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四章如折一臂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李二郎的这一手,立即让凉州数万步骑进退两难。

萧卷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那数千羌胡骑兵所能造成的破坏力绝不可能低估。甚至可以预见,狄道一带一定回是东燕军重兵设防。

想要在短期内攻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萧卷立即派遣鹰扬郎将薛仁美率四千凉州铁骑,配属六千藩骑,合计万骑回师,围堵那数千羌胡骑兵。

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骑兵长处本来就是高机动性。没有倍之的兵力,根本无法完成围堵和拦截。

所以他把手里的大部分骑兵,都派出去了,就是为了能够保证后方的安全。

而攻城夺寨,骑兵也没什么用武之地,身边仅仅留下凉州骑兵一千人,和藩骑两千余。

萧卷还没想到,东燕军会出城跟他作战。

另一边,江淮战场上,双方交战十余日,后面就是又相持了十余日。

时间也进入了十月。

曹元静虽然知道此行大概率是难以建功,但也不想就这么灰溜溜的退兵,还打算在耗一阵。

而建邺方面发来的急报称,江都有大量的水师集结活动。实际上军心士气低落,并且长江作为补给运输线也不在安全。

而据守历阳的燕军也开始频繁用小船袭击,并焚烧了魏军的粮船,逼的魏军不得不加派战船护送粮船。

而现在广陵和江都方向出现的燕军水师大规模的战船,极有可能是燕军的巢湖水师主力。

曹元静明白,这是濡须坞里那位李扬州出招了。

而人在芜湖负责粮草转运的张弘平也来到了江北,劝说曹元静暂且退兵。

经过一番思虑之后,他也只能收起所有不甘的心思,准备退兵。

不过他还是让二弟曹成率数万大军驻扎在大江南岸的芜湖,随时盯着江北,伺机而动。

魏军退兵了,燕军开始欢呼起来,李元徽更是下令犒赏全军,举行盛大的酒宴。

濡须之战,江淮燕军前后战死者还不到五百人,俘敌数千,斩首近万。

从结果上来说,绝对是一场大胜。成功的阻击了声势浩大的东魏军。

但对东魏来说,自然是不肯承认失败的,而事实上,这次的濡须之战损失对魏军也称不上伤筋动骨。

只是中军的精锐损失了千余人让曹元静有些肉疼,但为了挽回些面子他对军中将士所言是,“天气转冷,且待开春在于燕军一决胜负。”

李元徽留下夏侯元弘为濡须督,驻守濡须坞,并东西两关。随后率领各部返回了合肥。

回到合肥,李元徽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是战后的庆功宴,也是送别刘玄机。

三日后,渡口。

李元徽带着老朱和张家兄弟给刘玄机送行,以全共事的交情。

老刘对李元徽还是心怀感激的,从当初擒杀杨巡开始,后面他一路升迁,都有李家提携。

并且他还娶了李家女,实打实的姻亲。

这已经是他这个边军武人,最大的人脉了。

即便是日后回了老家幽州为官,难道朝中就可以没人了嘛?眼下虽然战乱将起,但是还没有到礼乐崩坏的地步。

洛阳朝廷依然对大半个天下有着不小的控制力。

登船之后,众人再度挥手诀别,船只离岸而去。

良久,刘玄机叹息道:“不能跟与李将军一同建功,为其横扫江东,真是人生一大憾事。”

身后的赵腾道:“将军,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不留下啊?李将军待咱们兄弟也不薄,你跟李将军又有交情。”

刘玄机没做声,一旁的张世武却笑道:“你说倒也有几分道理,虽然李将军为人厚道,仗义,但江淮之间,是舟船横行的地方,咱们这种边郡武人,当然是回幽州了,那话怎么说来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好像这话是西楚霸王说的吧?”

赵腾略带疑问道:“可咱们刘将军跟薛大都督,也没有什么旧交啊”

张世武不满道:“这是什么话,咱们刘将军的威名都是打出来的,非得靠什么交情嘛?没有就不打仗了?”

赵腾冷哼道:“伱还真是好日之过了几天,就忘了当年咱们在幽州斥候马队的时候,黄都尉和李校尉贪了咱们队多少军功?你还记得嘛?都忘了吧?要不是咱们碰巧跟李都督一起抓了杨巡,刘将军的能出头?就怕以后回了幽州军,苦仗难仗还是咱们打,领功受赏就未必了.”

张世武听完也不言语了,毕竟以前在军中些破事是没少遇到的。

要不是他们对跟李元徽一起截住了杨巡,让刘玄机的名字直达御前,谁会在意你个队正?

即便带回了杨巡,大功也是人家都尉校尉的。到时候说不定就是给点赏钱,升个都尉就算烧高香了。

两人踌躇间,刘玄机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当年老黄虽然没少吃咱们的功劳,但是对咱们也还算照拂,你们现在也都是校尉,那些旧事还提起做什么?”

“薛大都督既然是亲自跟圣上请命,调我会渔阳太守,骑军督,与我军政大权,自然不会慢待与我,再说刘某如今还是李家的女婿,朝上有李大将军,还有唐公和李四郎的面子在,谁在想吞咱们的功劳,也得看看他有没有一个大肚皮”

刘玄机其实对自己的选择,也是有些疑惑,毕竟在扬州有李元徽的照料,他的日子其实相当的好过。

但他总觉得,这样下去,好像会失去些东西。

冥冥之中,又觉得自己应该回幽州,建立一番功业。

隐隐约约,他好像看到一条大路,但这条大路通向何方,到达何处,眼下的他并不清楚。

但他还是决定,走一遭。

要是没混出什么名头,还有李家这头呢.

另一边,心绪有些混乱的李元徽没有上马,而是选择了步行。

张坚和张镇恶兄弟两个一左一右落后一个身位跟着,还有一众武卫营的牙兵则是尾随在后。

人高马大跟个小山一样的王佛保手里拎着一直黄铜打造的金刚降魔杵,重三十斤,但在他手里却举重若轻。

“刘兄这一去,真是如同折我一臂啊。”

李元徽叹息道。

嘴上虽然这么说,非常的惋惜,但其实心里更多是焦虑和担忧。

不过想想自己现在的这个班底,好像争天下也不是很难啊.

老朱不用说了,现在看,勉强算个将才,但就潜力来说,那是历史级别的帅才。

先不说他治国的本事,就打天下,那是杠杠的猛。

李青莲,战术战略都是一流,绝佳的战略规划。

谢巽、张抚、郭风和、曹策等士人也是各有所长,治军理政都不在话下。

萧释之、陈瑱,都是军略超凡的大将之才。

张坚、张镇恶、常雁衡,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三人还不光是有勇力,还都是潜力极大的将才。

何贵、周本、夏侯元弘、殷拱.都是强悍之辈,不说能每个都能独当一面,但执行力都没问题。

另外老朱营里还有个徐大,如果没猜错,也是武庙级别的名将。

三郡太守之中,淮南太守郑善道文武兼备,一旦形成格局之势,必然是绝佳助力。

但怎么能让他为己用,得花些心思。

李元徽这么一想,突然就感觉,自己行了,好像能支棱起来啊?

有些读者可能会质疑,觉得没人知道刘玄机多猛。所以觉得薛世雄可能不会关注到他。

但前面在青州泰山之战的时候,刘玄机独驱千贼,并因此被封为虎威将军。这种壮举,比起二爷万军之中斩颜良,文鸯七进七出,也相差不多了。

你想后世都传颂这种壮举,当时也一定是大新闻。

就算传播的忙,这都两年过去了,怎么可能不知道啊。

所以刘玄机现在已经是天下闻名的猛将了,因为得到慕容英认同的“当世虎臣”。所以薛世雄才会想着把人调过来。

反倒是朱、常、徐等人才是真正的无人知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4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