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六章嗣位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临近年关,合肥城内外的军营之中因为将要过年的缘故,还是比较欢快的,都在讨论过年的赏赐和定例宴席。

倒是有些老军察觉出一些不对来,大过年的把部队拉倒合肥集结,应该不是为了让大伙过个团员年这么简单。

兴许是有仗要打,说不定还是大仗。

而且各营的营主几乎是整日就在将军府,参与议事,这更加深了一些中层军官和老兵们的猜测,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因为领导开会意味着他们在营区内可以放松一下。

淮西右营的一众军头,则都在老朱家里帮忙布置着,打扫卫生,马上就要成婚了。

被李元徽赐名徐乾德的徐大郎跟唐云两人正在挂着着灯笼,胡阔海、耿长兴等人在洒扫庭除,吴良和周德用等在贴窗花喜字

唐武作为长辈,之前又是庄上最有影响力的,所以中间指挥布置,一边吆喝着一边踅摸着还有什么地方没布置好。

新娘子是郭长史家的千金,听说是个大气的,郭长史人家可是出身西平郭氏,这要是在前魏,重八哪有机会能攀上这高枝啊.

这会儿郭家也上下忙碌着,准备招待迎亲队伍用的东西。其实两家目前都在合肥城里,距离也就几百步,这种距离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远嫁。

慕容佳音听说这边要办喜事,还让侍女送来几件首饰,用来添妆。

郭家一听说晋阳长公主的赏赐,郭母还特意带着女儿来到将军府后宅,拜谢长公主。

李元徽和一众幕僚以及将领们,自然是顾不上这个。

节堂里,众人围着地图商议着如何部署据敌,以及后备兵员征召,粮食如何转运

战争机器一旦开始运转,有些事情远比沙场交锋来的重要。

有句话说的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说的是唱戏,但在其他领域也是有相似之处。

沙场对决的那一刻可能会让人酣畅淋漓,但为了这一刻需要做的准备,往往需要压榨成千上万,甚至十万,百万级别的人力物力,来自称这样一场大战。

好在李元徽这几年在江淮大规模的发展军屯民屯,又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囤积了近百万石军粮同时,今年的夏粮秋粮也开始正常征收,目前各郡县的仓禀都有积蓄。

此外,各大豪强家里肯定也是有大量粮草的,不过这个目前来说还是不能随意张口。

在郭风和任淮南郡丞署理太守之职后,长史这个位置由参军谢巽接手,李百室则被调回来幕府之中,正式接任记室参军。

之前李元徽虽然也任命他为记室参军,但他主要的任务却是留在钟离、阴陵一带整肃淮北,同时负责供应沛郡刘元庆部的粮草。

刘元庆部在归附李元徽之后,虽然名义上还是独立的藩篱,但还是接受了李百室的建议,精简部队剔除老弱,对手下的数万人进行了整编。

最后得到了两万余人青壮,编成了十营,按照道士孙灵秀的建议以地支为营号,既是“甲营”“乙营”“丙营”“丁营”.以此类推。

早晚操练,渐渐有了精兵的样子。

刘元庆的动作自然是瞒不过下邳的瓦岗军。

翟让对于李元徽插手徐州的事,很是不满,因为他已经把整个徐州当成是瓦岗的了。

刘元庆部的人马他也是想要吞下的。

但谁知道这姓刘的小子不知好歹,居然投靠了李元徽。

翟让对此很是生气,不过他还是很理智的,知道那时候不能跟李元徽起冲突,毕竟大家现在也算是同僚了。

而且刘元庆这边他也不能立即动手,外一刘元庆率军直接南下投奔李元徽,他可就师出无名了。

自从又披上一层官皮之后,翟让就对师出有名这事异常执着。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淳儒近腐呢。

不过洛阳方面很快就给了他这个名义,要他准备出兵讨伐江淮。于是,大批的瓦岗军从青州、兖州调集在了徐州。

刘元庆接到消息之后也立即告知了江淮方面,一方面整修城池,一方面囤积粮草准备迎战。

其实冬季是不适合出兵的,天寒地冻需要准备的物资也变得非常多。粮食消耗也比春夏秋更多些。

但对于洛阳方面来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趁着李源还没有对关中完成整合,西燕虽然实亡但名存之际,这是唯一解决掉江淮方面潜在威胁的时机。

再等等,要被夹击的可能就是洛阳方面了。

几乎已经躺平的慕容超是个耳根子很软的皇帝,几位宰相包括大将军郑果全都如此主张,慕容超也就同意了用兵。

洛阳的冬天同样很冷,宫中寝殿内,光平皇帝躺在榻上盖着厚厚的毛毡。

越到了寒冬腊月,慕容超的身体就越差,他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临近年关,走几步路都觉得虚。

甚至身体虚弱的让他连充实后宫的心思都没有,一个念头在他心里涌现。

他是不是快死了?

一想到这个,他就有些恐惧。一个正常人对死亡都是恐惧的。

甚至身居高位者更甚之。

不过在恐惧之后,他又有些期待,如果死了就整天不用烦心这些破事了吧?

可死了之后,皇位该怎么处理呢?

先帝交给他,是看他年长,宽厚。但事实证明了,他没有能力去挽救这个正在向深渊滑落的祖宗基业。

老二造反,现在困在长安,早晚也是死。

他的长子才十岁,性子跟他相差不大,何况还是个孩童,坐在龙椅上面是要被那群狼给撕碎的。

老五是先皇的嫡子,也是前太子,可惜身在蜀中,不然他聪慧英果,是个不错的人选.

好像唯一的选择,也就是老三了。

老三的母妃是京兆韦氏出身的韦贵妃,几个舅舅都有不俗的才干,妻族宇文氏,跟慕容鲜卑同出辽东的鲜卑大族,根基深厚。

但吴王妃家这个宇文氏,跟梁王慕容盏的母家,并非是一支。但只是同宗,并非同族。

因此,慕容超立即就把这个想法确定下来,并且难得果断一回,命心腹太监秘密去宣召吴王慕容鞅回洛阳,就说是想念手足,要慕容鞅回京主持祭典.他要把这事尽早确定下来。

他怕拖下去,身体顶不住。

宣召的人一路换马不换人,疾行几日夜,迅速赶至了弘农见到了慕容鞅。

慕容鞅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颇有些惊愕。

他让信使先行休息,自己明日去见过大将军之后就动身回转。

随后召见了表兄韦孝矩和长史梁崇礼。

“圣人召见殿下回洛阳主持元日祭祖?”

梁崇礼惊呼道,韦孝矩也是一脸错愕。

天子病重,代替天子主持祭祖的只能是太子,或者是皇储。

“难道是天子不豫,欲传位于殿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0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