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八十二章驭将之能无出其右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饶是李元徽一行人在回程的路上不曾耽搁,也足足走了二十天才回到洛阳。

毕竟是队伍里面有女眷和孩童,加上队伍之中还有步兵,不可能跟全骑兵行军速度相比。

虽然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次,但崤函道的险峻难行还是让李元徽在心里不停地抱怨,什么时候能有高铁啊?哪怕老绿皮也行。

抱怨归抱怨,他知道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即便飞速发展也得几百年能看到。

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他的前辈其实做的东西不多,大概率因为是个文科生的原因吧。

不然也特么不会闲着没事干把唐诗宋词三百首精华全都发表完了。搞得李元徽有时候想“写”个诗词都提不起笔,只能说适合抄的,应景的诗词已经全都姓曹了。

时至今日,提起文学上的成就,“四曹”都是不可逾越的高峰。

搞得李青莲都得换赛道,专研兵法谋略,现在成了齐王府的“吾之子房”。

而李元徽对科技的进展也是极其有限,因为他其实学设计的,你让他搞物理化学也是不对口的。

目前为止也就是复制出了绵甲、布面甲,改良弩弓,包括大型的床弩和小型的元戎弩。

投石机方面他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把回回砲给搞出来了,其实他在想要不要把火器搞出来。

但对于火器他是很谨慎的,比起火药他更想搞出化肥。

一旦化肥面世,能够大幅度提升粮食亩产数量,翻一番是不难的,这也意味着能够很大的解决饥荒问题,甚至可以延缓王朝周期

但还是那句话,他学设计的,化学早就还给英语老师了。

回到洛阳的第二天,一众文武全都被召集至长春堂。

正殿内,左边的序列站着天策府和齐王府的幕僚,以长史兼任行台左仆射郭风和为首、李青莲、独孤颍、蒋益、郑善道、于智宁、高侃、李淳风、窦识、赵炯等。

右边的序列站着的各卫府、各军的将领,以左武卫大将军李思行为首,朱德裕、张坚、常雁衡、张镇恶、罗士襄、萧释之、刘元庆、薛万彻、段武宣、裴行严、韩全、尉迟敬德等。

李元徽坐在主位上,身侧则跟着两个少年人,一个是十六七的年纪,身高七尺有余,身形挺拔,俊美异常,乃至昭德太子第四子兰陵王李长恭。

另一個是小胖子,长相圆滚滚的,透着一股机灵劲,很讨喜,昭德太子第五子,安德王李延宗。

两个半大小子是这次李元徽特意提起要待在身边历练一番,并且准备将来要作为宗室大将来好好培养的。

李延宗对于能够离开长安,跟着四叔来洛阳历练也是非常兴奋的,尤其是刚到洛阳就能参加这种级别的议事,更是兴奋异常。

李长恭看着殿中的一众将领则是暗自称奇,平素勤于骑射,苦练武艺的他自然能够看得出殿上的武将看身形,看气息,看神色,就知道全都是武力强横之辈。比之长安城那边,东宫和晋王府的猛将丝毫不逊色。

然而此刻这些本应该桀骜不驯的武人全都站立当场,神情肃穆,面对一向和蔼可亲的四叔十分恭敬。

不由得对四叔更加好奇了,他是如何做到这点呢?

“.太子和晋王已经达成了一致,接下来我洛阳也要竭尽全力确保南取荆州的战事,能够顺利进行,不管是出兵还是粮草供应,都要竭尽全力,不得有误”

李元徽一上来就定下了调子,不能耽误,全力支持。众人闻言也就心里有数了。

天策府司马李青莲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大王,我以为关东府库充盈,支持大军粮草倒是不足为虑,可晋王殿下率大军征伐荆州,洛阳诸军和江淮诸军就要同时面对北汉和东魏的进攻,刘玄机和曹炎这几年来一直厉兵秣马,虎视眈眈,我以为江河沿线,需要重点布防,囤聚重兵以保江淮和中原安定.”

独孤颍也道:“李司马所言甚是,我大唐虽有江河天险,但仍需人马守卫,淮南和江州还是需要留些人马守卫,至于黄河沿线,还是需要重兵看守河阳、白马、孟津等沿河渡口”

这两人的意思是相同的,还是要重点提防一南一北两个强敌。

对荆州战事的支援要有限度,不能把机动兵力全都调出去帮忙。

李元徽自然也是这样想得,于是当即就对众人宣布了出兵的具体方略。

兵分四路。

益州水陆大军八万人,关中精锐十万,江州扬州水师以及江淮豪强部曲,南豫州和徐州、青州等处的能动用的水师加上州郡兵。

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加上天策府所辖六军,一兵未动。

众人闻听则是彻底放下心来,不再担心因为出兵荆州而造成中原、两淮等各地防务空虚,让北汉、东魏趁虚而入。

通过豫西通道的这支军队,要走义阳三关进入江夏郡,随后会同水军从夏口出兵,所担负的任务是战场策应,而并非是主攻方向。

真正决定胜负的战役地点,应该是襄阳、樊城的争夺。这一处是自古以来的南北要冲。是江汉平原的重要屏障,也是西魏政权的防御核心。

这一处难啃的骨头自然是晋王李玄庆亲自带队,用的也是关中精锐。

所以这一场大战洛阳方面明显是需要担负的后勤方面的压力更大一些,明白这一点之后,一众武将就都有些气馁,这意味着这场灭国大战他们基本上都是看客。

所需要担负的也都是防御北方强敌下场,这就让众人有些难以接受,但主力队伍注定是不会去参加征伐荆州了,还能临时调过去执掌州郡兵?

可这这一旦要出外了,再想回来,屁股上的位置可就肯定不保了。于是众人全都无奈的了这种参战的方法

李元徽这时候却是有些知晓众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笑道:“诸公皆随我日久,何必为此事纠结?西魏占地不到一州,撮尔小国罢了,灭之易尔,算什么功劳?将来南平江东,北伐刘汉,还要诸公奋勇呢,难道你们怕到时候已经提不动刀了吗?”

“哈哈哈哈,大王所言正合咱心意,西魏军队不堪一战,若是让咱去,咱还嫌他们弱小,显不出咱的本事.”

朱德裕这句话说的恰到好处,众人也纷纷赞同。

李元徽也笑道:“你们也不要太得意轻敌,若是前线战事不顺,还得你们出马,到时候谁要是不能破敌,可是要让人笑话的!我可要打他的军棍!”

“大王若要我等出战,只需备好美酒便是,这军棍是断然不让大王有机会打出来!”

“哈哈哈,正是正是!西魏那些兵卒如何与我齐王府麾下精锐相比?破之如砍瓜切菜一般.”

一众武将登时也都活跃起来,各个展现出身经百战的豪勇。

李元徽也站起身来,与众人说笑,丝毫没有主帅的架子。李长恭还在打量着诸将,这些武人仿佛都是闻战则喜,仿佛越是强敌越能让他们斗志昂扬,反而羞于恃强凌弱。

另一边的李延宗心里,则是多了几分思索。有慑服诸将的威严,也有此刻和众人打成一片的豪迈胸怀。

在驾驭猛将这方面,即便是北汉刘玄机和长安的二叔也不能比四叔做的更好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5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