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九十一章围歼战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次日,李二李三先行一步,率领三万骑军出营,特意从被围的陈棱所部周围经过,让这些被围的东军再次感受一下万马奔腾而过,说掀起的尘烟让东军士卒们纷纷被呛的咒骂个不停。

随后李元徽统领四万步军一万骑军,重新组织了对陈棱部的合围。

四万步军之中包括广武军、瓦岗步军、天柱山营、广陵营、中垒营、虎步营、中军营以及武卫军。

骑军则是把江淮的轻重骑兵全都带出来,又从二哥麾下的凉州铁骑之中补充了两千人,凑够的一万人。

五万步骑对八千步卒形成了一个三面合围,只留下西北角的颍水方向一个缺口,暗合兵法之中的围三阙一。

在这种平原地带,兵力上绝对的压制,还完成了半合围,陈棱所部几乎是没有逃出重围的可能性,要么被击溃,要么投降。

所能寄托的希望,也就只有友军的快速支援解救。

汝水和颍水之间,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阳光普照。

阵中的陈棱站在一个小高坡上,左右都是亲卫,在此处的视野能够窥视到四方战场形势。

就在这时,远方的旷野听传来了鼓声和号角声,又有尖锐的哨子和鸣镝之声猝然响起。而一直保持缓缓推进的西军各部骑队开始加速。

骑兵开始在阵前驰骋奔走,铁蹄踏在原野上汇聚成雷。

西军轻骑在四个方向,分别开始绕行。

不动则已,一动就快到极处。周围的数不清的骑兵,陈棱觉得怕是快有上万人的规模,无数铁蹄狂猛踏地,掀起黄褐色的尘埃,如同乱云,挟裹着马蹄轰鸣疾速接近。

如果可以选择,陈棱当然喜欢在深山,峡谷,或者有密林的地方作为战场。凭借险峻地形,即便是西军的兵力再多一倍,段时间内也奈何不了他。

问题是情势所迫,眼下的平原上一望无际,没有任何的险地可以据守,是最好的骑兵战场。

他所能做的就是让手下将士们结好阵势,最大限度的坚持,抵挡西军的攻势,为主力大军来援争取时间。

他明白,现在局面很危险,但也是击败西军的最好的机会。

只要他在这里坚持的够久,顶住西军的进攻,那么两位大将军一会派遣主力来进攻西军,到时候也未尝不能打个里应外合,中心开花。

但一切的前提是,顶住西军的攻势。他的作为诱饵,不能败亡的太快,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随着进兵的鼓角作响,马军总管常雁衡调动各队骑兵往来奔行,刻意掀起滚滚黄尘。这当然不是为了步卒们助威,而是意图以烟尘掩盖自身的调动,使得骑射手们在对射中获得视野优势。

如果东军步卒没有应对手段,这种往复循环的奔射袭扰可能会持续一个时辰、两个时辰甚至更长时间。

除了骑队使用弓箭骑射不断对步卒造成杀伤以外,有时候看似黄尘漫天,尘嚣之上,但其实只有数十,乃至百余骑奔行,完全就是在靠着步军没有视野,而虚张声势。

有时候则会突然组成骑队,迫近东军军阵前进行威吓,在跑到阵前数十步的时候在转换方向,逼使守军的阵型出现慌乱,以配合其他各部的进攻。

而随着时间推移,再坚固的阵型也会因为士卒疲弊而松散,出现破绽,这时候骑兵就可以摧枯拉朽的冲击步阵,直到步阵完全溃散,形成追逃逐亡之势。

这本来是游牧骑兵对抗汉家军队密集结阵的战法。

而汉家军队在与游牧民族交战之中,也逐渐拥有了大队骑兵,从西汉孝武帝开始建立强大骑兵之后,一直到东汉,乃至曹魏,中原王朝的骑兵战力也是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状态,甚至战法上也不断的更新,还有了冲击力更强具装甲骑。

甚至于大燕慕容氏能入主中原,并非是骑兵对步兵的胜利。

而是汉化的鲜卑慕容,在掌握了齐民编户,以及中原王朝的军队编组之法后,在家族人才井喷期,成功的抓住了曹魏末年军阀割据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这样的战略机遇期。

所以汉化的鲜卑慕容,其实跟中原王朝无二。如果不是慕容英实在太能折腾,大燕怎么也有个百八十年的国运。

而话说回来,陈棱作为关中人,虽然这次统领的部队都是步军,但他本人却也精通骑射,对于各地骑兵的战术动作也并不缺乏了解。

令他惊奇的是,眼前这支奔涌的骑军,大部分应该都不是北人。

难道是李元徽手下的淮南骑兵?一直南人骑兵能把这种袭扰战术用的这么炉火纯青?

陈棱在惊讶之余,李元徽也同样处在一处高坡在观察战场形势。

围歼眼前这八千东军步卒的作战,李元徽把轻骑兵交给了常雁衡指挥,重骑兵则是有堂兄李玄道亲自率领,时刻寻找着重骑兵的突击时机,以及适合突击的薄弱处。

而大队步兵的入场时机,则是在重骑兵突击之后。

所以眼下作为主帅他其实能做的事情并不多,甚至局势上他也不应该做太多事事情。

因为有些时候主帅的一个军令,很容易会影响前线将领的判断,从而失去战机。

所以在这种数万人甚至总兵力规模达到几十万人规模的大会战之中,主帅要做的更多是稳住阵脚,在关键时刻做出关键的决断。

而不是在战场相持的时候,频繁的下令让将校们摸不到头脑,比如让投石机前移五十步之类的微操,这就是不是个合格主帅该干的事。

军队的指挥系统,是通过鼓、号角、旗帜,以及传令兵的奔走传递军令。

任何一道军令都应该慎重,因为这往往关系成百上千人的生命。

李元徽望着战场上奔走的骑队,又眺望了一下更远方,二哥和三哥已经率领将近三万骑军向着襄城方向进发。

李元徽自认为养气功夫已经很到家了,但此刻心中还是有些焦急,当然面色上是一点都看不出来。

这仗的关系很重大,几乎是昨天战场形势的扩大版,但双方的攻守之势却异位了。

昨天二哥的一千铁骑把两万东军精锐组成的包围圈搅乱了,后面三哥全军压上的时机也恰到好处。

而今天被他团团包围的陈棱,所处的境地昨天的二哥差不多。

区别是,二哥是主动入阵冲进去,并且麾下的都是天下间最为精锐骁勇的骑兵。

陈棱则是被动的,且除了个别将领和亲卫还要骑乘的战马之外,这八千人算是纯步军。

而纯粹的而步军在没有营垒固守,又被合围,加上骑兵袭扰恫吓,能够坚持多久不崩溃?

陈棱交出的答卷是,半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5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