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八章大家一起匡扶大燕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长安陷落,梁王称帝。

这样炸裂的消息,自然是随着京兆府还带着血腥的风一样,飞快的传遍天下。

慕容盏在称帝之后,立即封原并州都督宇文涉为车骑大将军,率军前往潼关协防。

册封拓跋氏之女为皇后。封代国公拓跋余庆为征北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

拓跋氏的兄弟子侄也都各有封赏。

在他起兵之初就投奔的母族宇文氏陈国公一脉,包括其舅父宇文成业、叔外祖父宇文勘全部被封为国公。

宇文成业还被封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并按照之前的约定,将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马邑五郡割让给突厥,并接受突厥可汗的册封,成为“长安可汗”。

开门的江陵王慕容坚也被封为镇南将军

原本的右仆射裴弘德被任命为尚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好不掩饰的笼络和示好。

而裴弘德也顺水推舟接受了慕容盏的封赐,成为“西燕”的宰相。而洛阳方面则被称为“东贼”。

李元徽是在刚进颍川境内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的,得知慕容颌、庞令勋、高惠宗等人全都死节殉难之后,十分难过。

慕容颌除了是他和慕容佳音的媒人之外,对他还有举荐和提携之恩。

在这个时代,相当于老师一样。

至于庞令勋,那真正算他老师了。

虽然没有正儿八经的拜师,但庞令勋对他真的是倾囊相授,如何安营扎寨、行军布阵,如何处理突发情况

将自己过去的征战经验毫无藏私传授给他。

至于高惠宗,也是在讨杨巡之乱之中的结识的,算是同袍。

在阳翟设了灵堂祭拜一番之后,李元徽还没等走呢,吴王从许昌来了。

来的很隐秘,慕容鞅算是轻车简从,只带了几十个护卫从许昌一路骑着马狂奔而来。

所以搞得蓬头垢面的。

李元徽本来已经上了停在颍河的船上,准备回去不骑马就坐船了,看到慕容鞅来了直接把人带到船舱里。

“四郎,我还以为你不会见我呢”慕容鞅叹了口气道。

李元徽道:“何出此言啊?大王是我妻兄,就是与我兄长没什么区别,只是因为江淮的军情紧急,所以急着回去,不然我此行定然回去许昌见大王你的。”

“日久见人心啊.四郎,我有一事问你.”

李元徽急忙道:“大王,我先说好,伱要是想学梁逆,咱们今天就当没见过,你也别跟我说”

慕容鞅无奈道:“四郎你想到哪里去了?”

李元徽解释道:“大王,如今大燕是多事之秋,朝廷西有梁逆自立,僭越称帝,东有瓦岗作乱,南有伪魏,北有突厥虎视眈眈,此危急之时,你要是还想往上浇油呢,那先帝留下的基业可就彻底断送了”

慕容鞅道:“我真没那个心思,就算有,手里也无兵无将,能做的什么事?我不过是想问你,眼下大燕局势,尚能挽回余地?”

李元徽道:“前汉有七王之乱,王莽篡位,魏朝有三马食槽,最后都明君贤臣力挽狂澜,今大燕之局势远不如汉魏之困局,正该我等尽力报国之时.”

一顿输出之后,李元徽都觉得自己是大燕忠臣了,而被PUA的慕容鞅也是面露坚毅。

“多谢四郎解惑,本王不日就再度返回朝中,请命随军讨灭梁逆.”

慕容鞅躬身一稽,表示受教了,然后潇洒转身离去。

李元徽看着他的背影,无奈的叹了口气,心中暗道:大舅哥啊,就这乱局,你就消停消停吧那几位可还没发力,这大燕就快完犊子了,要是等他们发威的时候,你太爷燕武帝慕容毅来了也镇不住这局面啊

“也不知道二哥现在忙活啥呢,按照他的脾气,这会儿应该去陇西拉队伍了吧”

李元徽这随口猜测,就是事实真相了。

李二带着十几个亲卫过了陇山,一路疾驰,半个月赶回了陇西郡治襄武。

拿着临走之前找慕容颌签署的军令,去见太守新任太守崔彦光,重新拿回了自己之前统领的两千余骑兵。

崔彦光也知道这其实不和规矩,毕竟之前是圣旨把李二郎调过去长安的,现在这人自己拿了雍州都督的军令就回来了。

不过现在这规矩已经不重要了。洛阳的政令能送过来得猴年马月啊。

甚至能不能送到都是两码事。

崔彦光出身清河崔氏,其祖父是武帝慕容毅的心腹谋士,被称为“吾之子房”白马公崔参。

慕容毅对崔参言听计从,立国之后更是先后担任侍中、尚书令、司徒等高官。

崔彦光在成为陇西太守之后,也得知郡内的状况。这位李二郎君在陇西军中很有威望,又与附近的羌胡部落交好,换句话说崔彦光很清楚自己让不让李二拿会自己的部众都无关紧要。

人家想要自己也能拿回去。

不过到时候崔彦光的脸上就不好看了,而从小被祖父教导的他更是隐约能看得出现在的形势。

天下本来是一锅马上就要烧开的水,慕容英临死前紧急的从灶里抽出了几根柴火,看起来好像没那么热了。

但他死后,他的好儿子们又连续往灶里添了几根柴,现在水离沸腾,就差那么一线了。

等到慕容盏夺取长安自立为帝的消息传到陇右,崔彦光立即就感觉到,这水已经开始沸腾了。

要持续多久,可就没人知道了。

“二郎,长安失守,高阳王殉国,朝廷是不是接下来就会让咱们陇右的边军出兵关中?”

襄武城内的大营之中,在李二被调入朝中之后,来到陇西任职的堂兄李孝察拿着刚到的军报放到李二的桌上。

账内其余几人闻言全都吃惊站立而去,聚拢过来。

李二却不为所动,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然后拿起军报看了起来。

看过之后才递给一旁的表兄窦琮示意他们传看。

“关中失守,朝廷要发诏书,最近的路线是从洛阳出发,经过伏牛山脉,到南阳郡,而后取道汉水,沿着汉水过上庸,经过汉中,走祁山道,最少也要两个月”

“陇右这里,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最多能出兵不过一万余人,若是梁逆进犯,凭借陇山地势和骑兵之利,破之易如反掌,若是以这万余人去攻关中不过是杯水车薪,除非联合蜀中、安定以及河西的兵马,尚有成事之机.”

“但关中失守,洛阳朝廷威信扫地,这陇右、蜀中、河西各处的将军太守们,还会不会听朝廷的号令,那就.犹未可知了.”

李二说完自己的见解,众人都默不作声,这些人都是李家的党羽,族人,姻亲,故旧。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过他们现在面对这样的乱局,一时间面对眼下的情况,有些疑惑,不清楚这对李家是好事,还是坏事。

表兄窦琮问道:“二郎,那以你之见,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李二闻言初时并未做声,而是深思了片刻。

天下大势很明显已经有沸腾之状,阿耶在蜀中,四弟在江淮,各自用兵数万。

但蜀中四塞之国,是天然险阻,也是天然障碍,阿耶若出蜀自己在陇右响应,有很大机会入关中光复长安。

眼下关中在慕容盏手中,讨伐叛逆,匡扶大燕不是正当其时?

至于这关中打下来之后,姓甚名谁,那可就不是姓慕容的说了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9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