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六章各有其分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李源被封为唐王、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录尚书事,等于是军政大权一把抓。

接下来的路径,基本上就是奔着加九锡、禅让这条路走了。

而他接下最为紧要的事,就是把目前长安的降兵,以及自己从益州,二郎从凉州,三郎从陇右带来的军队进行整编,从新建制,迅速消化关中精锐。

经过统计和盘点,目前长安周边各部军队加起来,有将近三十万人。

成分极其复杂。

益州军之中有氐人义从,板楯蛮,南中豪强部曲。

凉州也有羌胡从骑,和镇戎军。

所以在跟几个儿子,朝中大臣,和心腹幕僚们商议过之后,最终确定新的建制方案。

多达十四万的关中降兵,取其精锐,得十万精兵。以万人为一军,分作十军,各设统军总管,为中军。

十大总管分别是张平高、王翊、穆长陵、李孝杰、李怀真、窦琮、刘思恭、刘文惠、宇文觉、宇文萧。

随后又以蜀中大军三万为禁军,宿卫宫中、禁苑,分设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各设统军将军,以心腹李高迁、王长楷、高政会等充任。

随即任命长子李孝俨丞相府长史、京兆尹、抚军将军,与护军将军宇文涉、领军将军柴荣共同执掌中军军务。

二子李鸣岐为都督凉州军事、征东大将军。

三子李玄庆为都督益州军事、征西大将军。

又遥授四子李元徽,为司空、柱国、征南大将军、姑藏公,扬州牧,开府仪同三司。

老二老三都没有统领中军,而是分别统率益州和凉州诸军。

这样的安排,无疑是李源不想让二郎三郎两个儿子所掌控的部队过多,从而扶植大郎来掌控中军。

不过老二老三因为一路征战立下大功,所以又分别授予大将军名位,以彰其功。

至于四郎,除了官职现在也没什么能给他的了。

江淮一带等于是李四郎自己拉起来的军队,又远在千里之外,即便想把李四拉进来跟老大老二老三搞平衡都办不到。

文官方面,裴弘德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旧是宰相。

而王审、虞南基为中书侍郎,这两人都是李源霸府之中的幕僚。

原本的凉州都督萧卷,被任命为中书令,也算是对他投诚,和后面非常识趣配合李二郎接手整顿凉州军的酬功。

宇文成业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虽然没有继续统领军队,但他的儿子宇文萧、族弟宇文涉,侄子宇文觉、宇文招,全都是在中军任职,兵部尚书也算是位高权重。

他很清楚,之前慕容盏做皇帝时候他的那种大权独揽,是不可能在重现的。他还能做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就该知足了。

此外,长安城的文官系统,其实变动不大。

新帝,或者说李家入主之后,在兵权以及长安防务等方面上进行了一番大洗牌,主要位置上换成了李家人,和其姻亲故旧,文官方面,三省六部,三公九卿其实更多是调整和换位,大部分做事的官吏都没有动。

因为李源是很清楚朝廷的运行逻辑的,这种时候宰相、尚书这种其实很容易更换的,但下面这些办事的人,才是基石,如果大面积更替,就会让新朝的运转出现问题。

在进行过多方面的调整之后,长安也终于收到了有关江淮战事的情报,其中就包括李元徽发动突袭,烧毁了南顿故城的粮草。

已经是走到人臣至极的李源,抚掌大笑,面对一众人等的恭贺极为高兴。

“四郎用兵,正奇相辅,真是神来之笔,如此,江淮转危为安矣,我亦可高枕无忧了.”

李源穿着锦袍,端坐丞相府内的公堂上。

这里如今才是整个长安的权力中心,几个儿子和一众将领都在。要商议的事也很简单。

荆州。

只要拿下荆州,就能让关中跟江淮打通链接,彼此照应。

出兵方略是:以长子李孝俨、次子李鸣岐为左右都督,统率八万中军精锐并凉州诸军六万余,出武关,攻南阳。

以三子李玄庆为都督,率氐人从骑以及南中豪族、板楯蛮,以及益州军两万余人,会同荆州刺史司马修业出房陵上庸,取襄阳樊城。

堂弟李祝和女儿李大娘子率两万余人,出永安,以为策应,伺机攻取江陵。

最后一路是让四郎李元徽作为策应,威胁义阳三关,同样还是策应。

李元徽也没想到形势变得这么快,他现在对关中的事一无所知,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最大的对手——占据了青州和大半个兖州、以及大半个徐州的瓦岗军翟让。

四月,李元徽命楼船将军吕钦率水师三万,由淮河北上泗水,自己率领四万步骑走陆路。水陆协同一路上势如破竹,将下邳所属的取虑、僮国、夏丘、徐县等诸城全部收入囊中,整个泗水以东,睢水以南,全都落入了李元徽之手。

形势变成了双方以相县为中心,隔着睢水对峙。

不过吕钦在率军赶至睢水入泗水的河口处,被瓦岗军的水师所阻。

瓦岗军为了保证睢水控制权,以及下邳和粮道的安全,在下县囤积重兵,并设立水寨。

吕钦发动数次进攻,皆不能克,于是退后修整。

李元徽在睢水南岸立营,一直在睢水北岸打家劫舍的常雁衡得知李元徽北上之后,立即前往南岸面见,一方面是汇报战果,一方面是领取接下来的人物。

“末将拜见都督,自北上百日,先后杀敌两千余,烧毁其粮草十万石,近来瓦岗骑军正在四处追捕我等,听闻都督北上,顾率军南奔.”

常雁衡这段时间,是让瓦岗军头疼不已。屡屡袭击他们的粮道,捕杀瓦岗斥候。

于是瓦岗军特别命令秦仲玉、羊献果、慕容三藏等人率军围部江淮轻骑,但常雁衡和刘聚这种经年老贼,一个比一个滑。稍有些风声,就是个“风紧扯呼”。

对瓦岗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所以动员了全部骑军进行绞杀。

这种情况下,常雁衡直接率军南渡,这才让全军大部得以保全。

李元徽则拍着常雁衡的肩膀道:“常将军智勇双全,屡建奇功,百日数十战,逼得瓦岗骑军尽出,真乃世间奇男子!”

平日里,军中都呼其“奇男子”。常雁衡也以此为傲。但军中上下如此称呼,跟李元徽这个主帅的赞誉,那是不一样的。相当于官方认证了。

能得到主帅的认可,这甚至有机会能名垂青史的,因此常雁衡也非常激动。

“都督过奖。常某得都督信重,托以重任,怎敢不效死力?”

所谓货卖与识家,士为知己者死,不外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2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