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一章军令状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大军陆续调动,在三月前后已经陆续集结在淮北了,并且在颍水沿线的慎县,淮北的原鹿两地建立了北上据点。

东燕方面,都督兖、徐、豫、扬诸州军事的车骑大将军娄居士见到这种调动的架势,也自然知道西燕方面是准备要对豫州用兵了,已经相当于明牌了。

但由于军力不足,粮草不丰,他所能做的也不多,除了加强平舆的城防,就是命令慕容德舆做好对颍水北上沿线的项县、细阳以及汝阴等地的防务。

眼下双方的攻守之势非常明显,豫州的战争潜力已经被消耗的一干二净,几乎是一片白地。

除了李元徽在靠近淮河北岸的部分郡县进行了屯田以外,整个豫州的除了一些据守坞堡的豪强,已经没有什么种田的百姓了。

这就导致了东燕方面甚至已经没有能够从汝南陈郡等地征发民夫和收取粮草的,只有没怎么经历过战火的颍川一带还稍好一些,还有一些民生可言。

豫州军其实也进行了屯田,不过规模不大。

毕竟豫州作为战场,且流寇盗匪丛生,这样的地方即便是屯田也很等到收割的时候。

而江淮方面在淮北的方面去年屯田所得的粮食,都集中在下蔡和慎县,以作为北伐的军资。

四月初,春耕进行时。

李元徽赶到了寿春坐镇,同时命朱德裕督徐乾德,郭兴,窦奉节,殷拱四将,一万两千余人进屯慎县。

张共烈率广武军万余人,据原鹿,剑指汝水方向。

萧释之、张坚、张镇恶、窦羡君、于仲亨、李玄道各率本部集结于下蔡。

常雁衡率轻骑六千北上,寇略梁、陈。

刘元庆本部万余人进驻谯县,与朱德裕所部形成犄角之势,对项县方向的慕容德舆所部形成夹击。

这次出动了江淮大部分的机动兵力,总数在七万上下。

战争在四月底,差不多春耕结束之后,才正式打响。

作为前军的朱德裕督四将进攻细阳,三日既告城破。而后李元徽渡淮北上至下蔡,统御诸军沿着颍水北上。

与此同时,宛城方向的李玄庆率领益州军万余人以及降将徐天佐所部万余人,氐人骑军五千余,从关中赶来支援的穆长陵部万余人,以及五千板楯蛮和三千飞军,共四万三千余人,从伏牛山南麓进军,意图攻取叶县、舞阳,打通前往洛阳的通道。

面对西燕方面攻势,洛阳方面也是迅速作出了应对。

首先是将新募集的三万兵马,全都交给了大将军郑果统领南下支援豫州,解叶县之围。同时传令在弘农驻扎的令支王段义弘率中军精锐回援洛阳。

令大将军娄居士和慕容德舆,要挡住的李元徽的兵锋,等到令支王所领的十万中军精锐南下支援。

此时,娄居士手里的兵马不足两万,驻守汝水北上要冲平舆。

而去年手中精锐几乎尽丧的慕容德舆,在重整旗鼓之后也只两万余兵马,据守在项县。

这甚至比起李元徽说预计的兵力,还要少些。

以至于老朱的推进速度非常之迅猛,五月初已经兵临项县城下了。

慕容德舆令薛綦守城,自己率万余人驻扎在项县城外,颍水东岸,控制了狼汤渠也就是蔡河入颍水的河口。

令大将普姑苏率四千骑兵驻扎在南顿。

五月中,李元徽督大军赶到项县,刘元庆和常雁衡也先后率军赶来汇合。

而平舆的娄居士,则是被原鹿的张共烈拖住了,并不敢肆无忌惮的过来支援慕容德舆。

观阵之后,李元徽也作出了自己的部署。刘元庆部在颍水东岸立营,监视对峙慕容德舆部。

李元徽统大军对项县进行了三面合围,常雁衡率轻骑监视已经弃城而走的普姑苏部骑兵,保护粮道安全。

“如今慕容德舆和薛綦两人夹着颍水,护卫犄角,有刘元庆在,慕容德舆无法支援项县,而项县,就是这场大战的关键所在。”

“我大军北上,洛阳方面定会派遣援军支援,所以一定要赶在洛阳的中军精锐到达之前,攻下项县!”

中军大帐之内,李元徽望着众将斩钉截铁的说道。

“将军放心,我等必全力以赴。”

“请将军下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但有所命,无敢不从!”

一众将领纷纷请战,士气高昂,李元徽看着众人的但因点点头。不过让谁作为主攻,主持攻城战事,他还是有些犹豫。

随后,就听老朱高声喝道:“大将军,咱今天就立下个军令状,十五日,就十五日之内,咱一定要打下项县!”

李元徽一听老朱这豪言壮语,都愣住了,要不要玩这么大啊?急着立功也不用这么搞吧?

甚至保留一众将领,全都有些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守城的薛綦可不是面瓜啊,出身河东薛氏,那是正经是跟着昭武帝南征北战过的大将。

不过话都说到这里了,士气可鼓不可泄,这种时候必须支持。

“好,朱总管豪言壮语,十五日之内,包括我的武卫军,都随你调用,诸将若有不从,皆可以军法行事,我就等着朱总管的好消息。来人,斟酒。”

随后,早有随从取酒倒入两个大碗之中端了上来,李元徽和朱德裕都双手端着酒碗,相互示意之后一饮而尽,随后将碗投掷于地。

“大哥,你这军令状立得是不是有点草率啊?”

“是啊姐夫,你这也太心急了吧,军令状可不是开玩笑的,这项县城可没那么好打啊,光是打造攻城器械就得个三五日,那外面的壕沟连通颍水,根本就没法填啊.”

“大哥,伱这确实有点急了”

从中军大帐里面出来,回到自己的军帐里,手下这帮兄弟徐乾德、汤颌、唐云以及小舅子郭兴一个个都七嘴八舌的围了上来,都对他的在大帐之中说十五日攻城之举提出了一些质疑。

老朱看着众人道:“你们都急什么?立军令状咋了,咱说了,十五日没打下项县,就砍了咱的脑袋了吗?大将军到时候能直接砍了咱不成?”

这话一说,众人全都一愣。

军令状是说了,但好像却是没提完不成任务就如何如何在想想大将军跟大哥的交情,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

一般来说,都是“某愿立军令状,如若不胜,请斩某头.”但老朱在这使了个小心眼,也没说,就说军令状,至于没完成任务的惩罚可啥都没提。

老朱心里也寻思了,按照他跟李元徽的交情,任务完不成也不至于一刀砍了他。

最多也就是降职。多大点事?

可要是攻下项县,那可就是大功一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6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