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一章邺城之战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武德元年的这场邺城之战,在时间来到八月末的时候,战场形势终于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长达数月的对峙之后,唐军先是出奇兵攻下了并州的战略要地河东,随后兵临上党。

李思行为主将,率朱德裕、常雁衡、慕容三藏、黄君汉、李药师等,合兵约四万有余,进攻上党的屯留、长子。同时李元徽还给晋阳的拓跋浚去令,让出兵支援配合上党之战。

与此同时,大队的唐军也终于从黎阳进发,前往双方对峙的前沿。

刘文惠在率军两万赶到荡阴之后,数次与燕军交锋,皆胜之。

这样的形势,也让刘文惠和唐军的信心大增,立即跟李元徽请命将左右骁卫剩下三万兵马都调到荡阴一带。

李元徽没给他调兵,但是却命刘文惠暂行主帅之职,自己却以身体不适,需要修养为由,回到了洛阳。

不过在回洛阳之前,李元徽把自己的麾下的军队将近四万步骑余全部调至朝歌,并嘱咐张坚、张镇恶、罗士襄等人,刘文惠的军令不用理会,固守现在的城池就行。

随后就带着数百骑兵回了洛阳。

刘文惠收到李元徽的军令,很是意外,看过之后更是一脸的嘲弄之色。

身体不适回洛阳修养?无非是怕战局不顺收到拖累吧?甚至连兵都不愿意给前线调,还把指挥权都扔出来了?如此也好。

刘文惠将军令传阅之后道:“既然齐王殿下身体不适,这击破燕军的功劳,就由我们分润了。”

众将闻言全都兴致勃勃,真就是没把燕军当回事。

随后立即下令,将黎阳的剩余的左右骁卫军队全都调上了前线。

左右骁卫这合计五万余兵马,其中骑兵约万余,步军四万。其前身以陇右军士和关中大战之时归附的大燕中军精锐为主,也有部分洛阳的降兵。

大唐的卫府军本就是挑选精锐充任,而这两卫的战斗力在大唐的卫府军之中,也算是第一行列。

左骁卫大将军就是秦王本人兼任,右骁卫大将军则是刘文惠,皇帝的亲信大将。

所以这只军队的战斗力,在唐军之中算是很出色的。

而对于驻扎在朝歌的齐王嫡系左右武卫的军队,以及齐王府护军、帐下亲军、背嵬军等部。这些部队加起来也将近四万人,且战力强横,但刘文惠甚至都没想过调动这支部队跟他们左右骁卫一起打。

其中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是双方派系隔阂不小,在一起作战很难不出问题。

第二,他也知道调不动。

别看让他暂代行军总管,但他心里都明镜一样,李元徽的意思很明白,你要打我给你机会,输了你自己背锅,赢了我也不在这边,也不分你的功劳。

但你要想调动我的嫡系军队?上一边去吧。

而刘文惠自然也是有些自负的,不用你们这些江淮兵,我们关中精锐还不打仗了?

你们这些南人,就跟后面看看咱们关中健儿是怎么建功立业的!

实际上,邺城内也有两万多守军,是赵翊一手带出来的精锐,战斗力非常强悍。

刘文惠觉得自己跟赵翊里应外合,加起来也有差不多八万精锐,燕军在前线,也不过就是十一二万人左右,因为燕军还需要防备清河平原方向,以及并州上党方向,同时还要防备太行沿线的隘口。

双方兵力并没有相差太多,刘文惠觉得己方是有机会能够内外夹击,一举击溃燕军,让邺城之外得解。

至于燕军方面,刘玄机也是没想到,对面的唐军居然准备出兵,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了。

这就是要战略决战的节奏啊。

但刘玄机不解的是唐军的部署,如果要打战略决战,那么唐军不是应该把主力军队全都调上来?

现在唐军在荡阴的数量是五万上下,濮阳方面有一万左右,朝歌方向有三万左右。

这些都是刘玄机通过斥候的观察前线的情况,得出的大概数字,实际上已经很接近对方的真实兵力。

因为很多是瞒不了人的,比如帐篷的数目,炊烟的数目,营地的大小。

虽然这些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伪装,但却无法做到天衣无缝。

如果细心一些,多在侦查上做做文章,总能在其中发现些蛛丝马迹。

“不对,眼下这情况,有些不对啊,唐军这部署有问题”刘玄机看着大帐内沙盘上唐军的兵力分布,在看看手中斥候的回报,总觉得有些不对。

而一众将领和幕僚,在仔细思考之后,也感觉到了眼下的局势有些不对头。若是要决战,不该在朝歌留下数万兵力。

可若不是想要决战,那么为何前线调集这么大规模军队?

这样的布置,很奇怪。

不过一份来自洛阳的方向的情报,却是让刘玄机明白了其中关节。

“哈哈哈哈,原来如此,原来是内部相争啊.真是天助我也”

这份情报,是参军李元忠搞来的,李元忠是赵郡李氏,高门大户出身,即便在对面也有些人脉,而有些消息自然是互通有无。

刘玄机看到情报之后,立即就下定决心了,要先干掉这支唐军。

毕竟机会难得啊,可以分而破之。立即作出部署,准备与唐军作战。

而唐军方面,也在摩拳擦掌。

九月初日,双方在邺城之南进行了一场大战。

刘玄机出动了八万大军,留下四万人左右提防邺城内的守军。

刘文惠则只留下千人守营,其余全军出动。

邺城一带,几乎就是完全的平原地带,双方的交战,几乎就是阵列相向,没有太多奇谋诡计的空间。

这是双方加起来十余万人的大会战,对主帅的要求自然是极高的。

而刘玄机统辖大军日久,对麾下将士能够如臂使指,其指挥上的造诣,也比刘文惠强了不止一筹。

李唐在立国之前的各次征战,都是李源本人和几个儿子作为主帅。刘文惠虽然跟随李源起兵之后,立功颇多,但他作为主将的经验课并不多。

在此之前,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但他对上这个时代军事能力甚至能够跟李二凤抗衡的刘玄机,其结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双方前军厮杀一上午,仍旧难舍难分之际,刘玄机亲自率领数千骑兵,绕了一个大圈子奔袭刘文惠的本阵。

其麾下猛将刘桂生、吴宝、东方狄等猛将皆奋勇冲杀,攻破了唐军的中军本阵。并险些生擒了主将刘文惠。

刘文惠虽然逃出生天,但唐军将近五万人,溃不成军,战死和被俘多达两万。

将军、都督、郎将被生擒十余人,战死八人。

若不是赵大趁机突围,将燕军的围城兵力也击溃了,并顺势突袭了燕军的本阵,这场大战的唐军会输得更惨。

不过赵大突围而出,也代表着大唐失去了邺城这個战略支点。

驻守在荡阴城内的广汉郡王李孝察见状,也知道这城守不了,直接率军弃城,跟赵大合兵,且战且退,并一路收集败兵,退往黎阳。

五万唐军回到黎阳的,不足两万人,不过有赵大所部的两万多精锐,黎阳倒是不用担心被燕军趁机攻取。

李元徽知道刘文惠这场大概得输,但却没想到他输得这么惨。

因此在战报传到洛阳之后,第一道军令就是命齐王府护军谢叔方率护军将刘文惠拿下,解送长安。

随后上表,将这次战事的经过前后讲明,也表明了自己态度,愿意为战败担责,自请处分。

并且说刘文惠有丧师之过,但他是皇帝的大臣,所以我当臣子的不敢专擅。

同时,拖着“病体”前往黎阳督战,重新在朝歌和黎阳一带建立了防线,以求挽回颓势。

长安的李源在十天后才得知邺城大战的情况,当即大怒,当即就想要赐死刘文惠,并罢免李元徽的主帅。

几个宰相,固劝乃止。

不过刘文惠还是被一撸到底,丢官削爵。

李元徽那边也是下诏申斥。

因为这战报经过他一看就明白了,这小子绝对是看着刘文惠战败而不阻止的。

同时他也清楚,刘文惠和关中的士卒肯定是在私底下有什么小动作。但即便如此,作为主帅坐视前军战败,也是不应该的。

如今冀州重镇邺城丢了,虽然本来也不属于大唐,但现在的河北的局势就更难看了。

但好处是,这么一败,前线剩下的人,倒是不敢在李四跟前搞什么小动作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53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