以南三十里的一处坡地列队。天武军和捧日军迅速按照训练大纲上的要求,长枪刀盾在前,弓弩手在后,迅速结好了一座拒马大阵。

右骁卫大将军程知节都看傻眼了,什么情况,这齐王麾下的军队都训练有素到这个份上了?

这列阵的速度也未免太快了?

又急忙命令自己所部的步兵前军加快速度,好歹是在北汉军到达之前结好了阵。

程知节率领左骁卫三千骑兵在侧翼护卫,督领步军的则是右骁卫将军庞霖。

庞霖的父亲是前燕镇西将军庞勋,他父亲跟李元徽有很大的交情,李元徽早年招募过他,让他去江淮效力,但庞霖因为父亲亡故,母亲和弟妹需要照料的原因就婉拒了李元徽的招揽,不过李元徽还是给他在长安的禁军之中安排了军职,还曾经跟随太宗参加过高平之战,以军功迁左卫中郎将,跟已故的晋殇王李承诲参加过平东魏之战,扫平三吴之地,迁左骁卫将军。

如今也算是靠着自己的资历和军功,升到了高位。

而庞霖用兵,跟他父亲颇有相似之处,不以武勇著称,但很擅长治军和安营扎寨这些事情。

右骁卫大将军程知节虽然战时是指挥官,节制卫府,但平日里卫府军务都是两个左武卫将军负责的。

他本人虽然不是莽夫,但更为擅长率领骑兵。

这时候也是放手将大队步军交给庞霖指挥,和另一右左骁卫将军于仲堪各率骑兵在两翼护卫。

等到刘玄机率队赶到的时候,看到的是唐军在当道列好阵势,正正好好挡住了汉军北上壶关的道路。虽然是仓促之间列阵,但只看唐军列队整齐,军容严肃,已经是堂堂之阵。

暗自感叹唐军的动作好快的同时,刘玄机的心里跟明镜一样,这仗他已经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7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