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六十七章交心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在仔细翻阅杨邃送过来的统计,李元徽发现所献六郡的府库,存粮和钱帛居然存量颇丰,称得上府库充盈。

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六郡府库充盈,李元徽就不用担心这些郡县的百姓生计问题,缺粮可以赈济,不缺的话可以免税赋。

并且往六郡加派驻兵,也不用自带干粮了。

目前陕东道行台说控制的区域,是整个天下的中心地区,以大面积的平原为主,人烟稠密。

同时也是四战之地,天下间没有归附的势力,在杨氏分别归附大唐和北燕之后,也就剩下三个。

江东东魏,荆州西魏,河北北燕。

而李元徽坐镇洛阳,要对抗东魏和北燕两大势力,而他治下的江州也跟西魏接壤。

军力上,有五个卫府军,包括南豫州、北豫州、兖州、、徐州、江州、扬州、以及司州算是七州之地。

半個大唐都在他的直接控制下,这要不是亲儿子,父子兄弟关系又非常好,感情深厚,李源都不放心把这么大的地盘和这么多数量的军队交给他。

但是没办法,朝堂放在关中,链接陇右、凉州、益州、荆州包括北地上郡等地,李源肯定要亲自坐镇,而诸子之中,老二老三打仗都没的说,但要说除了打仗之外,治理地方都不如老四来的沉稳。

其实最初他是想让老三去洛阳经略,控制北豫州和兖州、洛阳以及荆州北部地区,而老四还是在江淮,节制南豫州、徐州、扬州、江州等地,压制江东的东魏,并且为老三在北面的作战提供好后勤支持。

谁知道老三不按套路出牌,尽出幺蛾子,只能让老四顶上。

结果老四这干的还不错,除了邺城之败,就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了。后面晋阳鏖战,李四也是及时驰援,立下大功,这就不好在随便换人了。手下握着半个大唐呢,李源得给面子。

这个面子不是给齐王李元徽,而是给他手下的十几万大军。

最重要的是,大唐虽大,但还没一统天下呢,这时候要是连儿子也信不过,那就甭谈什么争天下了。

李元徽在濮阳待了十几日,半月有余,最终确定了六个郡太守、郡丞和两个主要官员的任命,以及各地的驻军情况。

其中,济北郡最为重要,这地方需要直面河北以及青州的济南郡。

李元徽迁行事沉稳的黄君汉为济北太守,慕容三藏为东平太守,将左威卫的兵马放置在东兖州,同时表奏陈瑱为琅琊太守,刘元庆为东海太守,杨伯俊为鲁郡太守并统率本部五千人。

还有万余归附之军被李元徽迁到了梁郡、颍川安置。

在解决了并处置了六郡新附之地的军政两方面人士任命,并且传达了李源今年免赋税恩典之后,李元徽乘船离开东郡,准备返回洛阳。

不过回去的路上,他并没有像来时一样直接乘船沿河而下,而是取道北岸,从黎阳上岸,巡视了黎阳朝歌以及河内郡的防务布置,以及军队屯田情况。

驻守黎阳的是赵大,朝歌的守将则是李元徽的好友,于仲亨。

赵大的能力自然是没的说,别看就剩七千精锐,猛地很。

至于于仲亨,能力一般,但胜在听话,不会有太强表现欲,想要立功如何如何,就不会出现冒险出击这种情况。

这种其实是一种很珍贵的品质,叫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大。

李元徽就很喜欢用这种人,放心。

反而是那种老子天下第一,这种人最容易翻车。

在到达朝歌之后,听了于仲亨跟他说的并州形势,李元徽觉得自己那个六弟,魏王李孝正,大概就是第二种了。

“魏王在晋阳,常率轻骑出行射猎,践踏农田,因此百姓皆恶之,临淮郡王在河东,还特意跑去晋阳规劝,也没什么用,听说魏王还想出兵袭击上党.”

朝歌城内,于仲亨的住处的后堂,他端着酒杯是侃侃而谈,李四这边也端着酒杯,眉头紧锁,这老六,看样子不太成样子啊,就这水平把晋阳放他手里,老爷子的心也是放得下。

吃了口菜,喝了口酒,李元徽又问道:“这就没人上奏吗?”

于仲亨道:“这位是陛下的爱子,谁敢拿毁坏农田这种小事去烦陛下,至于出兵上党,在他没出兵之前,也就是捕风捉影,谁敢轻易说什么?”

李元徽嗤笑道:“还没人能治得了这小子了?”

于仲亨道:“四郎,我劝你也别插手这事.”

李元徽闻言,顿了顿,想说什么却突然顿了下。

于仲亨和他相交十几年,自幼相识,所以私下里,还是能叫他一声四郎,并且还会直接跟他说这种犯忌讳的话。

他现在是陕东道大行台,潼关以东的大唐军政事务都归他管理,但并州不在范围内。

所以他如果因为这事上奏,肯定是要引起李源猜忌的,毕竟都给你那么大的权力,你怎么还盯着自己管辖范围之外的事情?

这李源即便是认同他说的,那心里也肯定有根刺埋下了,或者是干脆直接斥责他多管闲事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李元徽想了想之后,还是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这事,我确实不适合插手,不过我二哥在长安,我三哥也快回长安了.让他们头疼去”

于仲亨闻言噗嗤一笑,“你这倒是好算计,到时候陛下就算不满,也发落不到你头上”

李元徽笑了笑,摇摇头,“也不是发落不发落的事,我如果直接上奏,那是越权了,但我二哥认识的御史多啊,想必我这个六弟,长安可没几个人想看他在晋阳把位置坐稳了.”

于仲亨也笑了笑,随后干了一杯酒,然后认真道:“你真没想过,要跟秦王晋王争一争?”

李元徽又摇了摇头:“争不过啊,我又何苦下场呢?你我相交也有十几年了,今天就咱们两人在这堂上,你觉得我斗得过我二哥,还是我三哥?”

于仲亨最为关中豪门于氏的一员,跟李家诸子也是自幼就结识,李家二郎三郎,如今的秦王晋王,那是长安贵胄子弟之中堪称俊杰的人物。

至于自己这个发小,也算不错,运气也好的离谱,但机权干略,都不如他那两个兄长。

这也几乎是公认的。

所以在聚拢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之后,关中的世家和长安的官僚们,仍旧是没有人支持他。

这同样也是因为李元徽身上的关中印记很浅。

母族,窦氏。这个助力是三兄弟都有的,等于没有,最少不会大张旗鼓的支持他。

妻族,前朝皇室,如今也就是剩下一个出身高贵,二王三恪,基本都被边缘化了。

这么一盘算,于仲亨也是明白了发小的处境。

不过接下来,李元徽也问了他一个问题,“若我真有心争一争,于二十一,伱帮不帮我?”

于仲亨听了之后,喝了一杯酒,吃了一口菜,然后非常认真道:“你齐王殿下想干什么,我都帮你,但于家,帮不了你。”

李元徽听了这话,大笑道:“哈哈哈哈,好好好,有你这个话,我就没白交你这个朋友,要我真能坐了那个位置,我就让你当金吾卫大将军!”

于仲亨闻言也哈哈大笑,“一言为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7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