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零七章添丁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随着西燕攻克洛阳,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势力无疑是李家无疑,坐拥半个天下。

其次就是占据了除邺城之外,河北幽冀二州全部郡县的刘玄机。

除了这二者之外,天下间尚有多股势力,江东曹元静,荆州曹烜,并州拓跋氏,青州杨氏,邺城赵翊,各据一方,进取不足,有些自保也称不上有余,但在义宁元年这场大战之后,东燕皇帝慕容鞅即便是成功的逃出生天,东燕朝廷还是被认为已经结束了。

因为洛阳被攻破,整个朝堂的全部大臣除了极个别之外,全都落入了西军之手,这还包括太后、皇后、太子等一众皇帝的亲眷。

实际上,东西两燕对立的格局已经结束了。

西军虽然取得了大胜,但因为临近年关,并且冬季气候寒冷,用兵也多有不便,所以天下群雄各自的势力范围在段时间内,最少到明年夏天之前,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而在颍川大战之时,荆州的曹烜也并非是毫无动作,还率军进攻过新野,不过围城打了几日,西燕军的骑兵就从宛城奔袭过来了。西魏军不得不后撤,灰溜溜的跑回樊城。

江东方面,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连年不战的东魏政权在上一次征讨濡须口失败之后,天子曹元静就一直身体欠佳,甚至一度卧床修养。江东豪族们也都对北伐颇有微词,不肯在竭尽全力的支持。

就连军中的武将,跟着曹元静一起尸山血海滚过来的几个老兄弟,苗先云、刘长恭等都对北伐信心不足。这也让东魏失去了最好的北伐机会。

因为这次江淮方面发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以支援颍川以及之后的洛阳大战,出动了十万以上大军北上,各处难免会有防务空虚的情况。

以至于寿春、合肥两处的存粮几乎耗尽,还好秋粮下来的及时,并且在夺取了洛口仓之后,江淮方面也终于不用再向中原地带输送粮食和物资。

而在战前,李源尚未到达洛阳之际就作出了指示:“这次攻打洛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攻陷东都之际,皇室的车驾仪仗、图书簿籍以及军用器械,都是官府的物资,不得妄动,其他的玉器布帛,府库的宝物,都用来分赐给将士们。”

而在战后,李源也如约将府库的存钱存粮全都分赐给士卒,宫中的玉器宝物,则全部都善赐给一众将领。

江淮十万大军,全都满载而归。

李元徽还将自己的那份财宝,甚至晋阳公主府的财物都取出来大半,跟城内豪族换取美酒佳肴,还把全洛阳的胡姬找来跳舞,大宴江淮将士。

“今日诸位与我一起,喝洛阳的美酒,善异域的歌舞!”

无独有偶,李二显然是没老四搞得大场面,但他也把财宝全都分法给麾下有功将士,主打一个跟哥混,亏待不了你们。

李三则用来赏赐跟他许久的羌胡骑兵,板楯蛮和无前飞军,这些异族精锐,是他最为嫡系的部队。

总之,这哥儿三就没有一个把财宝自己留着的当守财奴的,几乎全都是用来维系自己的基本盘。

然后,城内外算上降兵、宿卫加起来差不多四十万人洛阳城。就开始出乱子了。

什么江淮士卒跟关中士卒因为逛窑子抢姑娘打起来了,羌胡氐人吃完饭不给钱反而把店主给杀了。

凉州军在北市上抢东西,还跟瓦岗降兵干了一仗.

李源直接把三个儿子和一众大将都叫到了尚书台,一通训斥,随后还让他们各自看好手底下人。

随后更是觉得洛阳聚集这么多的部队也不是事,好在还有几日就要过年了。过了年江淮军就要全部南返,关中来的中军则要留下两万人左右镇守东都,其余各部荆州军返回宛城,凉州军和陇右军则大部分都要留下,并就近驻扎在洛阳周边的金镛、偃师等处。

这已经是早就安排好的了,但近来洛阳的情况让他觉得还是有必要给一众将领都敲敲警钟。

李元徽回去后自然也是跟众人强调军纪,并且措辞严厉,对于违反军纪,特别是烧杀抢掠这种恶性事件,一律不得姑息。

从营中出来之后,李元徽就回到了洛阳城内的晋阳公主府,他在洛阳这些时日基本就在此处居住。

当然偶尔也会回到洛阳的李宅,跟兄弟几个小聚。

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这座府邸,甚至打定注意了,未来的王府也就放在这里,换个牌匾就完事了。

不然搬家什么的,最头疼了。

刚回到府上,就有仆役过来禀报,说是独孤记室过来报到了。

独孤记室的就是独孤颍,在洛阳安定下来之后,就被李元徽征召为记室,进入到他的幕府之中。

“独孤颍,怎么样,你也算是旧地重游了吧?”

他早先就是公主府的护卫僚佐,如今又来到李元徽麾下任命,自然是有些不一样的。

独孤颍拱手道:“多谢司空知遇之恩,颍虽不才,原为司空略尽绵薄之力。”

称呼上,独孤颍也从驸马,变成了司空。投效的意义非常的明显。

在李元徽去江淮之前,他的官职是虎贲郎将、邺县侯、驸马都尉。

虎贲郎将是实权郎将,甚至可统兵数万人,县侯爵位,还是邺县这种大城县侯,爵位含金量也是很高的,但这些都比不上驸马都尉来的尊贵。

因为这代表着皇亲国戚。

所以当时驸马,就是李元徽尊贵的身份了。

而如今,李元徽是征南大将军、扬州牧、司空、都督徐扬二州军事、使持节、齐国公、驸马都尉。

就连李二和李三,都没有得到州牧,更没有三公。

所以驸马都尉在如今,反而成了李元徽最无关紧要的身份,因为明眼人也都清楚,大燕的存续,马上就要结束了。

“你我乃是旧交,不必客气,日后还要多仰仗伱为我出谋划策。”

“司空过奖了,独孤颍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两人正说着话呢,就有信使急忙从外面一路小跑进来。

“司空,大喜,司空,大喜”

李元徽正想问喜从何来,一众将领和幕僚都自发的聚集过来。

“司空,大喜,晋阳长公主和张夫人全都诞下小郎君,恭喜司空,贺喜司空.”

李元徽闻言微微发愣,卧槽,我当爹了?

“恭喜司空,贺喜司空。”

随后李元徽接过跟口信一并传递过来的书信,上面将两个儿子的出身年月和生产八字都一一注明。

晋阳长公主生的儿子,是老大,也就是嫡长子。

张嫣的儿子是老二。

两个人的生日就差了一天。

随后李元徽亲自带着书信,去了李宅报喜,刚从皇城回到家中的李源在得知添了两个孙子之后也是非常高兴,还直接起了名字。

长子,承道。

次子,承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0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