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二章大战在即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李玄庆在收到晋阳告急的消息之后,拒绝了一众将领和幕僚全都劝他退兵的劝谏,反而是精选骑兵七千人,每人佩双马。

又命薛仁美、羊献果、秦伯圭、秦仲玉等一众猛将随行,向北奔袭而去。

而后命徐懋功率军万人,驻扎仍旧驻屯与上党,监视屯留和长子的燕军。令刘宗训和窦琮等人统率大军在后,独率七千骑军先行。

在出发之前,李玄庆还亲笔写了两份信,一封是给四郎李元徽,另一封则是给洛阳的李源。

信中阐述了自己的去向和目的,余下的意思就是你们看着办。

留下徐懋功的目的在于,要他监控上党局势,以防上党的燕军出来捣乱,袭击汾水沿线的唐军后勤补给通道。

同时也是要守住天井关、紫霞关在上党南部与河内的通道。

七千铁骑几乎是昼夜不停的赶路行军,每天只休息几个时辰,每日行军一百多里。

这样的急行军,也自然给唐军带来了极为可观的回报。

在赶到祁县治下时,负责晋阳以南防务的拓跋部骑兵还在悠哉悠哉的在河边饮马,因为天气炎热甚至都没什么戒备。

前军的斥候回报之后,李三郎大喜过望当即就命令士卒从走马换成战马,全副披挂,并立即发动了对拓跋部骑兵的进攻。

李三郎全副重甲,手持长枪一马当先,身后聚集的也都跟随他多年的精锐扈从,羊献果、秦伯圭、秦仲玉等猛将也全都率领精锐部曲跟着李三郎的身后发起冲锋。

身披两层重甲,骑着一匹河西大马的李三郎长枪舞动,突入敌群之中便如猛虎入羊群,手下无一人之敌,犹如天神下凡。

汾河边上的拓跋骑兵大惊失色,缓慢之间不及迎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立即四散奔逃。

唐军铁骑却是得势不饶人,咬住拓跋骑兵就不放,也不给他们整队的机会。

而最要命的是,拓跋骑兵大多数都因为天气炎热聚集在河边,其一部被击溃以后,余下诸部也产生了连锁反应,后面的即便是勉强披挂上阵,也无法阻挡唐军已经起势的铁骑冲锋。

人在祁县的拓跋天保得知大部骑兵被冲散了,也立即率数千铁骑出城,跟唐军交战。

却被薛仁美带领的玄甲骑兵正面击破。

晋阳以南,汾河以东的广阔战场上,七千唐军对数万燕军进行了突袭,斩首数千,缴获战马万余匹。拓跋部为首的代北铁骑被打的狼狈不堪,四散奔逃。

好在刘玄机算是早有预料,派遣了猛将东方狄、韩珪等人率军接应,才止住了代北诸部铁骑的溃败之势。

而唐军因为长途奔袭,也没有体力进行长时间的鏖战,在乘势夺取了祁县之后,就停下了进攻的势头,双方也算是点到为止。

战后,拓跋天保前往中军大营,伏地而拜,向刘玄机请罪。而刘玄机却宽慰他胜败乃兵家常事,并告诫他不可轻敌云云。

祁县之战对唐军来说,算是一个开门红。随后唐军就在祁县修整了数日。燕军也没有立即进行反扑。看上去,就像是七千铁骑跟燕军形成了对峙之势。

而真实的情况是,燕军的确没法反扑。七千骑兵,你大军压过去人就走了,一人多马撵都撵不上。

并且晋阳城内拓跋浚还有数万兵马,一旦知道援兵来必然士气高涨到时候就会出城作战。

所以燕军实际上是在等,等唐军主力过来。

而之前晋王李玄庆率领的进攻上党的唐军主力,此刻正沿着汾水行军。

另一边,洛阳的李源和河内的李元徽在收到李三郎的书信之后,也都立即行动起来。

李元徽立即从邺城城下连夜退兵,在荡阴留下五千人,另外分别在朝歌和历阳留下万余人的军队,并由赵大负责总管防务。

而后自领六万余兵马,迅速奔向太行道,赶往晋阳战场支援。

李元徽的信使到达洛阳的时候,李源派遣的万余大军正好出发。此外,李源还下命令集结了北豫州几乎全部的军队北上,兖州柴荣部也调了万余兵马。

这场注定爆发在晋阳的大战,李源几乎没有任何的选择的余地,几乎是掏空了家底进行支援。

而黄河以南,中原地带,大唐只剩下柴荣留守在濮阳的万余人,算是机动兵力,其余的兵马几乎被抽掉一空了。

另外就是驻守在徐州的右威卫,两万余人,担负这屏蔽江淮的要务,另外距离也太远了,根本就没法调用。

中原和关中的军队,陆续被调上去二十万人。

除了镇守各处关键要害的军队,大唐也算是把几乎全部的机动兵力压上晋阳这个大牌桌了。

对大唐来说,无疑是场豪赌。

本来这场战役是求稳的,夺取上党。但随着燕军直接发兵晋阳,大唐也无奈的上了牌桌。

最为关键的转向就是李三郎直接从上党转道晋阳。

他决定下场之后,李源和李四也是不得不下场陪他打这场仗。

在李三郎之后,最先到达太原郡范围内的自然是随他攻打上党的大军,一共是七万多人,在祁县之战八日以后,陆续抵达介休。

刘玄机见状,留下十万大军围城,亲率其余全部的人马,共有十余万人,陆续南下在祁县以北和晋阳以南之间的平原上修筑城寨,进行布防。

而李三郎在大军赶到之后,却是亲自率领精锐多次袭扰和试探燕军的防务。燕军也不断的还以颜色。

双方的精锐骑军在不断的绞杀,战事以小规模却高烈度的方式进行着。

到了八月中,随着降雨的增多,燕军之前所布置的掘水灌城方案,终于是派上了用场。

在晋阳城上,放眼望去,一片泽国。

好在拓跋浚早有准备,早就把城中的粮草转移到了高处,粮草安全,这城池才能继续守下去。

而晋阳城内是已经知道了目前援兵已经到了,毕竟那么大的动静是瞒不了人的。

所以城内又重新恢复了一些士气,出城作战力有不逮,但固守城池是没有问题的。

而在太原郡的外围,唐军基本上集结完毕。

李源从洛阳派出了五万援兵,李元徽亲率六万左右的大军先后赶到战场。

加上北豫州和洛阳征伐的民夫辅兵,大唐为这场大战动用了二十多万大军,以及数量倍之的民夫。

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加上民夫,每日消耗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为了支援这场大战,大唐基本上把关中能征调的全都征调了,还有大量的粮草从洛阳附近的洛口仓调出,沿着黄河北上,再过三门峡时改走陆路,过了不能行船的地方在该走水路,在经由汾河往晋阳方向输送。

而大病初愈的秦王李二凤,也在接到诏书之后,带着自己的秦王府护军悄然前往晋阳方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9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