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八十章先见之明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晚风从亭中吹过,让微醺的众人多了一丝清醒。

两个当事人都听懂了李四的意思,争来争去不就是为了皇位?老爷子的年纪现在也不小了,直接让他做太上皇啊!

你李二的皇位落袋为安,总该认真考虑一下战略方向了吧?

把荆州的江汉平原拿在手里,这样你李三的功业也有了,威望也能上一个台阶,大唐国力大增。

荆州拿下之后,对江东也能形成了战略优势,可以从上游顺江而下,灭东魏也能提上日程。

东魏占据江东,与大唐相抗,土地和人口实际上不比河北大汉少。但因为缺乏骑兵,以及军队的组织度等各种问题,被唐军挡在大江之南,每次攻江北、淮南陆战、攻城就没占过便宜。

所以真正的大敌,还是北汉。

李四的意思其实是,大家与其在朝堂上较劲,还不如把这些容易打的外敌先收拾了,转移内部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外开战。

皇位你李二就先坐着,咱们先把天下拿下来再说。

他知道,这个方案两人都不会拒绝。

因为李二没法拒绝皇位的诱惑,李三本来也没想现在就跟李二争夺个你死我活。

至于之后,那就之后再说。先把眼巴前的问题解决了。

而平阳公主这边也是很有些无语,对于这些事她也没法再参与了。她能劝说兄弟几個不要斗得太厉害,但也就是劝说。

李四虽然没直接说,但意思她也听懂了,所以她也只能说一句:“阿耶年纪大了,莫让他晚景凄凉.”

说罢,作为主人的她拉着柴荣一道离去,把地方留给兄弟三人,那意思你们要商量什么请便吧。

李元徽于是继续道:“阿耶那边,我今日与他已经透过风声了,但我们身为人子,总要顾忌一些体面,不可逼迫太甚,等明日,我们三人可一同尚书省,让几位宰相轮番去劝说阿耶,事情不可太过着急.”

“且不管是对北面用兵,还是荆州,接下来都得我们兄弟合力而为之,言尽于此,二位兄长可自决之。”

说完最后一番话,李元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起身冲着两人一稽,而后离去。

两人沉默半响,李三亲自给李二斟满酒,然后举杯道:“二哥,今日的话也说到这里了,该说的都说了,你我兄弟若继续针锋相对,恐为外人所笑,不若携手对敌,使天下混一,如何?”

李二看着李三的眼神,却看不出任何的东西,点了点头,然后拿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

一饮而尽。

心中却暗道,三郎日后你能跟四郎坦然相对,而无芥蒂吗?

又想了想自己的几个儿子,拿什么跟这两个叔叔争啊。如此,不如盼望他们平庸一些好了。

散场之后,三人各自归去。

翌日,太子、晋王、齐王三人各带了数百甲士齐聚尚书省,让几位宰相都被这种情况震惊到了。

这几位全都到此,还带兵来的?这是要干什么?不过可以肯定,一定有大事要发生.

等兄弟三人说完了来意之后,一众宰相全都默然,这事?劝皇帝禅让?这事谁能去干啊。

结果还是侍中裴继第一个站出来道,“几位殿下是不是在商量一下,陛下他.”

李四却道:“裴侍中,当日洛阳金匮之盟,是你主笔,裴仆射和宿国公见证,据此时已经有差不多五年了,已经足够体面了.”

裴继一时语塞,他是李源的亲信,自然要向着李源那边说话,可这事情现在不是说什么话就能解决问题的。

三兄弟带着甲兵来到尚书省不是想要把他们怎么样,而是在表达一个信号。

甲兵能到尚书省,也自然是能入宫。

但那样做就太不体面了,逼凌天子这个可是个坏头,不能随便开。

能让李源愿意主动把位置交出来,这样最好不过了。

最后还是杨邃和裴弘德两人表示,愿意往宫中一行,与陛下痛陈利害。

出了尚书省,往宫城走去,两个身穿紫袍的宰相就在马上说起了话。

杨邃道:“裴公真是有先见之明啊,陛下问计与齐王,指望齐王来平息太子和晋王之间的争端,果真是开门揖盗啊。”

裴弘德却摇了摇头,“裴某能有什么先见之明?不过是上次在洛阳,已经见识过了这个场面,上次洛阳宫中可是有八千甲士.这次在长安,几位殿下实际上已经给陛下太多体面了。”

杨邃闻言沉默了。

其实上次的白沟之战,杨邃、裴弘德以及不少关陇豪族实际上都是背后的推手。

是他们鼓动李源巡幸洛阳,收取齐王手中的关东诸州,谁知道白沟之战让李源的元从禁军和关中精锐一战丧尽。

现在李源的元从禁军只有不足万人,关中如今的十几万新军全是太子和晋王组建训练,一手带出来的。

部将也都是东宫和晋王府的亲信和旧部,李源的元从功臣现在基本上大部分处在赋闲的状态。

也自然无法控制或者影响新组建的一百多个折冲府。

若不是太子病重,让晋王府势力异军突起,两边形成制衡李源恐怕早就要走内禅的流程了。

这种情况下,其实也让李源的日子过的还不错。

但随着东宫和晋王府的矛盾越发深重,李源又无法控制局面,似乎让李元徽过来调停是唯一办法。

可谁又能想到,李元徽旧事重提,拿他的皇位来平息事态。

杨邃和裴弘德入了宫,一路来到太极殿见到了李源。

李源见到两人之后,就直接道:“昨日四郎与我说了,昨夜他们兄弟几个又在平阳家里用的晚饭,想必已经商议好了吧?”

杨邃和裴弘德只能是沉默以对。但两人却没有想过,这次的事情,非常之顺利。

甚至顺利的难以想象。

李源继续道:“自古得天下,没有我这么顺利的,汉高帝起于微末,十二年才得天下,尚需亲冒矢石,而我有诸子代劳.得之易,失之也易,罢了罢了,杨公裴公与我都是亲家,伱二人且去与他们兄弟说,这椅子由得给他们兄弟,只是别效仿袁氏兄弟,让人贻笑千古。”

说罢,一个人有些落寞的走出了大殿。

而杨邃和裴弘德看着他略显凄凉的身影也是明白了,李源最后还是选择了体面的退场。

将大唐这个最高权力的棋盘扔给了几个儿子。

杨邃和裴弘德回到尚书省,兄弟三人就坐在大堂上,围着一副舆图讨论着军事方面的问题。

两人回来还未开口,兄弟三人其实已经知道了结果。

李四直接就当堂问道,“孤要在秋收之前回到洛阳,防备北汉侵袭,可能等到内禅结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2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