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三十二章猜对了,但没完全对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江东,建邺。

出发时候的十几万大军,只剩下不足两万人,皇帝本人也吐血昏阙。

回到建邺之后,病榻之中的曹炎立即召见其弟吴王曹戎,封为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曹炎声音有气无力,一场大败把他的精气神全都打没了。

“二郎,非常之时,你且自为之”

曹戎也只能在病榻前痛哭流涕,表示:“臣弟敢不庶竭驽钝,为国尽力”

曹炎等于是把军政大权全都交托给了兄弟曹戎。就像他说的,非常之时,这个权利他只能交给兄弟曹戎,寄希望于他能力挽狂澜。

因为他知道,这些事他是做不了了。

曹戎对兄长北伐是有过劝谏的,但他也知道,劝不住。根源就在于就算是想要苟安江东,你也得把淮河防线拿下来,因为守江必守淮。

东魏政权从创立之初,就只有江左之地,闽越、岭南虽然表示臣服,但也没有实控过。

就连豫章都没实控过,更不用说大江上游的荆州和益州了。

好在荆州之前也没在大唐手中,但从去年开始,大唐顶着四方压力先灭西魏收取荆州之后,能够完整的控制大江,这就对东魏来说是一个很危险的局面。

曹炎是寄希望于这次北伐能够把战线推到淮河一线,解决唐军对建邺的威胁,功败垂成。

现在只能够寄希望于能够夺回采石,然后守住京口,以长江防线拒敌。

于是曹戎几乎是将能调用的军队全都调用了,得兵三万,从建邺出发想要夺回采石。

而此时,唐军在采石集结了超过四千的兵力。

除了傅惟学、俞平海率领的一千余精锐之外,李百室派遣扬州兵曹参军冯宗异率两千郡兵,淮南郡都尉邓友德率郡兵八百,支援采石。

这两部兵马得以让唐军在江左站稳了脚跟,先后击溃了数支尝试反扑的东魏军队。

而曹戎这次几乎是将京口和建邺的守军都抽调了大半,又临时征召了许多新兵和豪强部曲,这才率军赶往采石。

三万魏军进攻采石虽然声势浩大,但打陆战,唐军四千人都没守营垒,出营列阵作战。

四千对三万,唐军兵力在极度弱势的情况下,魏军却无法取胜,翌日再战,唐军大将傅惟学单骑入阵,杀魏军十余人,又再度出阵,唐军见主将如此勇猛,士气大振,冯宗异和邓友德等也各率精兵发动猛攻,魏军本就因为战败而士气低落,面对唐军猛攻更是招架不住,只能连连后退。

傅惟学还想发动追击,一口气打到建邺城下,但李保却直接下下马勒住了他的缰绳,然后道:“大将军的军令都督难道忘了吗?”

大将军说的是镇东大将军李药师,他给傅惟学等人的军令就是守住采石,不可主动进攻建邺。

就是说我不管你打不打的下,但就是不能打。

冯宗异和邓友德也全都奉劝他,并且也拿出了扬州刺史李百室的军令,没分别,都是不能主动进攻建邺。傅惟学这才罢休。

李药师和李百室都是十分知道克制的人,攻取建邺的事那必须是齐王本人来决定的。

不管谁拿到,都是无限荣光,功成名就。

采石之战的失败,也让曹戎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东魏已经没有未来了。

而回到建邺的曹戎更是接到一个噩耗,皇帝本人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曹戎迅速入宫,见到曹炎之后,听了他最后一句话,“勿使先帝蒙羞”,而后驾崩。

而曹炎的遗命是,将皇位传给兄弟曹戎。

但曹戎却直接来了个秘不发丧,因为这個时候国丧,会让东魏立刻就要陷入崩盘状态了。

风雨飘摇啊。

这个时候的皇位,可没那么好坐。甚至曹戎本人都避之不及。

而整个东魏朝堂,也陷入了风声鹤唳的状态。担心唐军打过来。

李药师则在彻底肃清江北残余魏军之后,与吕钦合兵进驻历阳,在大江北岸悬而未发。

另一边,李元徽给老朱准备了大量的漕运船只,因此大军行进的速度非常之快。从黄河入汴水一路南下,全部水运行军。走的却不是颍水入淮河,然后在淮南登陆路线,而是取道徐州彭城,直接运河去广陵。

他的目标是京口。

他不准备把大军全都集结在历阳,走采石,而是准备从京口渡江,然后与李药师吕钦等人会师建邺城下。

李元徽这次给他六万大军,还把青州水师也调来听用,就是为了让他迅速灭了东魏,保存江左之精华,给洛阳方面减轻压力。

同时,还要把江东拿下,不能让代表朝堂的荆州方面军抢了功劳和地盘。

而另一边,江陵城中,晋王李承诲与司马修业、杨邃、李大亮、张平高等一众人正在城墙上,看着江面的各路水师船只编组集结。

李承诲十六岁,穿着一身圆领袍服带着幞头,很有一副贵公子的模样,他看着大江上的船只道:“李公,不知道现在江陵集结了多少船只和军队?”

荆州刺史李大亮闻言道:“回禀晋王殿下,湘州各部水师已经集结了大半,荆州、湘州、邓州并关中大军计有六万余,战船五百余,蜀中的水路大军从上游出发,刘政会大将军传信说需要半个月集结,准备军械粮秣,行军则需要十日,大概要在十月中才能赶到.”

李承诲闻言点了点头,然后道:“以各位之见,眼下是该等到蜀中大军汇合,还是先行一步与王叔的大军汇合?”

张平高道:“臣以为,殿下应该尽快率军出发,采石已经被我军占领,李药师和吕钦随时能够率军过江直取建邺,若是等蜀中大军集结完毕,恐怕要赶不及。”

司马修业也道:“臣也认为,应该尽快出发,不能在荆州耗下去,早日抵达江淮,与各路大军会师。”

李大亮道:“臣附议。”

只有祖俊彦道:“臣以为,殿下倒是不急于一时,去年灭西魏之战,陛下身为主帅,尚且准备了半年,汇集大唐之国力,用兵也有数月,如今江淮只有齐王麾下的数万兵马,但东魏立国十余年,曹氏父子也深得人心,又如何是一个月就能拿下的?且京口还在魏军手里,建邺又是坚城,有长江捍蔽,去年我的大唐灭西魏之后,据说北汉和东魏东因此加固城防,恐怕光是攻城就需要数月之久,殿下完全可以等蜀中大军来此,合大军十万,战船千艘,顺江而下!东魏必望风而降。”

越国公杨邃则没有说话,因为他现在也难以判定江淮的战事情况,所以没说话。

而做决定的李承诲,想着蜀中大军汇合之后,率十万大军出发的壮丽景象,也就道:“阿耶过去与我说,用兵不可急于一时,那就再等等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80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