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六章上元故人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天盛十二年,四月。

回到长安的慕容英,先是罢朝三日,以悼皇叔卫王。

随后亲自定下谥号,“忠武”。

自武侯开始,这个谥号就成了人臣所追求的最高哀荣。

并葬于先帝陵寝之旁,齐王慕容据扶灵。

而前往广武勤王的大军,全都各自返回州郡,且因为变故,皇帝向前在守城的时候答应给赏赐,也没再提起。

皇帝不提这个,也没人敢张嘴要。

只有赵翊得到了嘉奖,给他封了爵位,许昌县侯。但仍令他返回陈留梁郡荥阳一带,继续清剿瓦岗军。

原本被打的十分狼狈的瓦岗军,在赵翊前去勤王的这段时间内,迅速抢占了不少城池,兵力也得到了很多补充。

杨邃也代表瓦岗四处联络,说服不少周围义军加入瓦岗。

瓦岗军兵力在这段时间内,扩充至六余万人。

并且因为杨巡叛乱余党的加入,瓦岗军战斗力也在迅速提升。

杨巡当时让杨邃带走了数千人,除了杨家的族人、亲朋和旧部,还有一千多个百战老兵。

在一支军队里,老兵的作用非常大,特别是这种打过许多仗的老兵,以其为骨干,就能在短时间内扩充一支上万人,甚至更多人的军队,并且迅速形成战斗力。

而翟让也大方的让杨巡的幼弟杨侃独领一军,当然部众是要自己招募。

有着丰富军政经验的杨家众人打理一支万人大军,自然是绰绰有余。

从安营扎寨,到平时训练,再到战斗之中的排兵布阵,都让瓦岗友军们开了眼见。

如果说赵翊这将近两個月的外出,回到中原战场上得到的尚且能称得上“惊喜”,那么青州都督高晃的回程路,就该说是“惊吓”了。

高晃所部一万八千青州军,在广武之后结束之后,就立即率师回转。

其中有一万人在白马上了青州水师的战场,其余八千人由高晃亲自督领走陆路回返。

行至乐安郡高苑县至青城县之间时,突遭伏击。

两县境内自南向北依次有金岭、银岭、铁岭缓岗地横贯,缓岗间为微斜平地、浅平洼地,另有决口扇形地、河滩高地。

伏兵正是利用金银铁三道岭的视线遮蔽,进行了伏击。

而伏击他的人,正是刚刚被封为城阳王的齐郡太守慕容选。

猝不及防之下,青州军直接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高晃也算沙场宿将,虽然大军被一分为二,分成南北两部,陷入各自为战境地,但仍旧迅速组织起了部众结阵相抗。

但齐郡方面本来就是兵力占据优势的一方,又是有心算无心,自然是将优势不断扩大。

其中秦氏兄弟和羊献果等三人各自率领一支百余人重装骑队,凭借自身强横的武力和重骑兵突击能力,不断寻找机会穿凿青州军的步阵,在配合轻骑和步卒包抄收割,用了小半日的时间,才完成对北部青州军的作战,这还是在北部青州军都是步卒,且没有指挥的情况下。

高晃最终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率领精骑突围,其手下有一个十五岁小将,悍勇无比,手持长槊左右挥舞,当前开道,一马当先。

仗着这名小将的悍勇,和麾下精锐的死战,最终高晃成功突围,但所属八千大军,只剩下千余骑向西遁去。

高晃遁去济南郡之后,立即向朝廷上表,齐郡太守慕容选已经造反的事实。

并试图走水路返回东莱,但无奈乐安郡已经被慕容选占据,黄河入海口已经被封锁了。

而慕容选趁着朝廷还没反应过来的时间里,在伏击得手之后,立即东进,将北海、东莱等郡据为己有,并与青州大贼王伯仲联手,奇袭东莱,收取了青州水师。

除了高晃退守的济南郡,青州几乎全境都落入慕容选之手。

慕容选这个时候突然造反,让刚刚缓过神来的慕容英心中大骇,就在他的心中那座靠山,大燕柱石倒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有宗室造反了?

“贼子安敢?贼子安敢!”

盛怒的慕容英看过军报之后连声惊呼,随后立即召集文武重臣议事,商讨平叛事宜。

李宅,李元徽跟刘玄机两人坐在小院的堂上饮酒,不无叹息的念叨着:“刘兄啊,本来还想着若是能在长安多待些时日,为你寻一十姓女,但现在来看,恐怕来不及了。”

刘玄机摇头笑道:“想不到咱们这么快,就又得出征了。这次恐怕要跟齐郡那几位兄弟沙场相会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上元夜杀人放火之后,齐郡五人担心夜长梦多立即离开了长安,谁也没想到不过三个月的时间,齐郡太守慕容选造反了。

慕容选对齐郡诸人都有知遇之恩,这几人不用想肯定是慕容选手下的得力大将。

而李元徽所在的骁果军是中军精锐,并且在中军其他各部在雁门战场损失极大的情况下,还保持着相对完整的建制,肯定是要作为主力参与平叛,战场上碰面是肯定免不了了。

“对了,如净和尚跟张兄弟可有消息?”刘玄机喝了一口李家窖藏的剑南烧春,只觉得辛辣无比,跟幽州流行的烧刀子有的一拼。

“张兄昨日来了信,他带着那几个人一起回了扬州,如净和尚与他们同路,不过在淮南跟他们分别,回了皇觉寺。”李元徽平素喜欢和温醇一点的黄酒,对于这种烈酒是不太喜欢尝试的,看见老刘的表情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刘玄机看了看碗中的酒,还犹豫要不要在来一口,突然抬头,好像想起什么:“对了,二郎君现在如何了?”

李元徽道:“我二哥来了家书,他现在陇右郡任镇戎都尉,统领五百骑兵,驻守在临洮。就是魏宣帝那首诗,北斗七星高,马隆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这首本来唐朝的哥舒歌,在这个时空里就成了马隆歌。是魏宣帝赠大将马隆的诗...

想到这,李元徽心中的是在有句星号不知道当讲不但讲。

刘玄机闻言之后立即道:“这个我知道,马隆,马太尉是前魏名将,威震西陲。这首诗我听过的。二郎君在临洮,正是建功立业之所,以他的本事,未来成就自然不会弱于马太尉的...”

李元徽闻言大笑,心中暗道,老刘你可真是太保守了,哪怕是千百年后比二哥更猛的猛人,也是寥寥无几。

两人正喝着酒,聊着天,突然李家的门房过来,给李元徽一份书信。

信封上几个大字让李元徽酒醒了一半。

“上元故人敬请李邺侯亲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00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