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七章江淮根本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战后的请功上表是李元徽拟订的,交给裴敏之观看之后,没有任何意见的就同意联名了。

其中,裴行严是陷阵首功,张镇恶是夺旗之功,其余张世武、赵腾、马得意、王统等人都是次功。

李青莲和几个幕僚得到了策画之功。

段承徽的梁郡郡兵是助战之功。

基本上可以说,是非常公允的,裴家父子挑不出任何的不是来。

对于险些生擒瓦岗猛将单雄信的张镇恶,裴行严即便平日里眼高于顶也是承认这人的勇力不在他之下。

若是李元徽让张镇恶做先锋,打出的效果也不会比他差多少。

在睢阳停留了一日,十七日船队才再度出发。

过了睢阳距离彭城就不远了,几百里的路程,不过几日的时间就到了。

彭城是徐州郡治所在,现在是裴家父子的地盘,李元徽婉拒了裴敏之邀请他到彭城转道,顺便小住几日的提议,两方人马在过了睢阳之后分道扬镳。

这里却要说下,历史上广神所开凿的通济渠是从板渚出黄河,至盱眙入淮河,经过荥阳、浚仪、杞县、睢县、宁陵、睢阳、虞城、夏邑、永城,濉溪、宿州、灵壁、泗县、泗洪、最后从盱眙入淮河。

是不经过徐州彭城的。后来京城成为政治中心,运河往河洛一代的延伸就不重要了,所以才取直,改走后世京杭运河的路线。

但因为历史变化,前魏宣帝时候制定的河图,就已经开凿了后世京杭运河的部分路线,所以前魏的运河基本是照着后世京杭运河的线路开凿连通的。

而大燕慕容英开凿的运河和跟广神通济渠路线区别不大,为了连通东段运河,所以从睢阳开始可以走黄河故道可以直接从水路通往彭城,继续走通济渠则是沛郡永城一线。两条运河线路现在都在使用。

但其实在李元徽看来,东线那条后世京杭大运河路线的运河,在这时候其实作用并没有慕容英后开凿的通济渠大,因为现在的天下政治中心是洛阳、关中。而不是后世的京城一代。

从睢阳离开以后,差不多过了十日,李元徽部船队才出了通济渠入淮河,随后又沿着淮河前往钟离。

已经改名朱兴宗的老朱听说李元徽回来了,带着自己训练了将近三个月的八百淮南兵前往渡口列阵迎接。

“可把将军盼回来了。”见到李元徽,老朱是眉开眼笑兴高采烈。

李元徽没下船,反而是让老朱和陈琼登船,就在船楼上检阅了他手下的淮南兵后,还赐了个营号,“淮南左营”。还叮嘱道:“你手下这些士卒好生操练,必是天下强兵。”

江淮一带从三国开始,就是民风彪悍的四战之地。经历了前魏两百年太平,重新成为了富庶之地后,可大魏南渡变成了南魏后,南魏跟夺取中原的大燕又在淮南打了几十年。

常年的战乱又让淮南的民众不得已成为了彪悍之辈,大户聚众建坞,对抗乱军和盗匪。

直到十几年前南魏平定后,朝廷下旨禁绝坞堡,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淮南一带,屡屡跟朝廷官军对峙,后来虽然被朝廷以威压扫平了。

但淮南人尚武好战之风,却一直存在,男子多习武。

所以老朱这八百兵,李元徽一看就知道都是精悍之辈,只要训练得当,必然能成为精锐。

至于老朱会不会带兵,李元徽可是从来不会怀疑这个问题。

即便现在不会,就以他的学习能力和进化能力,也能迅速将队伍拉起来。

要不是自家二哥三哥都不是一般人,李四自己还真就未必敢用老朱这种天降猛男。

不过眼下老朱,还远远不足以让李四忌惮。

李四在码头检阅过之后,并没有去钟离县城,而是让两人陪他就在船上一起喝了顿酒。

老朱还很好奇的问道:“刘兄怎么没跟将军一起回来?”

李四笑道:“刘兄去了长安,最近在筹办婚事,可能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会来。等他再回来,我就的喊他一声姐夫了。”

老朱和陈琼闻言也都跟着笑,心里却十分羡慕刘玄机能娶陇西李氏的贵女。

别说老朱这个农户出身还当过和尚的,就是陈琼虽然是地方豪强,徐州名门,但比起陇西李氏来说还是差的很远呢。

如今刘玄机却能娶到李元徽的堂姐,听说还是大将军李神符的侄女,自然都是羡慕不已。

而李元徽也就着机会问了问老朱的,“刘兄都成婚了。怎么样,重八兄,你可有中意之人。”

老朱听了这个问题之后,漏出的是很迷茫的眼神,然后很坚定的摇了摇头。

“还不曾有什么中意之人,我这刚还俗不过几个月,现在一心就想着把手下八百人连成精锐,建功立业,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大丈夫何患无妻?”

李元徽一拍桌子道:“好,朱兄好志气,等他日你若有中意的女子,我来帮伱保媒?如何?”

老朱笑道:“好,那就一言为定了。到时候可就麻烦将军了。”

李元徽则一拍胸膛,“小事一桩,包在我身上。”

扯完了闲话,又说了正事,老朱这八百兵,要收集渡船,跟他一起走水路,前往淮南郡治寿春。

补充缺少的甲胄、军械,随后要从寿春南下,沿着淝水前往合肥。

李元徽的决定把自己的平南将军府治所暂时放在合肥,其中有绝大部分因素,是为了对付,以大别山北麓霍山一带为根基的大贼郭凤凰。

其人聚众数万,屡败燕军。是当前江淮一代最大的义军头目。

平心而论,李元徽对这郭凤凰这种义士,还是很敬佩的。

其人在霍山一带,修建山寨坞堡,收纳流民和逃人,开辟田地耕种,恢复生产,抗拒郡县税赋和劳役。

所以在江淮一代声望很高。是那种活不下去的人们,逃亡首选。

称他为贼,其实多少有些不合适。

谁让这人就在李元徽的辖区内,肯定不能放任不管。

但要说就直接出兵把这伙人都剿灭了,并不是做不到,主要是也没有这个必要。

甚至李四都想着,如果这个郭凤凰识趣,那让他就在霍山一带好好种地,甚至缺盐少粮都可以卖给他一些。

但他必须老老实实待在霍山一带,不能搞乱李元徽在江淮的屯田计划。

李四已经把江淮看做是自家地盘了,要为李家的逐鹿事业提供稳定兵源和粮食。

所以江淮就得先稳定下来,如果有不稳定因素,一定要及时去除。

梁王慕容盏要是得到拓跋部和突厥人的支持,会是个很棘手的存在。主要是并州的地理优势太大的。

对两河,对洛阳,对关中,都是高屋建瓴之势。

而且慕容盏这人乖张的很,一旦真让他起势肯定要报复李元徽,所以一定要提醒大哥,劝谏太子慕容超提防梁王慕容盏。

另一方面,只要北边一乱,李四就以江淮之兵南下,占据江东。守着江南富庶之地观望就完事了。

老爹二哥打天下,自己就给提供后勤支持,等功成名就咱就回去当个大唐亲王。

要是没打下来,手握老朱老刘还有江都张家这样的助力,划江而治还做不到吗?

起点这么高,总不能混的比大魏吴王差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6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