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七十四章兰陵王李长恭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从李元徽在洛阳出发开始,长安城就有风声了,有好几个御史还上表,弹劾齐王逾制。

因为带的护卫人数过多。

不过李源却没有放在心上,直接留中不发,就当没看到。

其实对待这些子女,李源还是挺惯着的。

尤其是几个嫡出的,你只要没有露出侵夺他权力的苗头,那他就是惯孩子家长。

老三跟他对着干,当朝跟他吵起来,也就是禁足。

至于老四带的人多了,带个几千人怎么了?这点人还能是回来造反的?

长安附近有十万大军,光是皇城、宫城、以及西内苑禁苑驻扎的的禁军就有三万多人。

有什么可担心的?

最重要一点是,李元徽在关中没有根基。

老二老三在关中各卫府军队之中都是有着非常多的旧部,甚至他的禁军之中,都有不少人赞颂秦王的功绩,愿意倾心结交。

以至于李二毁容跛足之后,朝中大臣和将领仍然称赞他的气度过人。

所以对老二,李源的防备之心甚重。

不过到底是亲儿子,还是目前大唐军功最胜的人,李源即便是有了防备之心,但还是没有对秦王府进行什么压制,前段时间也不过是贬了一个御史出去,算是敲打。

李二其实也是明白李源这是冲他来的,本打算沉寂一段时间。不过紧接着跟尹张两家的冲突,又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李源叫他入宫一同训斥,后面虽然晋王和平阳公主入宫劝和,让事态平息了,但李源和李二父子却是生了些间隙。

这不禁让长安的大臣们有些担心,而这次齐王高调回长安,更是让有些人担心,这是不是会让长安的局势更加混乱。

十二月初,齐王至长安。率妻、子六人入宫觐见。

李源见到素未谋面的孙子很是高兴,王妃、侧妃以及两個郡君都进行了赏赐。

实际上郡君这个称号,并不是亲王女眷用的,按照前朝留下的制度,亲王妻称王妃,余下的有封号的应该是儒人,但这两人的封号是李元徽特意给他们请赐的。

檀儿是因为自幼相伴的情分,段矜是因为出身名门,不好随意安置,总得给个差不多的名分。

甚至正常来说,侧妃都没有。

但李元徽请封,李源自然也不会驳他的面子,直接诏准了。

所以齐王府的女眷,封号上还是有些特殊的。

李源当天就留了李元徽一家在宫中宴饮,还让秦王、晋王、平阳公主等几个嫡出的子女都带家小入宫赴宴,这当然也包括昭德太子李孝俨的家眷。

长嫂郑氏带着几个儿子和庶子就居住在宫城之内的麟德殿,距离李源所居住的武德殿不远。

因此最先到达,随后就急忙让昭德太子的嫡长子李承安带着五个弟弟拜见四叔李元徽。

李承安年方十五,长相俊朗,跟大哥很像,带着几个弟弟行礼,一板一眼的也显很规矩。

“拜见叔父。”

“快起来快起来,承安也是大人了,明年就该成婚了吧?”

“是,陛下已经给他赐婚了,是河东柳氏的姑娘.你们几个,应该好几年没见过你四叔吧,都报上名来。”

李承安已经被封为赵王,而余下的五个儿子也都被封为王。

河南王李承泽,广平王李延宗,兰陵王李长恭永宁王李光珩,渔阳王李绍信。

几个孩子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李元徽很是意外啊。

大哥家六个儿子,其中第四个,名叫长恭这个他早就知道,但此前也没在意多,毕竟同名的多了。可如果这小子长得特么俊俏,还被封了兰陵王?这就不得不让人往多了想了。

我们李唐成了北齐高家了?这就离大谱啊我们家应该没有祖传精神病史吧?

但大哥的确早逝了还是死于一次蹩脚的宫变

这高度相识啊。我难不成是高湛?

而其他人则有些意外,为什么李元徽会盯着李长恭看的有些失神。

不过李元徽还是很快反应过来了,“看着长恭,我不由想起年幼时候,那时候我也就如他一般大小,兄长则跟承安仿佛,一晃快二十年了”

李元徽说完,昭德太子妃郑氏笑了笑,眼神之中闪过一丝黯然。

随后李元徽跟几个侄子说了几句话,问了问他们可有什么志向,课业如何,可学了骑射之类的。

八岁的兰陵王李长恭说自己想要做大将军

李元徽则鼓励一众侄子道:“好好读书,勤习骑射,日后为大唐建功立业”

说话的功夫,秦王府和晋王府,以及平阳公主府人都陆续到了。

秦王倒是妻妾子女众多,嫡子有两个,一个七岁李承乾,一个五岁李承昱,一个庶出的,叫李宽。

晋王府就王妃薛氏,带着一子一女,李承训,李静殊。

平阳公主带着两个儿子,老大柴哲威十四了、老二柴令武则只有四岁。

这场家庭大聚会,很是热闹,李元徽跟兄长和姐姐也都是许久未见,武德殿里一群小孩追逐打闹。

李源还特别提出,好久没有射猎了,约了几个儿子和大女儿过几日一起射猎。

宴席进行到很晚,众人都很尽兴。

第二天,朝会。

李元徽正式带着属官,前往太极宫大殿正式以陕东道大行台、都督关东诸军事的身份,面见皇帝,算是君臣奏对。

李元徽身穿锦袍,头戴玉冠,披着狐裘走在最前面。

李青莲、李药师、独孤颍、常雁衡、张坚、张镇恶、韩全、王佛保、谢叔方、尉迟敬德、薛万彻、窦奉节、段武达、段武宣、娄浚等一众文臣武将紧随其后。

其中几个人的身形都尤为高大强壮,且面目冷峻威严,令人望而生畏。

这些只看身形和气质就能判定是猛士的家伙,给整个朝堂都带去了不小的压力。

就连李源远远望见,都觉得心头有些颤。

不过随着李元徽带头大礼参拜,看着那些巨汉们一个个低下头颅,他的心底又油然而生一种畅快和自得。

朕是大唐皇帝,是天下之主。

这些骁勇善战的猛士,都要向朕朝拜!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陛下万年。”

“平身。”

李元徽参拜后起身,随后开始奏对。

先是让参军孤独颍当众宣报今年陕县以东的秋税,各府库存粮,以及洛口仓、回洛仓、含嘉仓等洛阳近郊大仓的储粮,以及各地常平仓。

随后则是让司马李药师宣报武德三年各处与燕军冲突的斩获,以及受降归附的兵马、郡县的等情况。

“齐王和陕东的将士们辛苦了,你们的功绩,朕记在心里.”

李源听后,很是满意,连连褒奖,随后看着一众猛士,突然奇想。

“齐王,不知道你手下,哪位最有武才啊?”

这个问题问的李元徽很是头疼,武才?突然想起一个可能性,不会吧?

就算丢脸,也应该不是我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6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