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九章亏大了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这薛老儿好不识趣!”

“手伸的够长的啊!挖人挖到江淮来了!我这正打着仗呢,他直接要挖我的骑军主将,还打个毛啊!”

节堂周围护卫的亲兵都有些惊讶,因为在他们眼里,都督李元徽从来都是个很和煦的人。

虽然他的军令很严格,但极少会发火到失态咆哮的程度。

这次却如此激动,所以包括亲卫王佛保在内,都觉得肯定是出了了不得事。

节堂内此时除了怒不可遏的李元徽,还有护军萧释之,军师李青莲,参军谢巽三人。

这三人还以为是李元徽跟刘玄机情分深厚,所以对朝廷直接下诏书调人走才如此盛怒。

但其实没有人清楚,李元徽真正盛怒的原因,是因为彷徨和恐惧。

没错,就是恐惧。

跟刘玄机相处数年,他深知这人远不止一介武夫那么简单,会笼络人心,有个人魅力,更有英雄的气概,和枭雄的潜质。

若一直在李元徽手下,还能想办法遏制一下,高官厚禄,以礼相待,并且可以让他跟老朱相互制衡。

但这一放出去,拿可就没人能知道,他的上限在哪里了。

说不准就又是个七分天下有其四的刘寄奴。

差一点,也是个刘黑闼刘武周之流。

李元徽这边现在很无奈,因为他除了选择接受之外没什么别的出路。

因为慕容超这事干的虽然有些突兀,但并不过分。诏书和长兄李孝俨的信是一并送来的。

大哥在心里说了很清楚前因后果,比起刘玄机一个将领,朝廷可是从幽州抽调了将近五千人的重装铁骑入中军。

人家幽州都督还应下了。

就调你一个将领,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并且李孝俨也表示,可以借这个机会跟朝廷讲讲条件,多要些东西。

朝廷一定会答应的。

最关键的是,洛阳朝廷现在可是携大胜之余威。

不是一个月前那种晦暗不明的状态。

首先冀州、幽州现在战事平息了,全部收复,青州名义上臣服。豫州、荆州、徐州三州镇戎军都在朝廷手里捏着,李元徽现在想掀桌子都做不到。

除非他选择投降东魏。

但他手下的江淮军是不可能同意这种事的。

所以在朝廷威信恢复了不少之后,诏书的含金量也上去了。

一句话,听人劝吃饱饭。

所以在几人劝慰一番之后,李元徽亲自乘船北上,在濡须山脚下东兴停住,这里也是骑兵目前的驻地。

刚刚从外面遛马回来的刘玄机听说李元徽来了之后,急冲冲的来到水边上了船。

“将军怎么突然过来了?可是有要事相商?”

刘玄机看着坐在船舱窗边的李元徽笑道。

李元徽本来正烦闷的看着外面的河面,此时已经是深秋,对岸的七宝山上已经黄了一大片,河水上也飘着落叶,到处都弥漫着秋冬的肃杀。

转过头来笑着招呼刘玄机坐下,然后将调令和诏书,以及兵部勘合都放到桌子上。

刘玄机不动声色的看起了诏书和调令,“渔阳太守”“幽州骑督”。

这两个官职对于刘玄机来说,无异于衣锦还乡。太有诱惑力了。

他是幽州涿郡人,能够以太守和幽州骑督的身份回去,这得多有面子?

虽然在扬州都督府,他也是骑督。

但扬州都督府麾下一共才几千骑兵?那幽州光骑兵就得将近两万人!战时还能统辖辽西、辽东的藩部义从,作为幽州军出身的刘玄机,对此在是清楚不过。

幽州都督,征北大将军薛世雄,又是威震北疆的大燕名将,能在这样的老将麾下效力,说不定等他卸任的时候,就能谋划一下接替他的位置。

所以刘玄机当然是很心动的,不过看了看对面李元徽的平静,心中虽然十分期盼,但还是决定跟李元徽商量商量。

“将军,以你之见,我如何是好?说实话,咱们这江淮军刚打开局面,跟伱,朱和尚,还有张兄弟,咱们一起,定然是能作出一番事业的,但我.”

李元徽笑道:“刘兄何必扭捏?作此儿女态?大丈夫志在四方,朝廷既然命你为渔阳太守,薛老将军又将与你重任,此衣锦还乡,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听到李元徽如此爽利,刘玄机有些犹豫道:“但此间战事未了,魏军尚未退去,我此时去赴任,未免不合时宜。”

李元徽闻言也点点头道:“这点我也想过,所以我也跟朝廷上表了,等此战过后,魏军退走,再让刘兄你去复命,这段时间,还请刘兄与我同心戮力,挫败魏军对于濡须口之图谋。”

半响,刘玄机才点点头:“数年前,我与将军相识之时,不过一队正,这几年若不是将军照拂,也断不可能有此机会衣锦还乡,还请将军受我一拜。”

说完刘玄机肃容拱手一稽。

李元徽坦然受之,笑言道:“我与刘兄,也算结识于微末,几年共事,一直都以刘兄为手足兄长,知己之交。既有大好前程,元徽自然为刘兄欣喜,日后说不定要刘兄关照了。”

刘玄机豪迈道:“将军放心,李家与我,恩同再造,刘某虽不才,却不是忘恩负义之人.”

两人各自表态之后,又喝了一顿酒。

第二日李元徽的五牙大舰才向南返回濡须坞。

回到濡须坞之后,李元徽立即让人把李青莲和谢巽叫来,商议并探讨一下目前江淮军急需的物资,军械。

有哪些是跟朝廷可以直接开口要,并且朝廷能给的。

首先,兵器甲胄以及各种军械,铸造和制作的权力早就给各都督府下放了。

目前江淮军中,普通军械还真不缺。

于是乎李元徽决定跟朝廷要马,以及重骑兵所需要的具装,大铠,马槊。

虽然刘玄机走了,但重骑兵得扩建。

本来觉得三百重骑兵就够用了,现在这一仗打下来,看着还是有点捉襟见肘。重骑兵的数量最少得翻一倍。

至于要人就有些难了,朝廷现在失去关中了,就等于是失去了最好的兵源地之一,陇右和辽东、幽州的兵员素质没的说,但太远了,根本没法招募过来。

那就得自己练了,所幸常雁衡和刘聚麾下有不少之前当过马匪的,而且淮南在大燕统治下,会骑马的人也不少。

商定了之后,负责写奏表的依然是参军谢巽,就把奏表草拟出来,随后送上去了。

李元徽要了五百套具装和大铠,还有一千五百匹可供重骑兵作战用的战马。

就这些东西,眼下来看,要是说换一个将领调任,看起来好像是朝廷亏了。

但要让各州都督来说,还是李元徽亏了,因为千军一得,一将难求。

只有李元徽自己知道,不是亏了,是亏大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1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