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九章府军十二卫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四月中,李元徽一路乘船回到了合肥,留守和提前返回的一众将领出城相迎。

李元徽跟一众人见过面,勉励一番之后,就回了将军府。

府中的女眷在齐王妃的带领下,全都在内院等候,见到李元徽进来全部躬身行礼,除了王妃本人。

“拜见齐王殿下。”

众人齐声道,而慕容佳音则直勾勾的看着李元徽身后的段矜,随后看向了另一个方向那个少年,她一眼就认出了对方的身份,弟弟慕容克邪,当下慕容佳音内心有些激动,随后才看向李元徽。

“殿下一路辛苦了。”

李元徽道:“辛苦谈不上,倒是有劳王妃替我管家。”

互相客套一番之后,李元徽分别看望了一下自己的两个儿子,李承道、李承安,随后又跟后院的几个女子说了说了话,这才回到主院休息。

慕容佳音则把段矜带到另一侧的院落之中,两人以前关系很不错,算是好友,牌友。

现在的关系就有些尴尬了。

不过两人也都是聪明人,倒不会一来就开始别苗头。

虽然大燕亡了,但慕容佳音作为李元徽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其地位和象征性仍旧是不可撼动的,如今又生下嫡长子,更是稳如磐石。

而段矜现在没名没分的,连妾室都不算,虽然李元徽早晚会给她个安排,但绝对是不会让她影响正室的地位。

甚至就算慕容佳音不在,王妃的位置也轮不到段矜。

所以,在刨除掉情感因素之外,其实两人的利益冲突上并没有很大,反倒是有很多互补。

因为大燕亡了,本质上两人都是大燕的余党,一个代表旧宗室,一个代表鲜卑豪族,算是一条线上的。

所以两人的谈话,也算是比较和气。

当夜,李元徽就宿在王妃的院中,两人在用过晚饭后,慕容佳音才正式道谢:“多谢殿下将伐折罗带到江淮来。”

李元徽道:“你我夫妻,不用这么客套,谈什么谢不谢的。”

慕容佳音道:“若不是殿下,伐折罗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李元徽闻言没有在解释,有些事没法说的清楚。以老爹行事的风格,慕容家的旁系可能没什么事,但直系还真不好说。

一夜春色过后,李元徽仍旧起的很早。用过早饭之后,就立即召集了一众幕僚和各部将领。

随后宣布了自己在路上经过深思熟虑的人事调整和任命,同时提出了将自己的治所,从合肥迁移到了寿春。

首先寿春是大城,比起合肥这种几乎是纯军事要塞的城池来说,功能也多了很多。

其次,徐州方向一旦有事,就是可以直接从寿春出发从淮河向东挺进。

同时也更便于李元徽对豫州的管辖。

众人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的,实际上合肥作为纯粹的军师要塞,自然是没有寿春繁华。

并且从现在的实际需要,搬迁到寿春也是合情合理的。

同时,针对现在的军队规模庞大,李元徽也跟镇军府的幕僚们商议了一下军队建制和指挥系统的问题。

目前李元徽作为镇军大将军,都督四州军事实际控制的军队在二十万左右。

这已经经过一轮裁撤之后的数字了,规模依然庞大。

其中,水师大概是四万人左右,骑兵轻骑重骑加起来,不足两万,一万八千人左右。

其余以步军为主。

而目前整个大唐,占据了半个天下,全部的军队人数也就是在五十万左右,也就是说李元徽执掌了大唐四成的部队。同时还控制了大片有利农业生产的平原地带。

无论是淮南、淮北还是中原,都是人丁稠密的平原。

即便如此,李元徽觉得也应该适当削减军队人数,不过具体怎么个消减方式,还需要在讨论。

李四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长安方面也在思考如何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以及如何维持稳定,以及有利于继续征战。

仿佛是命中注定,府兵制、均田制这两个方案被一个姓宇文的人提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宇文成业。

而这两个制度,很快得到了李源认可。

府兵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把全国分为若干个军府,每一个军府负责从本地区征兵。官府通过均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军户,免征赋税,以此来保证军户为朝廷提供军事力量。

而均田制,顾名思义。

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授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老男、笃疾、废疾各授口分田四十亩;工商业者减丁男之半,寡妻妾各授口分田三十亩;如上述人为户主,则减丁男之半授田。年老时要收回五十亩口分田,身死时口分田全部要由政府收回,另行分配。

虽然李源认为这个策略很不错,并且有利于社会稳定,但却没有办法立刻推行。

前朝大燕的推行的基本上算是部族制和募兵制相结合,后期部族制渐渐消亡,基本上就以募兵为主。但军队仍旧残留着鲜卑各大部族的影响。

到了大唐,这种影响依然存在,但这并不是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是,关中的土地,不够分。

这就不得不说,历史上北周推行府兵制的时候,关中历经战乱,残破不堪,十户九空。

有大片的土地可以用来推行府兵制。

但现在的关中,却是遍地豪族。

并且因为魏宣帝在位时候强力推行在陇山、子午岭等地植树,禁止过度采伐,以固水土,关中目前仍旧是天府之国,且因为大燕几十年的经营,颇为殷实。

最重要的是,李家夺取关中的战事,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长安也是开门献城,一众关中豪族全都投向李氏。

所以对关中组织架构和生态影响很小。

人家豪族投降你,你总得保证人家的利益吧?新朝初立,收个田赋大家都很有眼色的都交了。

但伱直接把人家土地都收了,那就有点过分了吧?

再说大部分士卒家里本来就有地,都是良家子。

不过李源很快就把这个目光看向了豫、徐、荆、兖等地。

这个策略放在关中,目前很不适合,但豫州徐州兖州因为战乱的关系,百姓流离失所,甚至豪强都不多了。

毕竟流民义军有时候主要强的就是坞堡,因为只有豪强的坞堡会有粮食.

这也就客观造成了豫州徐州兖州等地有大片的农田是无主之地。

适合朝廷收回来,在分下去。

而均田制虽然在关中难以实行,但却不妨碍建立军府。

于是乎,李源对军制的改革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

十二卫府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7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