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二章祭祖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在吃着团圆饭。

这时候过年吃饺子已经开始流行了,并且烹饪的方法绝对相比较历史同时期领先的多。

什么煎炒烹炸炖,各色的菜式五花八门。

因为是过年,李源的妾室和庶子庶女们也被特许能在正堂上用餐。

富丽堂皇的大厅,几十口人一起吃饭的场景绝对是李元徽吃过最热闹的年夜饭。

几个庶出的兄弟大的不过十岁,小的才五六岁,还没大哥家的大侄女年岁大。

大家庭就是这样,何况老爹还没到造人的高峰期呢...

年夜饭吃完了,照例守岁。

老爹和几个兄长又打上了麻将,几个嫂子和老爹的妾室万氏也凑了一桌麻将。

余下的几個庶弟则壮起胆子围着李元徽让他说说行军打仗的事。

直熬到后半夜凌晨了,才各自散去。

第二日一早,李元徽就被檀儿摇醒了,并给他准备好新衣服,帮忙梳洗好。

今日是天盛十二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也叫元日。

这一日要祭祖的。

而且今日不光是李源一家,在长安的李氏族人都会聚集在李源这里共同祭祖。

因为李源这一支算是如今李家最显赫的,也是嫡出的一脉,算是阀主,宗祠也在李源府上。

征西大将军、成纪县公李神符,左龙骧将军、襄城侯李湛,鸿胪寺少卿李泽底,虎贲郎将李沧,太子右内率李锦达,万年县令李祝,太府少卿李炳等李源的堂兄弟就多达十几人。

下一辈和下下辈的加起来更是多达百人。

李神符和李源两人在前,余下的在后,包括庭院之中都跪满了李氏子弟。

给老祖宗磕完了头,又陆续进香。

这还仅仅是在长安的族人,加上洛阳和在各地为官的族人,少说也有小二百了。

而这些姓李的,都是一个人的后代。

已故太师、司徒、上柱国、赠骠骑大将军、陇西郡王李彦。

当然,郡王是追封的。

大燕朝的异姓王,只有鲜卑段氏一家的令支王,段氏的祖地就是辽西令支。

而其余无论鲜卑汉人还是匈奴、柔然、突厥,在大燕都能得到重用,但封王就不用想了。

李元徽看着祖宗排位画像,心中暗道,这宗祠还是有点小啊,人都跪不下了,啥时候换成太庙就宽敞多了吧?

忙活了小半天,祭祖才算完事,而今日照例是要在李源这里吃饭的,上百个族人,李家为这顿宴会可是特意从外面借了十个厨工。

李源招呼着同辈的堂兄堂弟在正堂,而四个儿子各自招呼同辈和晚辈在宅院其他处。

征西大将军李神符是刚从益州都督任上返回朝中,五十左右的年岁,身形高大,略微有些发福,小腹微微隆起,保养的倒是很得宜,他是李源这一辈的老大,李源行三,至于排行第二的李敬已经故去了。

李神符与李源同坐榻上,轻声道:“老三,这次让我回朝,让你出镇并州,看来圣人的提防之心,可不小啊。你去了并州行事,多多注意。”

“兄长放心,这些事我自然清楚,不过兄长这次要随驾巡边,也要多保重,圣人如今越发听不得不同之见...”

虽然是堂兄弟的关系,但两人都是朝中重臣,之前又一内一外,所以平素见面的机会很少,书信也要顾忌。

如今趁着祭祖,自然是有很多信息需要交流。

两人也并未谈及什么天下大势,早做准备云云,只是相互提醒一些注意事项。

至于其他的事,自然也是心照不宣。

李源一旦有什么动作,首先就是要联络发动族人和亲属。

而这些族人和亲属也必然会响应。

因为这时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杨巡起事之后,队伍之中半数的将领都是杨氏族人,这就是宗族的力量。

而除了过年祭祖,一年之中很少能有人聚的这么齐的时候。族人们聚在一起,也是颇为难得,众人纷纷把酒言欢,气氛热烈。

就像是李家如今的运势,蒸蒸日上。

相比较李家,皇城太庙的祭祖大典要隆重的多,光是跪在太庙外行礼的慕容宗室,就有近千人。

而太庙正殿内,天子慕容英为首。

身后是卫王慕容定,魏王慕容显宗,楚王慕容纲等宗室耆老。

第二序列是齐王慕容据,韩王慕容霖等皇弟和一众皇子,如高阳王慕容颌,任城王慕容惠等则位列在诸皇子之后。

一众人随着宗正卿的唱礼行礼参拜。

大典过后,慕容英又带着一众宗室回到太极宫进行大宴。

李家那边的家宴,虽然算不上众志成城,好歹也算是阖族欢乐。

而慕容宗室这边,太极宫的大殿比起李家的大厅不知宽阔多少倍,也不知道冷清多少倍。

这种冷清在于每个人都要带着微笑的面具,但话语极少,以至于诺大的大殿只能听得进礼乐声。

慕容英坐在龙椅上,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偶尔与坐在近前的卫王慕容定和魏王慕容显宗说两句话。

宴会就冷清的如同大燕的国运,让这些尊贵无比的慕容王爷们如坐针毡。

三巡酒过,慕容英先行回宫。

慕容定和慕容显宗这两个同辈的老王爷则一起并行离场。

等这两位走了,大殿的声音才多些。

“这年过的,一年不如一年啊,沉闷至极,想当初刚入长安的时候,就在这太极宫殿外面烤全羊,堆起篝火,武帝爷喝道兴处,带着头跳舞,先帝和咱们跟着一起跳,我阿耶和楚王叔一起打鼓,我记得楚王叔鼓打的极好...一晃三十年了,这年过的越发没意思。”

慕容显宗是武帝侄子,如今宗室最年长的几个,比慕容定还大几岁。

慕容定看着老兄弟怀念无比的眼神不由轻笑道:“那会刚入中原,别看咱们慕容氏汉化已久,但骨子里还是有着鲜卑人的豪气和不羁,如今连咱们的辽东老家都快被高句丽人占光了,现在这些年轻人,都是在中原长大的,这中原大地又怎么养出咱们这辈人的心性和气魄?差远了,一个个畏畏缩缩的,能驰马射箭,冲锋陷阵的,不多了...”

慕容显宗闻言大笑,笑过之后,又十分落寞的叹了口气。

“或许这些人,用不了多久就得回辽东老家跟高句丽人抢地盘了。”

“到时候他们自然就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7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