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六十三章碾压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魏军风向,是诸将都在劝曹元静尽快退兵。

燕军则完全相反,众人全都劝说李元徽尽快出兵。

因为对燕军来说,这的确是个出兵的好机会。

但李元徽多谨慎?即便是魏军已经透露出准备撤军的迹象了,也没有急着出兵。

这让曹元静的准备落空了。

东魏方面还打算,看看是否能利用退兵这个机会,引得燕军主动出击,引入魏军的营地内,发动伏兵,然后聚而歼之。

然而魏军甚至已经放弃了最外侧的营帐,燕军都没主动出击。

于是魏军将领们都判断,燕军肯定也是不想打了,那就别跟着挺着了抓紧时间撤吧。

但也就是魏军开始陆续登船南返的时候,甚至六万大军已经有超过四万人回到南岸之际。

燕军动手了。

李元徽亲自出关压阵,朱德裕、张坚、张镇恶、常雁衡、窦奉节、窦羡君、徐乾德、郭兴、夏侯元弘、于仲亨,诸将随军出击。

朱德裕率徐乾德和郭兴两部为前部,为全军开路。

岸边的正在登岸的魏军听到燕军出击而来,一时间竟有些慌乱。

要是燕军始终不出关城也就算了,偏偏在最后还剩下一万余人没有登船的时候出城,这就不得不让魏军慌乱。

如果早些出城,燕军面对的一定是魏军警戒部队严阵以待,避免在登船途中被袭击。

但燕军在一开始没有作出反应,没有丝毫要出兵的迹象,所以即便是魏军负责警备掩护的部分,也开始懈怠了。

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慌乱。

魏军殿后的大将是后将军刘长彦,魏军骁将,勇猛过人,见到燕军前部在迅速开路之际,立即组织队伍结阵,围绕渡口临时结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圆阵进行防御。

燕军方面,出动了三万步骑。

开路的是徐乾德所领的淮南右营和郭兴的庐江右营,两营八千士卒一路将魏军营垒的残存栅栏拔出,壕沟填平。

两营后面是李元徽亲自率领的武卫军和中垒营、中军营、虎步营、广陵营、江都营。

其中,中垒营与武卫军负责盯防濡须坞内的魏军。

其余诸部直接以优势兵力把渡口出的万余魏军半围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扇面。

很显然,燕军就是在等这个时机。

在江面楼船上观战的大魏天子曹元静和一众大将见到此场景也都是无计可施。

眼下局面对岸上还没登船的魏军来说,很危险。

如果身后没有可以逃生的船只,魏军说不定还等激发一下士气,用必死之地来一个背水一战。

但是如果能够逃生,这样问题就来了。

谁留下断后呢?谁去逃生呢?

李元徽传令让各营呈反月形状,在二里之外结阵,随后长枪大盾,缓步推进。

看着面前像一堵墙一样的燕军阵势不断的进逼,而燕军各部的阵势之间的缝隙有在不断的缩小,带给魏军的心里压力却是不断加大。

这时候,魏军主将刘长彦也不断随意处置,虽然船只已经靠岸,但现在却不能随意的让后面的士卒登船。

因为后面的士卒一旦开始登船,前面的士卒就会心慌,最后会发生控制不住的溃败局势。

所以只能等寄希望于魏军的前排士卒能够顶得住燕军的冲击。

包围圈一点一点的缩小。双方逐渐的进入弓弩的射程范围之内。

随后两面几乎是同时用弓弩进行了抛射。

不过燕军在这方面,还是占据了些优势,毕竟是人数占优势的一方。

箭矢如雨而落,不少士卒因为缺少防护装备而中箭,有的直接身中数箭钉在地上,有的则是北射中臂膀但咬咬牙继续前行。

强弓硬弩连续抛射之后,双方的重装步军终于短兵相接了。

两军步阵长矛相互戳刺,如墙而进。燕军士卒缓步向前,一点一点的压缩魏军的空间。

对于庞大的军阵而言,有时候前面后退一步,后面就不知道要退多少部。

双方现在已经开始短兵相接了,燕军通过数量和装备,打这种针尖对麦芒正面作战必然是要占据优势的。

战场上,燕军的三万人对背水而立万余魏军形成了正面压制,兵力是三比一。

燕军处于优势地位,自然士气高涨,勇往直前。

而魏军方面则被压制的死死的。

现在魏军就要面临这样一个抉择,是现在就让后面的方阵的魏军登船南渡,还是寄希望于前面的魏军能顶得住?

无论怎么选,魏军最后都得面临溃败,最前面的魏军都没有选择的余地。

甚至前面的燕军也没有。

燕军攻势很猛,前排的重甲步兵手持长枪不断的向前突刺,刀盾手则用肩膀和身躯顶着大盾向前撞,一旦撞开一个口子,就有长枪向前突刺,亦或者后面手持木棒和骨朵一类的钝兵冲进去乱砸一通。

而魏军方面也是久经训练的精锐士卒,虽然披甲率远不如燕军,但仍旧拼死抵抗。

双方密集的甲士密集的挤压在一起,庞大的阵型每每发生一点变动,前移或者后退,都代表着成百上千的生命流逝。

之前长达好几个月的对峙也终于酝酿出这场烈度极高的大战。

李元徽骑在马上,找了一处高坡地驻足观阵,身边是李青莲和常雁衡、李玄道、王统、马得意等人。

这一幕,映在他的眼中,只觉得眼前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好像跟某个影视剧之中见过的厮杀场面有些相似。圆阵,不断挤压,血肉横飞,尸横遍野

这次骑兵虽然也带着出来了,但这种密集结阵,李元徽根本就打算用骑兵去消耗,袭扰。

因为骑兵放风筝,是需要时间去牵扯,消耗对方的体力和精力、注意力,你直接冲步阵那等于是找死。

但这场仗却没有这个时间给骑兵进行袭扰和拉扯。

魏军的船只很多,转运速度是很快的,步兵可以边退便结阵给后面的士卒争取时间。

还没等你轻骑兵拉扯,人家登船就跑完了。

但这种全方位的步阵压制,就逼得魏军必须要跟燕军作战。

“魏军本来是想着用辎重车结阵防备我军骑兵,却没想到我军直接用步军进行合围,大将军用兵,果然别具一格。”

说话的是越骑营营主王统,李元徽听到这种奉承话也是笑了笑,毕竟好话谁都喜欢听。

但脑子还是很清醒的。

眼下的局面是他选的,就是用堂堂正正的兵力、装备、披甲数量等方面优势,去碾压对方。

为此李元徽还特意选在对方还剩下一万多人这个时间段动手。就是不想以寡击众。

魏军想要退走,可以。

但想全须全尾的全师而退,不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6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