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零四章崩坏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光平元年的最后几个月,洛阳方面的第一要务就是应对豫州的大规模起义。

先是命令征讨荆州的作战全线停滞,随着事态的蔓延,洛阳方面已经开始讨论要出动中军精锐,迅速扫平叛乱。

不过此前主导攻略荆州的薛楚,却因为没有任何进展,反而是带崩了豫州,因此被高士则发难。

高士则在朝堂上言辞激烈的指责薛楚“误国”。

薛楚只能不停的请罪,好在慕容超还是个明白事理的,知道这事跟薛楚关系不大。

最后也就是下旨申斥一番,算是了结。

不过朝堂诸公一来二去的争个没完,前线的夏王慕容麾仗打的很艰难。

他手里有两万五千余人的中军精锐,分别隶属做左虎贲军和右虎贲军。

这两军的主将,普姑苏和薛綦也都是颇有战功的宿将。慕容麾本人也是老军伍,从十几岁跟先帝慕容英出征,带兵也有十年了。

即便不是一流的名将,但也是进退有度,用兵有方。

但这次剿灭豫州叛乱,面对越发壮大的叛军队伍真是有些力不从心。

这些叛军虽然没有骑兵,但行军速度并不慢。

反倒是慕容惠所部因为需要保护粮道和辎重,所以出击都很谨慎。

但豫州叛军则分成好几个部,四下出击,攻击城镇进行劫掠。

为了各处灭火,慕容麾让普姑苏和薛綦各率重兵出击,而他自己率领数千兵马以及万余民夫在后督运粮草。

此举算是慕容麾小瞧了豫州叛军。

豫州叛军对于本地的地形、人文都非常清楚,加上有运粮民夫之中也有叛军细作,于是在普姑苏和薛綦追击叛军被调开之后,孙白等人率领数万叛军袭击了慕容麾所在的后军。

纵火焚烧其营垒、辎重。

慕容麾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就连人在合肥的李元徽听到这个军报的消息之后也是吃了一惊,因为慕容麾身份可不低啊。

这可是大燕一统天下之后,第一个战死的亲王。

甚至战报传到洛阳的时候,慕容超都为之涕零。

慕容麾跟慕容超两人年纪相差不多,关系其实也说不上多好。但好歹也是自幼相识,是堂兄弟。

更为主要的因素是,宗室快没人了。

慕容英在世的时候,基本上是马不停蹄的翦除了好几个有异心的宗室,在加上此前他十多年干掉的,已经让慕容家从开国时候的人才济济,到现在为止,已经很少有能独当一面的宗室了。

死了一个宗室亲王,这种大事让洛阳朝廷当即决定派遣重兵平叛,决不能放任这种豫州这种心腹之地乱下去了。

以辅国大将军、令支王段义弘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使持节,率中军精锐出洛阳,平定叛乱。

但是。

诏书拟好了还没发呢,就有情报来了。

关中的西燕决定趁着豫州叛乱,出兵。这个月就会有动作。

应该是不想给洛阳方面平定豫州的机会,大有趁你病要你命的架势。

情报的真实性不用怀疑,并且也没人怀疑。

虽然冬天出兵是兵家大忌,但这种战机,肯定是很难寻得到的。

于是乎洛阳朝廷又陷入了争端当中。

甚至有人提出了迁都。

当然,没明着说,就说是要让皇帝去冀州巡幸。

当即就被否定了,就连慕容超自己都听了直摇头。

不过能有人提出这样的提议,也就说明了洛阳的人心已经开始浮动了。

毕竟豫州跟司隶近在咫尺,那边声势那么多,还战死一个慕容王爷,这都得想着会不会下一部就打到洛阳来了?

但幸好段世恒、慕容显宗、高士则等老臣还有余威,能够震慑朝廷。

这才把这股声音压了下去。

不过眼下的问题依旧十分严峻。西燕打过来要不要派重兵抵御?豫州的叛乱要不要加派兵马剿灭?

两线作战是很难的,很容易就顾此失彼。

最后还是慕容显宗开口拍板,让辅国大将军段义弘率中军进驻弘农。

同时派遣信使联系李源,让益州、陇右出兵,威胁关中的后方。

至于豫州的叛乱,调集大将军娄居士辖下的兖州军、裴敏之属下的徐州军,镇南将军李元徽属下的江淮军,赵翊属下的冀州军,会同慕容德舆所领的外四家军,围剿豫州叛军。

以娄居士为大都督,总督军务。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慕容超将天雄军和天武军这两支河北精兵也派出来,归娄居士统辖。

李元徽收到诏书的时间,已经是年后了。

这个年,从地里位置上来说,淮河以南过的都还不错。

尤其是江淮地区,有了一岁的积蓄,年过得很热闹。又没有遭遇兵祸。

跟淮北豫州的兵荒马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仅需要出兵两万,还得每月供应三万石军粮,真是”

李元徽放下诏书,又看了看娄居士发过来的军令,一阵摇头。

郭风和道:“豫州本就无粮,所以百姓才聚众作乱,洛口仓虽然有粮食,但转运过来也费劲波折,荆州失守,只有从徐州和扬州调拨粮食可出兵两万,,我江淮防线尚有不足啊.”

李青莲道:“江东去年厉兵秣马,精选青壮十万,于京口、采石、芜湖、于湖等地操练,如今士气恢宏,不可不慎之,待今年雨季,江东必兴师来犯,濡须、皖口、彭泽、柴桑的防备都马虎不得,以我之拙见,东魏必令沈尚法、慕容靖攻柴桑,曹元静自率大军进犯濡须,苗先云等别攻历阳、广陵.”

“.将军当以遣一大将率重兵屯戍濡须口,历阳广陵闭城不出,可保无虞,至于将军可亲率水陆大军,往攻豫章郡豫章告急曹元静必往救之,可令濡须之军扰其后路.”

李元徽听了李青莲的打法之后,默然不语。因为他觉得这么打有些冒险。

濡须口是淮南防线的重中之重。趁着曹元静打濡须坞的时间去打豫章郡,从战略目标上根本不对等。

豫章郡虽然富庶,并且控扼大江,但对于目前江东和江淮的对峙当中,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战略要地。

因为双方争夺的是大江下游的控制权。

李元徽想了想历代从江淮出兵,夺取江东的故事。

南方想往北面打,想要借助水军之利,就必须死磕濡须口这条线路,可以走巢湖、淝水入淮水。

而北面往南打呢?

历阳!

历阳当江淮水陆之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梁山峙其东,濠滁环其北,为淮南之藩维,江表之保障,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长江下游渡口有二。一是瓜州渡,京口与对江广陵通道。

二是横江古渡,历阳与对江采石通道。

长江流向由西向东至境改为南北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故名横江。

凡自淮西来者,必趋渡江,进取京陵。

南略北地,亦可由采石渡江而西。

所以,江淮能不能先发制人呢?想到这里李元徽想起很多名字。

侯景、孙策、赵大、老朱、韩擒虎、苏峻.这些人都是从历阳发兵,成功渡江的。

现在历阳和老朱都齐活了,没道理不成功吧?

为什么非得等着曹元静打过来?我就不能打过去?

没这样的道理。

咱也来把先发制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8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