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八章必李氏也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一州之内,都督和刺史,分别主管军政,自然也存在相互制衡。

而且刺史并非是完全的主政官,而是能够调动各郡的郡兵。

只不过其命令的优先级,并没有都督高。

选个扬州刺史,完全就是对李元徽的掣肘,这是毫无疑问的。

李大郎自然是没法反对,即便是慕容超是真的在询问他的意见,他也得支持派刺史过去。

现在扬州只剩下江淮三郡,镇戎军都是李元徽自己招兵组织起来的,刺史去了都不知道该选什么地方当治所。

毕竟在大燕王朝,此前扬州刺史最大的任务就是把江东的粮食征集好然后安排漕运船只送到洛阳地区。

现在江东没了,李孝俨估计可能是尚书令高士则想在江淮一带刮地皮,搜刮粮食以供应洛阳地区和接下来的大战。

所以要选个刺史。

并且他的人选,也现成的。

高宅内,尚书令高士则端坐在主位上。旁边坐着堂侄高智兴。

“智兴,我前几日已经跟圣人提过了,如今天下,动荡不安,朝中也不复先帝时候光景,如今扬州刺史出缺,为长远计,还得让你在回扬州。”

高智兴闻言点点头,“伯父所言,小侄清楚。不过.薛仆射和柳中书那边?”

高士则道:“这你放心,我会让他们同意的。”

“可是.”

高士则道:“今日都是家中人,智兴但言无妨。”

高智兴有些为难道:“这都督扬州军事的李四郎,可不是什么寻常纨绔,伯父想要从江淮筹措粮食,即便是我在广陵多年,也很难。”

高士则闻言皱了皱眉:“这事你且自为之,如今国家危难,身为臣子,怎么能只想着自扫门前雪?不顾大局?李元徽那小子我知道,当年杨巡造反,这小子应募从军,首战就立下殊功,射杀了杨熙,老夫跟齐王还在宫中召见过他,高阳王还把他召入幕府,没想到这小子怎么入了圣人的眼,招为帝婿,弱冠之龄已经是都督一州军事.”

说道这里,高士则却有些物是人非的悲切之气。

当年跟他一起共事的齐王慕容据已经故去,就连那个看着不怎么顺眼的高阳王慕容颌,也殉节而死。

前几年朝堂上得用的宗室大臣,现如今也就剩下侍中慕容惠。

余下都是年轻一辈了。

原本地方上统兵的慕容宗室,如今也所剩无几,这么仔细一想,高士则得出了一个让他有些茫然的结论。

那就是慕容家的天下,如今已经岌岌可危了啊?

宗室凋零自此,即便能重新安定天下,这天下也不是慕容家所能掌控的了。

高智兴不清楚高士则这位老臣的心思,但他显然有自己的想法,外放刺史现在算不上好事,但也绝对算不上坏事。

尤其是扬州,他很熟悉。

跟李元徽他也有过几面之缘,说过几句话,不算熟悉。但观其言行,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高士则的要求,他肯定是办不到。但现在离开朝中的权力旋涡,说不定是好事。

从伯父的宅院之中出来,高智兴顺路又去了同在一坊的堂兄高晃家里。

高晃从齐郡太守城阳王慕容选造反,在高苑之战中损兵折将之后就一直有心结,郁郁寡欢。

在加上先帝驾崩等变故,身体越发不好,虽然贵为征东大将军,却一直都在养病之中。

听闻高智兴来,还披着狐裘出来到中堂见客。

“兄长可好些了?”

“不满贤弟伱说,我恐怕是时日无多了.”

“兄长何出此言啊.”

“没什么,贤弟不必纠结于此”

高晃因为高苑之败,追随他多年的部众几乎丧尽,因此赶到羞愧不已。

“听说贤弟将往扬州而去?”

“兄长的消息倒是灵通。”

高晃笑着摆了摆手,“这事伯父跟我提过,昨日来他来过,还想让我去接替扬州都督李元徽.”

高智兴闻言顿时愣住了,随后苦笑着摇摇头:“伯父一直在中枢为官,刚正不阿,却不知地方庶务,未免有些”

高晃道:“你想说未免有些天真是吧,江淮燕军是李元徽组建起来的,眼下还要应对东魏北上,这时候要换李元徽,那是痴人说梦。我知道伯父是怎么打算的,他是看唐公李源在益州,觉得如此下去,李家父子势大难制,所以想找人撤换掉李元徽,可他也不想想,如今是什么时候.”

高智兴闻言也是一脸苦笑,“伯父身居高位,不清楚地方细情,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高晃道笑道:“反正如今,庙堂之事都与我无关,这次你去扬州,让十一随你同行吧。”

高晃说的十一是他与山阳公主的儿子高盎,族内排行十一,自幼习武,勇冠三军。

曾经担任过先帝的宿卫,如今在家侍疾。

高智兴有些意外,“兄长,你是?”

“如今洛阳是个旋涡,让十一随你去,他也尚需历练,不见见世面,这小子总是自视甚高,也让他看看,天下英雄.”

高智兴跟高晃又说了些话,才告辞离去。

等人走了,高晃才把儿子高盎喊来。

“阿耶,您叫我。”

高盎生的身高马大,身材魁梧,相貌英伟,看起来就是自幼勤于武事的世家子弟。

高晃道:“过几日,你九叔去任职扬州刺史,你也跟着一并去扬州吧。”

高盎闻言有些吃惊:“阿耶,为何让我去扬州啊?要去我也是去中军,不是说年后就要对关中河东用兵了?到时候我去中军,定能建立一番功业.”

高晃叹了口气道:“我渤海高氏虽然跟慕容氏休戚与共,但先祖元侃公是以谋主跟随武帝,你叔祖如今也是宰相,高家两代宰相,算是显贵,但高家只有我走的是军伍之路,我若还在军中,你即便在中军也有人照拂你一程,但如今你叔祖跟薛楚、柳壑等相争,我又在家修养,你入中军,未必是好事。江淮一带如今在李镇南治下,越发安稳,你九叔去任扬州刺史,你可一并去江淮,我与李镇南也有几分交情,李镇南之兄又是你堂姐夫婿,江淮要防备东西两魏贼,未必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不过到了江淮,切不可轻视李镇南,虽然他年岁尚轻”

高盎听完了点头应下,“阿耶放心。”

等到高盎退下去之后,高晃命人将罗士襄招来。

只有十七的罗士襄身高将近八尺有余,青州齐郡人,十四岁从军,喜欢割下敌人的鼻子以作为斩首记功凭证,人称“罗鼻子”,是青州军有名的猛将。

高苑之战就是他带领精锐保着高晃一路杀出来了。

这几年高晃虽然在家修养,他也没想要离去的意思。

不过今日高晃确实打算要给他一份前程了。

“士襄,你随我数载,如今我身体越发不好,也累得你在此空耗两载岁月。”

罗士襄闻言道:“大将军何出此言,您待我恩重如山,侍奉将军左右,是我的职分所在。何来空耗一说。”

高晃道:“士襄你有万夫不当之勇,洛阳虽好,却不是用武之地,过一段时间我族弟高智兴去扬州做太守,到时候你也一起同行..咳咳咳.”

说道这,高晃咳嗽起来。

罗士襄还以为是让他跟高智兴去扬州,难道是做护卫?

谁知道高晃待气喘匀了才继续说道,“你与他同行,却是不要你与他效力,我给你一份荐书,你可带给都督扬州军事的镇南将军。李将军用人,不拘一格,与他效力,定然不会埋没人才.”

罗士襄闻言,半晌才点点头:“大将军有命,士襄不敢不从之,但大将军为何看好李镇南?”

高晃听过罗士襄的反问,突然笑了笑。因为这个问题,高盎都没问过,很明显是没看出让他去往江淮的用意。

高晃面露肃容,用十分肯定的语气斩钉截铁道:“日后安天下者,必李氏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90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