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八十三章唯命是从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大殿议事之后,众人各自散去,武将们要按照军令征召士卒集结,天策府僚属们和行台官员们则需要清点府库和军械存量。

只有李青莲、独孤颍、郭风和、张坚、朱德裕、常雁衡、于仲亨七人留下,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这会李元徽才对众人说了自己长安之行的见闻,以及年底禅让的事情。

李青莲颇为不解道:“大王,此事属下有些异议,陛下如今居于帝位,而东宫、晋王府相争,齐王府超然于外,这难道不是对大王更为有利?反而是太子进位之后,虽然说朝中有晋王牵制,但无论如何也不如此时进退有余啊。。。”

独孤颍道:“臣也以为,此时陛下在位,对殿下更为有利”

李元徽闻言则叹气道:“你们说的我岂能不知?但若阿耶不退位,让太子登基,东宫和晋王府的就得一直争斗下去.如此,一统天下之日遥遥无期啊”

“可太子一旦继位,虽然短时间内会继续倚重您跟晋王殿下,但长此以往,虽有金匮之盟,但未必能容的下您跟晋王吧,不知道大王您准备到时候怎么办呢?继续退让吗,还是让洛阳以平息事态吗”

郭风和则进行了一番反问,也说出了众人的担心。就是如果太子上位以后,想要收权您怎么办?是一退再退,还是怎么着?

这也是没有说话这些武将,张坚朱德裕常雁衡的心声。

李元徽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们的担心,但即便是二哥登基,也不能立即掌控关中,到时候三哥携灭国之功回到长安,威望必然大增,到时候他还有时间和精力来对付我吗况且”

“况且,无忌给我看过了最近东宫用的药方,东宫为了掩人耳目,还特意没用的太医院,而是长安有名的疾医,我二哥啊”

说到这,李元徽有些神情低落的摇了摇头,其意不言自明。太子应该不是身体状况不会太好,最少不会长寿。

几人闻言,则全都面色稍霁,他们对于这等隐秘事自然是不曾知晓,如今听了李元徽的说的,全都多了些安心。

“所以这次三哥用兵荆南,我齐王府上下都得竭尽全力”

李元徽的意思是,我跟老三现在是一个战线的,不要试图在这种事上拖后腿,帮他就是帮我。

众人闻言全都再次应声:“唯大王命是从。”

在长安之后,洛阳这个东都的行政、军事体系也全都开始运转起来,为了这次攻伐西魏作出战前的准备工作。

齐王府势力目前管辖的江州、扬州、南豫州、北豫州、兖州、青州、徐州七州之地,加上洛阳,全都是相对人口稠密平原地带,从大唐建国之后的差不多十年时间里,关东几乎一直处在齐王府的控制之下。

李元徽又是一个重视恢复民生和农业生产的上位者,这就让七州的经济、农业以及人口水平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极大的恢复,甚至江淮这些李元徽掌控更久的地方,如今的人口赋税已经超过了大燕的全盛之时。

在燕末被摧残最狠的中原地区,如南北豫州和兖州,被混战和流寇轮番肆虐,其中豫州汝南陈郡等地甚至数百里都没有人烟,如今也恢复的七七八八了。

甚至南北豫州因为人烟稀少的原因,反而对李元徽的战后重建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因为江淮的土地当时很有限,又多豪强,府兵制度又无法脱离土地,所以齐王府控制的四卫,一百个军府,除了江淮籍贯的士兵以外,其余各部大部分的给他们的土地都着落在了豫州的淮北地区到洛阳南部的广大平原。

而在人口和赋税情况恢复之后,徐州、南豫州、北豫州、兖州、青州、江州这六州又陆续组建了本土乡军,称之为“团练兵”。

每一百户,抽取十五人精壮,春夏归农,秋冬追集。

团练兵算是主要由地方官府征发入军﹐不登记入正规军军籍,服役期间发给本人身粮酱菜,军械军装,协助本地驻防队伍在境内防守﹐或配合作战。但不长期脱离生产﹐军事任务结束之后﹐随即遣返回乡。其性质介于府兵和募兵之间,算是寓兵于农。

也正因为团练兵的存在,李元徽可以说放心大胆的调动各州的州郡兵。而不用担心州郡兵调走之后各地治安以及防卫情况。

李元徽的计划是,以青州刺史李药师为行军总管,率青州军八千人,兖州军七千八百人,南豫州军四千五百人,北豫州军五千五百人,徐州军四千二百人。

此外还有刚刚组建的二十個折冲府新兵,尚未分配给各个卫府,一直按照李元徽亲自拟订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其训练内容和组建参照拿破仑时期的法军,戚继光的戚家军,以及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已经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到了淬火开锋的时候了,这次李元徽让这些人跟随李药师出征,也就是觊觎厚望。

如果表现的一般,不如现在的江淮老兵,甚至差之远矣,李元徽直接就把这部分新军打散,分配到战斗力已经成型的各卫府,直接以老带新,以后也不折腾啥军事制度改革什么的。

没那个天分,说明自己抄作业都没抄明白。

若是战斗力得到印证,手中就多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精锐,并且也是未来唐军的发展方向。

新军二十个折冲府,以徐乾德为镇军将军,使持节,督领四部,傅惟学为抚军将军,副都督。

段孝先、李保、朱文正、蓝誉四人为前后左右中郎将,各领五折冲府。

这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年轻。段孝先是段夫人和段氏兄弟的侄子,李保和朱文正是老朱的外甥和侄子,蓝誉是常雁衡的妻弟,也就是小舅子。

几人年纪相仿,都是二十左右的年纪。是李元徽重点的培养的下一代武将,并亲自教授兵法和行军。寄予厚望。

军令下达之后,徐乾德和傅惟学作为正副都督,带着四个年轻小将来到宫中领命。

李元徽道:“乾德是百战名将,惟学是万人敌,这次带着新军出征,须得小心.而你四人都是孤非常看好的将才,也都随军征战历练过,孤今日也没什么嘱咐你们的,都是老军伍了,规矩都懂,令行禁止,出征以后军令就是王命,哪个敢抗命不遵的,乾德直接带着人头回来。”

四个年轻将领闻言全都伏地而拜,口称“不敢,必依军令行事。”

最后李元徽指着一旁两个侄子道,“这是我长兄的两个儿子,长恭和延宗,这次各带五百甲骑随军征伐,乾德和惟学,你两人将他二人带上,好好历练.我刚才说他们四个的,与你们两人也是一样,明白了吗?”

李长恭和李延宗没想到这么快四叔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随军出征,当即道:“是,四叔,长恭(延宗)明白”

徐乾德和傅惟学连声应下,心中却是叫苦不迭。

新军本就是一窝刺头,段孝先、李保还好说,性格都偏向稳重,蓝誉和朱文正这两人就有些桀骜不驯了。

这又来了两个前太子的子嗣,两个皇孙郡王,这队伍可真不好带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5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