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七章利害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大军赶到石亭皖县带,李元徽跟麾下的幕僚和将领们谈起攻略荆州之后,都是建议李元徽不宜出兵的。

理由有很多种,护军萧释之的意见是现在虽然荆州军退兵了,但是元气未损,仍旧有几十万大军,而江淮只有数万兵马。

虽然精锐,但毕竟人数在这,去主动出击,攻略荆州略有不足。

即便能攻城略地,现在以江淮的积蓄也消化不了。

这个积蓄,不光是粮食,还有人才。

李青莲的意见跟萧释之没区别,但理由是江淮攻打上游的荆州没有地利的优势,要打也是打对岸的江东。

并且现在已经来到了四月,春耕要开始了,五月还要收冬麦,眼下进兵肯定不适合。

听过这些幕僚和将领们的倾向和想法,李元徽作为一个很听劝的上司也立即熄了进去荆州的想法。

倒是有几个将领觉得应该乘胜追击,最少也要重创荆州的西魏,才好退兵。

但跟幕僚和骑兵将领们仔细研究了一下地势地形和作战方案之后,全都自我否决了。

荆州和江淮之间除了山就是水,根本不适合骑兵的远距离突袭作战。

随后,李元徽则是给曹烜回了一封信。

信上的内容大概就是:你跟东魏怎么打,我不参与,那是你们两家的事,我李某人才疏学浅,只听说过‘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在你们两个大魏并立,我读过的史书是没发过这种事

赤果果的挑拨离间,外加讽刺。

不过李元徽这都有些多余了,两家现在不用挑拨,那仇都解不开。

东魏的曹元静听说西魏进犯豫章郡之后,又在不久之后收到了豫章太守慕容靖的求援。

而驻守在鄱阳的东魏镇西将军沈尚法则率水陆大军数万人,出鄱阳湖救援柴桑。

却被西魏水师所阻挡。

两军进行了数次水战,互有胜负,沈尚法见无法走水路支援柴桑,只能上岸,率领万余精兵走庐山西麓,幕阜山之间的山谷。

却被西魏大将韩绣、齐权率军阻击。西魏军占据山谷要道据敌,慕容靖率军与沈尚法汇合,随后发起强攻,一日之内连续进攻六次,皆无功而返。

只能退兵,撤到海昏修整。

曹元静大动肝火,立即就要率军出击豫章。

“曹烜狗贼,刚跟我来信共击江淮,反手就攻我豫章,这是欺我江东无人嘛?我要率军讨平这狗贼!”

虽然豫章郡只是名义上归属东魏,但好歹也在其治下。曹烜先是约定与东魏共同进攻江淮,暂且搁置大魏正统之争,结果反手就突袭豫章郡。

曹元静心中还有些后怕,没有贸然动手进攻,只是陈兵江南,引而不发。

若是自己听信了曹烜之言,全力进攻江淮,曹烜绝对是要偷袭江东的。

现在没找到机会就突袭豫章,曹元静要是不火大才是怪事。

“陛下若率大军而去,燕军来攻,如之奈何?”

张弘平这一反问,让曹元静顿时火气没了一般,但即便是剩下一半火气,他还是要跟西魏打一仗。

“江淮虽然与我分属两国,却无仇怨。而西贼曹烜,却是我东魏之死敌,天底下只能有一个大魏!”

张弘平闻言立即拱手道:“既如此,我请前往江北,求见李扬州,面呈利害,使其暂且袖手旁观。”

曹元静一听直摇头,“那不行,张先生就是朕的张良萧何诸葛亮,怎么让伱亲身犯险?宁可我亲自去,也不能让你犯险。”

张弘平却道:“陛下,有道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李扬州非暴戾之人,我此去必无性命之忧,还请陛下放心。”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一旁的楚王曹成说,不如就让他去见李元徽。

曹元静和张弘平同时反对,最后曹元静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同意。

于是,张弘平乘着一艘小船,打着“江东来使”的旗号来到了皖口,并在皖口上岸,跟着燕军的一队人马前往李元徽目前所在的石亭。

石亭位于大别山南麓,在皖县和舒县之间,两百多年前陆逊曾经在此击败曹休的十万大军。

也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战。

张弘平一路来到石亭,见到江淮燕军的营帐布置妥当,防守严密,入营之后,所见军中士卒皆整齐有序,士气高昂,不由的感叹良多。

来到中军大帐,只见一锦衣男子坐在书案之后,正在伏案批阅文书,听到来人之后才抬头观瞧,只见这青年十七八的年纪,面如冠玉,俊逸超群,英武不凡。

张弘平一时间有些意外,随后躬身一稽道“江东张弘平,拜见李扬州。”

“我久闻张先生智比武侯,谋及良平,有经天纬地之才,是‘江东宰相’今日一见,了却我一桩心事,先生请入座。”

张弘平闻言,拱手道:“将军过誉了,张某并无殊才,江东英杰何其之多,张某不过尔尔,不敢当将军盛赞。”

张弘平这边入座,李元徽也细细打量对方一眼,身材很高大,应该有八尺了,容貌甚伟,气度不凡。

“不知道张先生今日来此,是有何以教我?”

张弘平笑道:“将军未及弱冠,就有此基业,智谋出众,才器过人,张某无甚可以教将军,实不相瞒,今日是有求与将军。”

李元徽见对方坦诚,然后笑道:“张先生请说。来人,看茶。”

张弘平品了一口茶之后,才又开口还说道:“实不相瞒,我主曹公,陈兵于芜湖,乃受西贼曹烜之邀,相约同击江淮,平分三郡数十城,谁知这贼子,败在将军之手,却侵扰我之豫章故我主欲亲征豫章,与西贼曹烜一决雌雄,还请将军切莫插手其中。我等不胜感激。”

李元徽闻言,突然想笑。这张弘平还真是直接啊。

“张先生,曹元静若是进攻曹烜,这对我来说,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若是你等交战正酣,我趁机率水师出濡须口,直驱采石,则江东可定,若是沿江而上封锁大江则可绝你辎重粮草,时间若久,尔等必自溃,凡此利弊,还请张先生以教我。”

李元徽说的这些,就是随便来个都尉校尉一级军官,也能说说头头是道,缕清其中的利弊。

但他把话说的这么明白,就是在问张弘平,你说不让我参与其中,对我有什么好处。

张弘平道:“将军坐镇江北,正是因为我主曹公在江东,若将军现在夺取江东,若是我主军败身死,那将军想要回到洛阳做个富家翁吗?我听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将军难道不知道韩信、彭越的故事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7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