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九章果非纯臣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李源估算的还真不错,朝廷大概也是在三月末的时候,才得知了陇西大捷,以及凉州反正。

皇帝慕容超听闻很是振奋,这也算是光平元年开年的一个好兆头。

不过接下来,问题就出来了。

李二把萧卷推出来,实际控制凉州,这样的事慕容超未必能看的清楚,但薛楚、柳壑、高士则等几个宰相对此都是心知肚明的。就不用说魏王慕容显宗,太师段世桓这些人老精鬼老灵的老家伙。

这西燕的慕容盏还没解决呢,有些人已经把目光看向李家说占据的凉州益州、以及半个扬四州半个雍州所属的郡县。

这种实力相加,比起慕容盏占据关中和并州还要危险一些。

所以,高士则和薛楚难得达成了一致,共同劝说慕容超,下诏更换扬州都督李元徽。

两人痛陈利害,将眼下的情形跟慕容超说了个清楚明白。

慕容超本来还是挺坚定的相信李元徽的,但高士则和薛楚的话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于是他就问了一下段世恒和慕容显宗两人的意见。

但这两人却说了一番场面话,却也没给出什么具体意见来,很明显是不想在这件事上发表什么意见。

倒是问计于大将军段义弘,得到了一些与高薛二人相左的意见。

“李元徽都督扬州军事,乃陛下登基之后所任命的第一个重臣,如今御敌有功,而未尝有过,陛下诏其回都,不知以何故?此时江东、荆楚皆有前魏旧贼生乱,都督一方之大将,未可轻动。臣请陛下思之。”

段义弘跟李家还真没什么旧交,所言也大部分都是处于公心。

当然,私心可能还真有,比如段义弘的家眷原本居住在长安,但现在都在蜀中安置.

不过,他的确是觉得此时不应该更换扬州都督。

一来是目前局势很不稳定,李源那边已经占据了两个半州,其中凉州和陇右都是出精兵和良马的地方,益州是天府之国,物产丰饶。

要是这边针对的太明显,李源那边都不用有什么动作,光是按兵不动坐看关中的西燕和东燕打生打死,就够让人头疼了。

现在就表现出一副要收人家权的嘴脸,吃相未免有些难看了。

而慕容超听完段义弘的意见之后,还是很纠结。又问询了李孝俨。

李孝俨对这种问题也是很无奈,最后只能是替老爹和兄弟们表忠心,然后表示这一切都得陛下圣裁。

毕竟这时候不能太向着自己家里说话,不然就会显得不够客观。在皇帝面前私心太重是肯定不行的。

于是乎,慕容超又把慕容佳音招到宫里来,询问了一番。

结果,慕容佳音直接一个反问:“陛下准备用谁来替换四郎呢。”

慕容超当场没言语了,用谁啊?

朝中有资格接任扬州都督的很多,但慕容超想了一圈之后,还是觉得这个位置李四干就挺好的。

毕竟在慕容超眼里,宇文谭那是先帝朝的名将,坐镇江东多年,结果内?

还有几个老国公老将军,资历都不缺,但现在慕容超是真不敢信这些人。

他虽然平庸,谋略和决断都不足以称之为明君,但他也不傻,有些事也看得清楚。

那些养老的勋贵多年没打过仗,已经不堪用了。

而李元徽作为示警梁王造反的第一人,很明显是不会站在慕容盏那边的。

于是乎,慕容超也暂且把这个提议抛之脑后了。

一计不成,左仆射薛楚又提出一个新的战略。

从崤函道进攻关中,要面对潼关天险。河东又在西贼手中,无法通过龙门渡过河进入关中。

所以不如派遣数万兵马佯攻潼关,而后以外四家军为主力,加上江淮、豫州的大军,合计足有十万大军,可以兵分三路,率先收复荆州。

具体的路线是,慕容德舆率外四家军为主力,走叶县,攻南阳。

豫州都督屈突世安、夏王中都护慕容麾率所部,走义阳。

扬州都督李元徽率军走大别山南麓,攻江夏。

三路大军齐发,力求在今年之内就灭掉西魏,收复荆州。

荆州收复了,就可以从武关进入关中,从而对西贼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这个战略总体的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于是,朝廷在四月份正式下达了诏命,三路大军齐发,收复荆州。

诏命到达的时间,刚好在袁庚到达的十日后。

时间上已经接近五月了。

而这段时间,李元徽一直在跟袁庚以及幕僚们讨论出兵荆州的计划。

大概就是如何搞得声势一些。

结果朝廷这诏命下来的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李元徽很快就明白过来,朝廷先灭西魏,收荆州,其中很大的考量是要隔绝他们父子俩的是势力范围。

看来朝廷的确开始提防李家了。

不过仔细想想,到也算是合理。毕竟李家如今控制的地盘、人丁、兵马加起来是仅次于洛阳朝廷的。

换了谁做皇帝都得提防一下。

不过李元徽在收到兄长的信之后也是不由感叹慕容超有君子之风。

易地而处,李元徽肯定得想方设法的把自己从扬州都督的位置上挪走。

最后这个三路出兵的方案,李元徽也觉得是没什么问题的。

并且朝廷诏命都来了,那就准备出兵吧。

幕僚们都各去忙碌,李元徽送袁庚出了石亭的大营,又是一番嘱咐,最后两人互道保重。

等到袁庚离开以后,又把晾了好些时日的张弘平叫来了。

张弘平这几天也是好吃好喝的,李元徽还允许他随时离开,但不准他随意出入营中。

营门处,李元徽负手而立,望着远处连绵不绝的大别山脉,郁郁葱葱。

“将军可是做了决定?”

张弘平来到身后,直接了当的问道。

李元徽转过身摇摇头笑道:“非也,是战是和,我身为人臣,自然是听从诏命行事。”

张弘平闻言愣了一下,然后脑海之中灵光一闪,“洛阳欲发兵攻荆州之西贼?”

李元徽眼神上过一丝异色,然后点了点头:“张先生,曹元静意欲如何,我不去管,但若是此时出兵豫章,恐怕也不是个好时机吧?”

张弘平点点头,“将军之意,我已经明了,来此十余日,叨扰许久,多蒙将军款待,不过眼下形势紧急,今日就此拜别将军,山高水远,后会有期。”

说完之后,俯身一稽。

李元徽也伸手抱拳,“张先生足智多谋,若他日不在江东,我这里必有先生一席之地。”

张弘平闻言,起身笑了笑,随后转身离去。

李元徽把消息透露给他,也就等于把消息透露给西魏的曹烜。

因为眼下而言,如果朝廷夺回荆州,灭掉曹烜,对江淮的李元徽和江东的曹元静来说,都不算好事。

张弘平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听到李元徽透露出来的消息,他立即就明白了其中意图。

果然不是纯臣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4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