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章慎之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征兵任务分派下去之后,各营主将,全都散出去了。

这些主将之中,个别的升到了郎将,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校尉。为了解决那些校尉低职高配的问题。

李元徽的法子还是非常简单,全部授予别部司马。

别部司马这个之称谓,真是好用。听着好像很高级,但权力大小全看手底下多少人马。

这次李元徽给他们足够的名额,而且各个独领一营,也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性。至于是叫校尉还是将军,其实将领也不是很在意。

他们在意的是,李元徽这个上司是否展现出的雄心壮志,有是否给他们一个能施展才能的平台,这些才是他们看重的。

而幕府之中文官僚属方面,李青莲为军师祭酒,出谋划策,行军布阵之类的。郭风和为长史,相当于大管家了。

谢巽则为记室参军,掌管文书、军令,并参谋军事。

张抚为主簿,负责后勤方面,主管仓储粮草。

曹策为武库令,负责军械武备的制造、存放、管理等。

淮南郡校尉萧释之,之前因为在配合李元徽夺取寿春的时候,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这人绝对是个人才,这次升官了直接把人调过来,表其为鹰扬郎将,担任护军之职。监督管制诸武将,选拔武官。

合肥这边如火如荼的招兵买马,江对岸的人也没闲着。

江都渡口处,一个身穿锦绣华服,但面色有些黝黑,脸上还有些细碎伤疤的年轻郎君从小船上了岸,随后上了江都张家的马车进了城。

不一会的功夫,马车就来到了一处规模不小的园林。

张家大爷张共成,也就是张坚和张镇恶的伯父,朝着年轻人一拱手笑道道,“曹郎君,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姓曹的年轻人下车之后也拱手笑道:“张先生客气了。”

张共成引路,姓曹的就跟在后面一路走着,每穿过一个亭台楼阁,心中就不禁暗自感叹张家豪富和造型雅致。

两人在园子里面的小榭坐下,屏退左右之后,张共成亲自斟酒:“曹郎君远道而来,一定要尝尝咱们江都的美酒佳肴,千万不要客气。”

曹郎君则笑道:“张先生,其实不远的,建邺和江都,可就一江之隔啊。”

张共成刚才不过是客气一句,远道而来。而那位曹郎君的提醒,就带有一些警告的意思了。

不外乎是警告张家尽快投向他们曹家,毕竟他们现在就在江对岸,可以随时渡江。

但是张共成闻言笑了笑,好像完全没听过对方的警告,反而是提醒道:“曹郎君说的不错,的确只有一江之隔,但这一条大江,如今分属两国,郎君来此,其实已经到了燕境,还是小心些好啊。”

姓曹的年轻人闻言大笑,“哈哈哈哈”,随后举起酒杯自饮一杯酒。

其实从最开始的称呼上,他就对这次前来的目的,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

“曹郎君”.

现在江东,可都是要称他为“吴王殿下”的。而他的身份,是如今“大魏天子”曹元静的儿子,曹戎。

曹元静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曹炎最是骁勇善战,十几岁跟他起兵造反,每战都身先士卒,在军中威望甚高,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曹戎是次子,也是久随父兄,鞍前马后,虽然不以勇力闻名,但确实心思缜密,谋略出众,有大将之风。

这次北渡而来,是为了拉拢扬州首富江都张家。

以张家在江淮一代的势力,若是愿意相助,江东的曹魏就可轻而易举的北上拿下广陵郡。

所以对张家,曹元静很重视,直接把二儿子派来联络。

曹戎心思灵动,一看张共成的态度就明白了,想要张家立刻倒向江东不可能。

其实想想也知道,如今天下形势未名,张家家大业大,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上了曹魏的船。

毕竟“大魏”现在连江东四郡都没有完全拿在手中,会稽和豫章郡尚有不少城池仍属于大燕势力,吴郡只剩下一个吴县,至于豫章郡,还要等水师的大船打造完毕才有可能拿得下。

所以,当威胁起不了作用,有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利益是,所能打动人的,就只有未来了。

一席酒宴,算是宾主尽欢。张共成虽然没有给江东曹家作出任何承诺和帮助,但还是以礼相待。

曹戎就住在张家园子里。

安顿好客人之后,张共成却出了园子上了马车,回了主院。

乌程侯张林此刻尚未休息,和几个儿子正坐在堂上。

六十多岁的张林坐在榻上,一言不发,几个儿子分别列坐在两侧。

老三张共平和老五张共烈小声说着话,有说有笑,似乎是在谈论城中某个久负盛名的舞姬。

老四张共恩坐在两人对面,拿着一本书正看着。他是庶子,跟几个嫡子之间的关系一般,也就跟长兄张共成关系不错。

张共成走到堂上,先冲着张林拱手行礼:“阿耶。”

张林点点头,示意他坐下说话。

张共成走到张林旁边的座位坐下,这时候老三老五也不在说话,老四也放下书,分别坐好等着大哥开腔。

“曹家说,若是相助他们拿下广陵,愿意封阿耶您为国公,五弟可为大将军,我为尚书,三弟四弟都可做太守”

张共成将曹戎开出的条件说了出来,几人表情各异。

老三脸上带着些嘲弄,老四是若有所思,而江淮有名的张五爷则直接笑了起来,“哈哈哈,这曹家倒也舍得下本钱。”

张林闻言则反问道:“老大你怎么看?”

大爷张共成顿了顿,然后道:“曹家已经站住了脚跟,江东四郡早晚为其所破,但他们想要北上,尚需时日,一来是豫章郡尚有韩王的水师万余人,会稽山阴也还在抵抗之中,即便全据江东,也尚需时日安定后方,才有余力北上。而我张家在江都,首当其冲。如何抉择,却要看这燕军如何行事。”

张林又看了一旁的张五爷,“镇恶和三郎都李将军麾下,你怎么说?”

张共烈笑道:“怎么说?就冲着曹家刚进了建邺,屁股还没坐热呢就急着称帝,就不是值得托付的人。我可不觉得这老曹家还能跟老刘家一样来个光武中兴,曹元静早年我也不是不认识,一个卖私盐的,以前还得在我面前伏低做小,现在还想爬我上头?门都没有。”

“五弟也不是没有道理,咱们张家不算是高门望族,好歹也算江淮大户,他姓曹的上下嘴皮一张,就要咱们给他出力卖命?哪来的好事。”老三张共平靠在椅子上,语气十分轻佻。

对面的老四也点头道:“三哥和五弟说的有理,江东还未平定,我们还是要在观望一阵,不过他若是缺少钱粮,倒是也可以先给他们些甜头。决不可在此情况未明之事贸然下注。且自古以来,还从未有以南向北而定天下者,大燕也气数未尽,不宜操之过急。”

张林闻言笑了笑,心里很是欣慰。

因为这几个儿子无一例外,就没有一个被江东来人那几个空壳子头衔打动的。最起码定力是有的。

“既然如此,明日老大就与这位吴王殿下说,张家愿意跟他们交个朋友,给他一百石粗盐,五千石粮食,在送一对玉璧,就说是给曹天子的礼物。”

张共成闻言点了点头:“好,我明日就办。”

张林又继续道:“老五,这曹家如今也算起了势,咱们不管要看着曹家,也得看看江淮这位李将军,是不是个能扶的起来啊.”

张五爷笑道:“今日镇恶来了家书,李平南又高升了,如今是镇南将军、都督扬州军事,使持节。能不能扶起来咱不知道,但要是小瞧了这位,那可是要吃大亏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8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