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七十一章星夜兼程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在中书令温大雅奉命前往梁州、益州筹集物资之后,尚书省就剩下尚书左右仆射裴弘德、司马修业在处置中枢事务。

眼下太子的身体除了状况,基本上一般性公务两位个宰相就直接处理了,如果有大事会让尚书左丞,也是太子心腹的杜克明带着奏表去东宫请示,由太子批复。

目前来看虽然太子正在卧床休息,但看他写的字很正常,只是感觉不如过去刚健有力,但条理清晰,处事果决一如既往。

这也让两人放下许多担忧,勉强维持着中枢的运转。

不过裴弘德和司马修业都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但变数来的还是快的出乎预料。

八月初,侍中裴继从洛阳回来了,还带着李源诏书。

诏书是册封太子之嫡长子,李承乾为蜀王,次子李承泰为吴王。同时裴继海回一个消息,李源将在中秋之后从洛阳出发,返回长安。

这时候给太子的两个嫡子封亲王爵位,似乎是在宣告,皇帝还是他。有最名正言顺的封赐权力。

“咳咳咳前几日齐王的信上就跟我说此事,如之奈何?”

李二坐在榻上,脸色因为剧烈咳嗽泛起一片潮红,旋即又恢复了苍白。

东宫的书房里,围坐成一圈的全都是东宫心腹和原来的秦王府旧部。

除了昔日秦王府十八学士之外,还有许多武将。包括左骁卫将军薛仁美,左卫将军段雄,左金吾卫中郎将秦伯圭,右领军卫中郎将秦仲玉,东宫卫率丘行恭、翟长孙、张谨等。

众人齐聚东宫,都是想要跟李二拿个主意,他们可不想再一次被李源打散全都发落出去。

看着李二这样子,他们还真有些彷徨。

李源也只是从洛阳回来,也没说要对李二做什么,这时候东宫能做什么?

你总不能直接造反,逼着李源交出皇帝位置吧?

最大的问题还是太子现在身体状况不佳,没底气跟李源争夺朝堂控制。

这让众人也有些气馁,若是生死之间,搏命的时候自然不缺血气,但就是这种未知,偏偏让人投鼠忌器。

见无人应答,李二也只能叹了一口气道:“那就只能让三郎回来了。”

众人闻言,神情各异,却都没有提出反驳的话来。

晋王若是回到长安,对政局稳定却是有益的,但对他们这些太子心腹来说,未必就是好事。

可晋王最少此前一直是跟太子站在一起的,反而是皇帝李源的不确定性更令人担忧。

并且拿什么反对呢,说到底晋王回不回来,也不是他们能够阻挠的。

随即,李二下皇太子诏,命赵郡王李怀真为并州都督,前往河东接替晋王。又写密信让晋王李三郎迅速返京。

李三在河东收到书信之后,召集一众僚属和并州文武,命王翊暂且代理并州军务,徐懋功镇守玉璧城,随后带着数百亲卫直奔蒲坂,渡河后星夜驰往长安。

李三郎之所以急着赶回来,并不是要赶在李源之前回去,而是要在李源回关中之前,尽可能的控制住长安局势。

这一点,除了卧榻之上的李二,也就李三能做到。

李四在关中根基尚浅,根本不用提。

当李三郎进入长安城,在卫士惊愕的眼神中一路来到李二塌前之后,顿时有些心酸。

曾几何时,那個战阵之上勇猛无比的二哥,此刻消瘦多了,脸色也是病态的苍白。

“三郎至,我无忧矣。”

李二看见李三郎出现在眼前算是放下心来。

现在他宁愿把长安交给三弟,也不愿意让老爹回来接着执政。

李三郎道:“四郎也给我去信了,说是阿耶要回长安,但我却不知道二哥你病的如此重”

李二道:“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以前昼夜行军三百里也不觉得如何,现在我连上马都做不到了”

“那就好好修养,朝堂诸事我既然回来,二哥就不用操心了。”

“好,那就拜托三郎了。”

李玄庆的全部官爵如下:司徒、尚书令、上柱国、天柱上将军、荆州牧、开府仪同三司、河北道大行台、京兆尹、晋王.

其中尚书令是尚书省的长官,此前他一直在外坐镇也没有机会去尚书省履职。

京兆尹则是长安地区的行政长官。这些此前都是荣誉职衔。

而当李二下太子诏书,以监国名义命晋王为西京留守,同平章事,都督中外诸军事之后。

形势就变化了。

尚书令家同平章事等于宰相,还是宰相之中排名最高的,西京留守,都督中外诸军事,代表军权,可以控制京畿兵马。加上他天柱上将军本来就有管辖全军的名义,李三郎在理论上已经有控制长安军政权利。当然实际上也是,他在长安的人望和旧部并不比李二东宫来得少。

因此当他出现在尚书台,还带着太子诏书的时候,司马修业和裴弘德都是非常意外。

“晋王殿下为何在此?”

没问出来的话是,你这不应该在河东吗?

李三郎道:“陛下远在洛阳,而太子病重,因此急招我回长安主持大局,为西京留守,如今北汉初立,天下震动,我虽然德才不足,但家国大事,却不能推脱,只能当仁不让.还请裴公和司马公,襄助。”

说罢,李三郎躬身一稽。

裴弘德和司马修业见状,连忙躬身还礼,裴弘德道:“大王为太子之下最年长的皇子,素有威望,太子如今病重,而大王从河东返回主持大局,我们也能放心了。”

司马修业也道:“正是如此,有大王坐镇,必能使人心安定。”

在听完晋王这番话之后,他们也就明白了太子的选择。

交权给晋王,但名不正言不顺,李源回来之后势必要出现一些波折。

总比李源回来接手朝政,他可能什么都剩不下好些。

等于是拉着晋王,联手对抗皇帝。

对于晋王回长安为西京留守,两个老狐狸都选择了认同。

监国太子的诏书也是有效力的,何况这是李家父子的权利纠葛,也不是他们能够随便参与的。

就算有意见,那也得是李源回来有资格提出异议,天子家事,谁敢乱掺和?

两位宰相没意义,李三郎直接就在尚书省召见了目前负责长安以及宫内外城防的诸卫大将军。

右金吾卫大将军刘政会,左骁卫大将军刘宗训,右骁卫大将军窦琮,右领军卫大将军柴荣。

四人见到李三郎的时候同样很诧异,但跟两位宰相相同,当即对李三郎的作为留守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利表示认同,愿意“奉命行事”。

至此,长安执掌政务的宰相和统兵大将军全都认同了晋王的权利。

而李源此刻还不知道长安的情况,还在洛阳等着欢度佳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3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