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四章望子成龙?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随着豫州荆州的战报一封一封的送至长安,作为权力核心的大丞相府也同样开始忙碌起来。

唐王李源跟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及一众心腹,早就有过战略规划。

对于今年荆州、扬州两大军团征伐豫州的行动,已经明确为佯攻,只要吸引洛阳方面的注意力,让洛阳方面不敢把大军全都压在潼关一线,给关中恢复生产,准备下一部的东出崤函。

但李源也没想到,老四的推进速度太快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豫州最大的汝南郡收入囊中,战线直接前提至颍川一带,距离洛阳不过数百里。

现在潼关方面也传来了情报,驻守在弘农的东燕最后的中军精锐已经撤回了洛阳方面,很明显是要应对西燕两大军团在颍川方向的攻势。

所以接下来可以确定,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下去,颍川方向会一定徽爆发一场大战。

除非现在就让荆州和扬州两大军团放弃已经攻下的城池,荆州军退回道宛城,扬州军直接退到淮河以南。

不然双方的大战是不可避免的。

从战略上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若是这场大战能打赢,那么洛阳甚至可以一战而下。

但风险也是极大的,扬州的江淮军团是仅次于关中中军的西燕主力兵团,一直担负着重要作用。

所以该如何抉择,李源也有些犹豫不决,因此直接在大丞相府的议事大堂内召集了一众心腹和各军将领,当然也包括大郎和二郎这两个重量级人物。

在城外带着玄甲军行猎演练阵法的李二郎接到消息赶回来的时候,议事已经开始了。

“末将以为,如今关中疲敝,不可妄动刀兵,不如就传令扬荆两军稳固住汝南、南阳、陈郡等地,与东军对峙,消耗其锐气,等待时机成熟,关中发大军直驱洛阳,则天下可定,社稷可安!”

“豫州腹地,无险可守,荆扬两军未必是东燕中军的对手,不如令其后撤,以延长东军之补给线,消耗洛阳之民力”

“依我看,应该派遣精锐支援颍川,与敌决战,洛阳一战而定!”

“既然关中无粮,就派兵支援李司空,李司空治下江淮富足,可以满足大军粮草供应,就从颍阴北上洛阳”

李二从侧面众人之后进入堂前,来到李源下首右边的位置上悄然做好,听着一众将领和幕僚的建议。

基本上意见分作两类,一类是建议在颍川一带跟东燕方面打消耗战,不要打决战。

拖个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关中也就做好准备了,直接从出潼关,走崤函道直取洛阳。

另一类就是打铁趁热,直接派遣军队支援颍川战场,因为现在局势上已经很明朗了。

颍川打赢了,就能兵进洛阳。

关中出兵要走崤函道,一旦战事绵延日久,光是补给都是大问题。

众人争论来,争论去,李源是越发犹豫不决,商议了半日也没商议出个结果来。

散会之后,李源留了大郎和二郎一同用饭,只有父子三人的时候,才开口问道。

“今日商议的事情,大郎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

李孝俨闻言思索了片刻之后才说道:“孩儿以为,此时不可急躁,三郎和四郎合兵十余万,当与东军势均力敌,儿臣以为还是应该坚守不出,以待关中整肃完毕,东出崤函,届时东西合力,双管齐下,则大事可定。”

李源闻言点了点头,这也符合大郎的一贯的性子,行事稳重,不急不躁。

随后又看向了二郎,问道:“你大哥所言,你以为如何?”

李二先是冲大郎拱了拱手,然后道:“兄长所言,我以为不妥。豫州颍川,距离此地千里之遥,按照时间上算,东军恐怕已经快要赶到颍川一带,而三郎四郎可能已经合兵一处,颍川大战将起,此时即便是给三郎四郎下令恐怕也来不及了,况且前线作战,将帅自有定夺,如今局势没有比他们两人更清楚的了,如今应该在稳住关中的前提下,全力支援三郎和四郎,他们两人在颍川对峙东军精锐十余万,若只是一道令旨,与前线何益?当初汉昭烈率军在汉中与魏军鏖战屡攻不克,遂急书益州增兵。

留守成都的诸葛武侯征询从事杨洪意见,洪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于是诸葛亮迅速调集兵力,派往汉中,增援昭烈,遂有定军之大捷.”

“如今颍川之形势虽然没有汉中之危急,但关系之重大,却丝毫不输汉中之战。此时正是三郎四郎与洛阳东军鏖兵之际,若胜则洛阳可定,洛阳定则天下安,此时当速遣援军,还有什么可迟疑呢?”

李源听了这一番话顿时沉默了。

李二郎其实说的没错,现在关中长安这边,其实无论说什么,说都的都是废话。特别是什么让豫州军和荆州军不要出战,固守不出,等待关中这边的良机。

无疑都是想让老三老四在前面消耗着,然后等着关中这边兵精粮足去收拾残局。

颍川这边要是打赢了,就直接北上洛阳了,这时候还有什么可迟疑的?直接派兵支援啊。

伱关中现在缺粮,无法支持大军从崤函道出兵,毕竟运粮压力很大。

但关中现在又中外军十几万人,你派个几万援兵去支援行不行?

以江淮的粮食存量,几万援兵也能供应的了。同时也不影响关中的大局。

这还有什么可迟疑的?

从道理上来说,他其实很认同二郎的话。

但李源算的帐,跟二郎大郎算的有些不同。

他现在所要想的,可不单单是收取洛阳,平定天下。还有他这几个儿子的问题。

还在蜀中的时候,他遇到一个姓袁的相士。给他相面卦算,无有不中。

但同是也隐晦的提出了,他虽然有至尊之相,但晚年去可能会被子嗣所欺,且有子孙相残之忧虑。

这些话他倒不是全都相信,但眼下的诸子局势,却让他不得不做预防。

二郎三郎四郎,各自统兵,都不是善于之辈,也都有功在身。

到时候天下混一,诸子之间必定会因为储位而起争端。大郎虽然功绩不显,却是他最为属意的人选。

且废长立幼,也是取祸之道。

眼下虽然他还没坐上那个位置,但那个位置,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而天下还未一统,手握重兵的几个儿子,还要他们打天下。

但也要防着他们把天下打成他们自己的。

当爹的都希望儿子有本事,可若是儿子太有本事了,当爹的也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2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