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三章风将起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对于谋主来说,更多的是要帮助主君分析事情利弊,并提供自己的建议。

而真正做决策的,则要主君自己来完成。

史蜀胡悉将各种利弊,都分析完毕之后,甚至都没有提出什么建议。

因为事情已经很明朗了,无非就两个选择,要么走,要么打。

李神符、翟让、薛世雄、赵翊.这些汉人大燕豪杰们已经带兵朝着突厥人肆虐的地区杀过来了。

不撤走就意味着要打一场大战来决定河北的归属。

赢了,万事大吉,河北就此成为蚕食中原的前哨站。

输了,少说也是伤筋动骨。

赌还是不赌?

始毕可汗在纠结的时候,他的儿子和大将还有兄弟,已经帮他做了决定了。一份来自巨鹿郡的书信让原本纠结的始毕完全不用纠结了。

也不用史蜀胡悉帮他分析利弊了,提出什么建议了。

古战场巨鹿,重新燃起了烽烟。

冀州都督赵翊率军三万进攻巨鹿方向。

始毕可汗兄弟啜芯率,大将执失思力合并一处,十余万大军,分别从多个方向合兵一处,准备支援巨鹿方向的的可汗之子什钵芯。

本来什钵芯是能够从容撤离的,但是巨鹿城内有囤积大量的突厥大军在赵郡、清河、馆陶等地劫掠的女子、财货、粮食等。

所以他们贪图这些,就没有弃城而走,打算击溃燕军之后,在从容而走。

而赵大后面,馆陶和清河方向,是李神符和翟让的大军,合计十余万人。

原本执失思力等人是不想把战事规模搞得这么大的,但形势渐渐像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到现在,事情已经由不得他们了。

“眼下只有让埃利弗叶护的人去挡住燕军薛世雄部。可汗亲自率领大军南下,不然执失思力等人恐怕不是燕军的对手。”

两人相继看过信件之后,史蜀胡悉立即提出了建议。

始毕也连忙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风刮起来,草和树木都得跟着动了不过,浪有多高,从来不是水说了算的!”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始毕迅速分出一个万人队,护送在蓟县一带所获取的战利品北返。而后直接自己率军南下,另外派遣数个千人对,分别护卫飞狐口和鸿上关这两条后路。

蓟县则被留给了上谷贼帅王须拔,并传令给其弟埃利弗命其与定北可汗刘胡之一起挡住薛世雄南下支援巨鹿战场的道路。

幽冀二州大战在即。洛阳的新帝慕容超也是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河北战场的情况,毕竟这是关系道大燕生死存亡的。

并州已经丢了,要是幽冀二州再没了,大势可就真的无法挽回了。

长安方面,慕容盏同样在关注河北战况。

可能是因为害怕先帝慕容英托梦给他,慕容盏没有选择居住在先帝长居的太极宫之中,而是居住在大明宫。

含元殿偏殿内,宰相裴弘德、御史中丞柳俨,两位大将军宇文涉和宇文成业,中护军宇文萧,前将军慕容坚等重臣,汇聚一堂。

慕容盏坐在上位,穿着常服,带着轻薄的乌纱幞头,坐在大椅上,很有君主风范。

这些西燕的核心人物聚在一起,除了讨论九月要开始对陇右用兵的准备,在末尾还提到了最近的河北战局。

西燕朝廷对于河北战局的了解,都得通过并州都督,代国公拓跋余庆的军报。

而两位宇文大将军和宰相、尚书、御史中丞之间说产生的分歧就是要不要帮助趁着河北方面,东燕军跟突厥人僵持之际,出兵袭击他们的后路。

拓跋余庆还在野王一线,率领三万大军与驻扎在怀县的东燕豫州都督傅修之的两万余步骑对峙,并没有发动进攻。

事实上,之前拓跋余庆没有继续向前推进,是因为粮草不够用,都拿去支援慕容盏和宇文涉进攻关中了。

拓跋余庆先是让两万突厥骑兵撤走,后来又因为运粮压力把部分队伍撤到上党附近,只留下三万多人与官军对峙。

现在机会来了,拓跋余庆是有能力击败傅修之部的,只要他把麾下的大军都调过去,兵力就是傅修之的两倍以上。

这么干无疑是对突厥人的策应,使东燕军不能全力应对。

但西魏的两个宇文大将军,都不支持这时候打东魏军的傅修之部。

一来是洛阳方面重新建立了新的中军,就在邙山一带驻扎,观望着黄河北岸的河内郡的情况。防备的就是拓跋余庆大军下来掺和幽冀战场。

二来是如果助突厥人打赢河北的东燕军,西燕军也捞不到什么好处,河北说不定就被会突厥人收入囊中。

所以最符合西燕的利益就是坐山观虎斗。

对于西燕朝堂上,最好的结果就是突厥人败走,东燕伤亡惨重。

到时候西燕就可以东出太行,席卷河北。

若是能把河北收入手中,就可以说大事略定了。

虽然突厥现在是西燕的盟友,始毕可汗还跟慕容盏有父子之约,但如果有机会,慕容盏是一定会狠狠给突厥人来上一刀的。

毕竟始毕虽然是他姑丈,但毕竟不是他亲爹。

想想自己当了皇帝还被人册封为“长安可汗”就他娘的那都不自在。

至于恩义?

别开玩笑了,慕容盏可是拿朔方、五原等五郡之地,以及低头弯腰喊爹换的突厥人支持。

裴弘德等人并没有针对此事提出意见,这些被肯在西燕做高官的,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正直守节之事。

换句话说,全都是二臣。

做二臣要是不会见风使舵,是不活下去的。

所以这群人很明智的都没有对如何用兵等事指手画脚,而是对目前关中和治安、税赋、民生等提出了一些问题。

慕容盏对此是不怎么耐烦的,裴弘德跟几人说的大部分事情都准奏了,另外几件没有准奏也不是因为事情不妥。

而是慕容盏觉得这官员所请,不能一股脑的全都同意了。

就算是合理的,也得装着思虑一番,把事情晾一晾,然后在批准。

这样就体现了他作为皇帝,处理政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以防下面的这几个人精一样的大臣糊弄他。

而且什么事情都允准,皇帝也就是去威严了。

军政大事都讨论完成了,这场在含元殿偏殿进行的小朝会就算结束了,众臣散去之后。

慕容盏又把舅父宇文成业和表弟宇文萧留下了说了会话,以示亲近。

等到偏殿只剩下他自己的时候,才漏出一张略带疲态的面孔。

瘫坐在大椅上,嘴里念叨着,“阿耶,怎么感觉你当皇帝,当得那么快意,天下人都惧怕你,宫内人人都讨好你,还有那么多大臣效忠与伱,这是怎么做到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9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