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三章嫡长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屋漏偏逢连夜雨。前不久,他还处在成为监国之后的志得意满之中,但最近的几个消息可着实让他觉得大哥在那个位置上,可能并不快乐。

先是李元徽在正月初二的凌晨夜袭南顿故城,烧了大军的粮草,使得多路大军齐发攻取江淮的计划已经落空了。

随后李二率三千五百骑军出潼关,在弘农连续数次与段义弘所领的大军的骑队交锋,皆胜之。要知道辅国大将军段义弘可是国朝柱石,大燕名将。拥有绝对兵力优势下,还被李二这个魔神压制?就离谱.

最让慕容鞅这个监国恼火的是,原本应该被收捕下狱的李大郎李孝俨,不见了。

李家大郎本就是孤身一人在洛阳为官,其妻小家眷早就在慕容盏入关中的时候,随同李二一起出了长安,前往蜀中安置。

李元徽抢先动手烧毁了燕军囤积在项县的粮草,这种行为已经是明着叛乱了,所以吴王慕容鞅当即决定让大理寺派遣官吏收捕其兄长李孝俨以及李源的堂兄大将军李神符。

结果李孝俨和李神符以及其子李怀义全都不见了。

这事可是狠狠打了慕容鞅的脸面。

同时也说明,洛阳城内在暗地里下注李家的人应该不少。不然这几人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不见了。

这是能说明有人相助。

只有这种解释,才能说明在众多细作盯梢之下,这几人还能从府上消失不见。

应该已经不在洛阳了,于是慕容鞅就立即派人在向西和向南的要道上设立光卡严密盘查。

他浑然没想过,李大郎和李神符、李怀义三人,就在城中,原本高阳王府的一个小院里。

收容他们的正是慕容鞅的两姨表兄慕容无忌。

“四郎也太不像话了,这么贸然动手,全然不顾咱们在洛阳的死活啊”李怀义张口抱怨道,对于眼下这种情况他认为都是李元徽这个堂兄弟造成的。

李孝俨闻言也只能干笑了一声,对此他也无法说什么的。毕竟这一天他是早有准备了。

而李神符却开口斥责道:“竖子住口,四郎此番用兵精妙,若不是他抢先烧了项县的存粮,那我们过些时日就都要在洛阳的狱中会面了!”

作为先帝时候就官拜征西大将军,屡有边功的李神符自然是明白李元徽的处境。还有时间去通知洛阳方面?那还顾得上?

在这种情况下,李元徽能够率骑军突袭烧粮,已经是非常难得了,稍有不慎自己都得陷在项县,还能够去全身而退,更是证明了这一场作战指挥和运气,都很极限。

异地处之,李神符自然也是会这么干的。

要成大事者,就要有所牺牲。这是作为质子的李孝俨,以及他们李家人早晚都要面对的局面。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总不能让关中的李源父子跟江淮的李元徽,为了几个人的安危,全然不顾天下局势,坐失进取良机吧?

李怀义心中虽有不满,念叨两句倒也不甚在意了,只是嘴上还是念念叨叨的。

至于李孝俨,心中已经想的却是之后的安排。

无论是南逃还是西奔,难度都不小,都要面对各处的盘查。或许可以直接留在洛阳,等着父亲李源东出崤函,在与父亲汇合。

但李孝俨心中也有顾虑和盘算。

现在二郎三郎都在父亲身边,兄弟两人都立下大功,也各自都有部属支持,若等到父亲东进洛阳之际,就怕兄弟两人都已经羽翼丰满,到时候自己恐怕难有立足之地。

四郎就更不用说了,麾下带甲十万,屡败强敌,已经是一方诸侯。这三个兄弟全都功绩昭彰,这样就显得他这个嫡长子就有些尴尬了。

李家现在来看,是已经有机会窥视九鼎的。

更有人已经觉得李源是潜渊之龙,满门皆贵,自然是不在话下。

若只是一个世袭罔替的唐国公,一众兄弟自然是没人与他争。

可若是大宝之位呢?

他在洛阳形同质子,一无功绩,二无羽翼,到时候拿什么跟兄弟们比较?

但要他安心做个宗室,也是不甘心的,毕竟他是嫡长子,法理舆情都是他应该继承父亲的家业。

一旦起了这个念头,李孝俨心里就平静不下来了。

得走。

一定得走。

还得去关中。

四郎在江淮经营日久,江淮诸军更是他一手组建的,去江淮等于是辅助四郎,而不是四郎辅助他。

只有去关中,趁着父亲还没完全拿下长安,他还有机会追赶几个兄弟的脚步。

若是等着关中安定,他在去,可就未必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即便是父亲怜他为质,授予他权力,但若是没有自己的班底,也是无法压得住这几个一母同胞的兄弟。

这边李孝俨心中定计,要去关中跟父亲汇合。

关中的李源也在挂念这个长子。作为嫡长子的李孝俨一直是他最为器重的儿子,虽然自从益州起兵之后,二郎居功至伟,三郎常侍左右,但他也一直惦记着大郎和四郎。

尤其是大郎。

家有长子,国有大臣。

凡是传承日久的世家,都会极为重视嫡长子的地位,所谓长幼有序。

特别是近来不少长安城内的世家大族和勋贵宗室纷纷派遣子弟来投效,表忠心。

若是长子在此,肯定就是让长子出面笼络,结交。

但四个嫡子全都不在身边,长子深陷洛阳,前途未卜。次子在潼关督军,与洛阳大军相持。

三子受命回到益州去带蜀王回关中,四子在江淮,苦心经营,也极大策应了关中的局面。

眼下就只能让女婿柴荣、外甥王翊和侄子李怀真等人出面帮忙接待,商谈。

但毕竟是差了一层。

有很多事,到底还是自家儿子更值得信任和放权。

由此,他格外的思念长子。

“岳父。”

女婿柴荣来到堂上,拱手行礼,李源回过神来,笑道:“嗣昌啊,近来辛苦了。”

“岳父言重了,这是三郎的来信,刚到的。”嗣昌是柴荣的表字,一边说这话将信件递到桌案上。

李源点了点头,然后打开了信件,李三郎在信上将大致赶到长安的日子做了说明,基本上也就是在二月中旬左右。

这样一来,也就代表着很多事情已经可以发动了。

而且为了更好的策应江淮战事,关中这边也必须加快进程。

长安城,宫中。

如果说洛阳的光平皇帝慕容超因为能力不足,和自我怀疑,以及身体原因,进入到躺平状态。

那慕容盏这个天子,已经形同虚设了,基本上就是摆烂了。他自己也对局势完全的不在意,整日的就是沉迷酒色。

地龙让大殿内十分温暖,而穿着薄纱的美人,莺莺燕燕,让殿内春意盎然。

慕容盏蒙着眼,跟一群美人追逐嬉闹。城外的大军?爱谁谁吧。

反正要当亡国之君,那就来点亡国气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8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