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零四章豁达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众人散去之后,诺大的中军大帐里,就剩下李氏父子,以及跟着李源来见世面的长孙李承安。

十二岁的李承安先是给几位叔父行礼,而后又规规矩矩的站立在祖父身边。

李源看着三个儿子笑道:“承安,日后要多跟你这几位叔父学学兵法、骑射,咱们李家是武勋世家,到了什么时候,这家传的本事不能丢了。”

“是,祖父,孙儿记得了。”

“行了,出去在营中转转。”

“是。”

等到李承安出去之后,李源复又看向几个儿子,“四郎,这几年在江淮,辛苦了。”

李元徽闻言道:“阿耶言重,无论是国事还是家事,都容不得我懈怠,尽力而为罢了。”

“好,好一个尽力而为,你我父子也有好几年没见了,看你这身形又高了不少,行事也越发稳重,很好.”

“是啊,这一别五六载,孩儿在江淮,也多有思念阿耶.”

李源脑海之中对李元徽的印象,还是去蜀中之前,父子兄弟五人在长安分别。

三郎与他一起去蜀中,二郎去陇右从军,大郎当时在长安为官,四郎当时还是骁果军虎贲郎将,需要随驾。

这一晃差不多五年了,李元徽如今也是成年了,长相越发俊朗,身形修长健硕,差不多有八尺高,眉宇之间也暗藏着锋锐。

而父子之间许久不见,加上如今身份地位都较旧日有所不同,因此多了几分疏离。

李源跟四郎叙旧几句之后,就立即开始问起了近来的军情。

李二指着洛阳周边的地图,将进来的战事基本上做了总结。

李源则很是耐心的听着洛阳周边战事的汇报,连连点头。

“很好,伱们做的不错,拿下洛口仓以后,我军粮草充足,而城内百万人口,若不能补充粮食,即便是有含嘉仓在,也支撑不了半年,那就按你们说的,打造投石机,多备强弓硬弩,消耗守军.不过,你们可否注意到河北的局势了?”

李三道:“回阿耶,我跟二哥、四郎倒是有过议论,目前冀州的赵翊守在邺城,他能控制的只有一个魏郡,而赵郡、河间、平原郡已经几乎全部落在刘玄机之手,赵翊手下虽然有数万可战之军,但魏郡一地,必然会因为粮草不济而难以维持,绝难长久,若无外力,刘玄机夺取河北二州是早晚的事,至于并州,拓跋浚和拓跋天保兄弟阋墙,即便是有骑兵之利,也无法与坐拥二州的刘玄机抗衡”

李二继续道:“前些时日赵大使人来投递书信,说愿意奉长安为正朔,听从您的号令,请求我军拍出援兵,助他收复冀州,当时我们兄弟不敢擅专,还是得您来做决定。”

李源闻言看向了李元徽道:“四郎,你与刘玄机共事最久,你觉得此人如何?”

李元徽听了这话之后,思索了片刻:“刘玄机此人,虽然出身微末,然其性格豁达大度,志向远大,颇似有昭烈之风,其在军中,深得人心,虽未读过什么兵书,但却通晓军机,腹有韬略,我与共事之事,我学自庞镇西的安营扎寨之法,他却几乎是无师自通,就可以说出其中关键,至于行军列阵,更是不在话下,而其人战阵之上骁勇善战,临机决断,甚为果决,又颇有些识人之能,如今得到了河北燕赵之地,而他又善于聚拢人心,赵翊虽然勇烈,必不是他的对手。假以时日,必是劲敌。”

李源点点头道:“当初你将他引来家中,以兄弟待之,将起调入骁果军,又将你堂姐说与他为妻,恩遇非常,如今却是我李氏之劲敌,四郎,你可后悔嘛?”

李源的运气很平静,没有任何的斥责之意。

李元徽听后却是漏出一丝笑意,然后道:“刘玄机与我,自然是有些交情,当初也正是看他有英雄之气,这才让他登堂入室,引为知己,如今他雄踞河北,不正是说明我当日不曾看走了眼?不过时也命也,若是沙场相见,也没什么好后悔的,其人之才,即便没有我之助力,也定然会乘势而起,多是两军对决,各安天命便是!”

李源听了之后笑道:“好,你说刘玄机生性豁达,你李四郎也不差嘛!既然能有此心性,为父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只要你们兄弟齐心协力,这天下群雄,诚不足虑也!”

现在的李源,还不会太过担心几个儿子也搞内斗,第一是这几个人心性都是不错的,而天下尚未平定。河北即将诞生一个强大的对手,青州的杨氏众人,洛阳城内的东燕朝廷,江东的曹元静,荆州的曹烜。

李家兄弟若是真搞起内斗来,绝对会被人乘隙而入。

最重要的是,现在兄弟几人还没有开始争夺的必要性。

一旦李源接受皇帝禅位,到时候是个什么情况,可就没人知道了。

不过李源还是比较信任几个儿子的,他觉得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等到打完了天下的时候,也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到时候该削权的就削权,治理天下老大肯定没问题,并且宽厚,应该能容得下几个立下汗马功劳的兄弟

当然,这些只是李源自己心里的一些想法。他自然不会现在就跟几个儿子说,你们都别想了,我当了皇帝太子也不是你们。

还得指着这几个小子打天下呢。

李源赶到之后,城内也很快就察觉到了,西军的整日往城里射箭,还带着书信。

那意思是就不要负隅顽抗了,我们城外来了八十万大军,赶紧献城投降吧,何必为了慕容鞅这个弑兄的小人卖命呢?大燕正统,在我们长安啊

城头上守军和城内的百姓都看到了,人心本来就不稳,这样一来就更是如此了。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密谋,开门放西军入城了。

但是却没想到,即便是不得人心,但东燕朝廷以及慕容鞅本人,还是有些手腕在的。

十一月中旬,陆续有十三个官员勋贵都以谋反的罪名而被族诛。

满城的官员和百姓,一时间都人人自危。

也就是说,这些人被杀之后,震慑的效果没起到,人心反而是更加的浮动了。

而李家还在不断的往城里射劝降信,并且投石机还在不断起砲砸城。

慕容奉贤再次出城,带领一千铁骑想要捣毁上春门外的投石机,结果围在城外,回不去了。

所部千余人战死的还不到一百,其余全都降了。

慕容奉贤本人也被生擒。

作为主帅之一的周王生死未卜,这样的情况下,城内守军士气更是跌落到了谷底。

而距破城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1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