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九十章等候多时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西魏军实际上也是源自于前燕的荆南州郡兵和洞庭湖水师,在与唐军的作战之中,实际上也表现的可圈可点。

但双方仍旧在军队的组织度、兵员素质、日常训练、对敌经验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最直接体现的就是双方在作战之中所体现的战斗力。

西魏军的高级将领原本以为可以凭借坚城,大量的消耗唐军的锐气和粮草、军械。迫使对方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退兵。

而这一切的根本是,你要守得住城,并适当作出反击。

因此,西魏把主要兵力都收缩在几个重要的隘口和战略枢纽。

如林障、沌口、樊城、襄阳、夷道、夷陵等处,守的其实就是大江和汉水。只要能控制这两条水脉,唐军就无法持久用兵。粮食陆运的成本太高了,即便是大唐也消耗不起。

但提出战略的丁景珍没想到,林障居然不到半个月就失守了。

而逃到沌口的溃兵给带来一个消息,唐军有一种新式的发石机,动如霹雳,能打数百步远。

也正是因为这种新式发石机的出现,林障守军才会主动出战。

因为这城内实在是被砲砸的伤亡惨重。没法硬抗了。但出城作战的结果也就摆在面前了。

半日即溃。

而攻打林障的唐军肯定也会支援沌口,可以预料到的是接下来唐军在这里也一定会架起那种射程数百步的发石机。

于是丁景珍立即命城内的士卒和民夫开始在城头修建起防砲的工事和角楼。但当他看到一枚石砲直接将主城楼上的盖顶击穿之后,肝胆剧烈。

这是什么样的恐怖力道?有这种攻城利器,这城还怎么守?

投了

数百里之外的襄樊战场,人在襄阳的曹烜还不知道林障已经失守了。

负责守卫的樊城的是领军将军向拱,城中共有万余精兵。作为跟襄阳唇齿相依的卫城,樊城的若有失,襄阳也会独木难支。

所以向拱也不敢懈怠,将城防布置的极为周密,并且加高了城墙,准备了极多的守城器械,如箭矢、夜叉擂、床弩等。

但是令守军感到意外的是,唐军居然没有进行蚁附攻城以及负土填壕。

反而是在城外修起了营垒,特别是樊城的北面原本就是一处高地上,现在更是修筑了壕沟和土墙。

这种反常的举动,引起了魏军的注意。但他们想破头也不想不明白,这是要做什么。

倒是有将领请命率军出城去突袭唐军,但向拱看着城外游曳的唐军骑兵就断然拒绝了。

守城可能还有得打,但出城野战就是自寻死路。

向拱密切的关注着唐军的各种动向,但心里多少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唐军围而不攻这件事很奇怪,若是想要靠围城来拿下樊城,向拱觉得这可能是唐军主帅疯了。

樊城就在汉水北岸,跟襄阳隔着一道汉水,唐军除非用水军切断了两城之间的联系,但即便如此,樊城的粮草也足够城中守军食用半年以上。

而且水上无法扎营,根本就无法阻断两城联系,襄阳背后更是有整個江汉平原作为粮食供应,这么打消耗战,未免有些不知深浅.

向拱想了很多种可能,但最后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叮嘱士卒加固城墙防御,不得懈怠。

至于出城作战试探唐军虚实,这完全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

而这种相持,持续了二十余日。甚至向拱本人都有些懈怠,

然后,在这一日的早上,一枚石砲犹如晴天霹雳,让整座樊城开始震动。

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城中士卒和百姓被巨石打击的死伤惨重,许多人还尚在屋中,就被石砲穿过屋顶砸成一滩烂泥。

城头上的士卒在面对这样的强击,全都心神震怖,无心作战。

向拱当即就准备集中床弩,想要利用射程优势反击唐军发石机,但他们这时候才发现,床弩无法对唐军修筑的土墙后的发石机,被操作他们的唐军造成伤害。

床弩跟发石机的投射曲线并不一样,更趋近于平射,所以向拱只能看着弩箭射在土墙上,入土三分,却无法阻止对方的发石机持续不断的发砲。

上百枚石砲同时落下中,有些落在城头,有些落入城中,不断的冲击守军的心理防线。

向拱本人险些也被一枚石砲命中,还好心腹家将及时将其推开,但那名忠心的家将却被砸的血肉模糊。

向拱无奈之下,只能写信给襄阳城中的西魏皇帝曹烜,将城中情况详细告之,并劝他说襄樊已经不可守了,不如尽快前往江陵,巩固城防,以期能够凭借江陵城防继续跟唐军周旋。

其实不用他说,曹烜已经开始考虑这些事了。

樊城内的声震天地,襄阳也能听得到了。这种情况下,曹烜也知道樊城注定无法坚持太久,而向拱的意见也无比现实。

在这种强度的打击之下,魏军的士气很难维持的下去。

于是曹烜立即召集了司空、录尚书事蒯文贤商议对策。

“蒯公,如今国难当头,还请公不吝赐教。”

“陛下,为今之计,还请陛下速去江陵,襄阳之事,臣勉力为之,尽量为陛下争取时间.”

曹烜闻言默然,他不是傻子,明白对方的意思。

曹烜一直对蒯文贤这个旧日上官很是敬重,而蒯文贤为了西魏政权维持运行而竭尽全力。

但两人都知道,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势必是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

一旦西魏面临生死存亡,荆州士族不可能会跟曹烜风雨同舟,同生共死。

虽然西魏一直把首都放在襄阳,并且矢志北伐,但实际上南郡江陵才是西魏的核心,也是曹烜经营最久之地。

劝他回江陵的另一层意思是,让他放弃襄阳。

曹烜闻言叹息了良久,“那襄阳就拜托蒯公了。”

蒯文贤躬身一拜道:“陛下有心恢复大魏,就当效仿昭烈之故事,以江陵为根本,又有荆南四郡的兵马钱粮,以诸葛隆中对为要,未必不能成就功业。”

曹烜听后,俄尔大笑道:“那就借公之吉言。”

随着蒯文贤离去,曹烜长出一口气,摇摇头道:“此辈只有家族兴衰,却无国家兴亡,不足与谋也”

几日后,曹烜带着直属于他的万余精兵和战船数百艘南下江陵。

而蒯文贤和向拱也算对得起他。

他走的十日后,向拱从樊城撤往了襄阳,城中守军和百姓开门请降。

而襄阳方面,蒯文贤也派出信使,与唐军联络。

一开始城中士卒还比较倨傲,开出了一个接近于荆州人治荆州的投降条件。经过十几日的拉锯,没有谈成任何有用的东西。至十月,随着襄阳东北角的神机砲安装完毕,一砲将城中的角楼轰塌了。如雷霆震城中。城中的荆州士族老爷们终于知道了前几天樊城人过的是什么日子,于是。城中将领全都来自蒯文贤,想要促成尽快投降的事宜。

几日后,襄阳城大门洞开,蒯文贤率军民献城。

大唐晋王李三郎对蒯文贤笑言道:“先生为什么开门这么迟啊?”

蒯文贤却道:“是晋王来迟了才对。”

李三郎闻言大笑,然后道:“那这是我的过错了,有劳先生久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1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