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一十章东巡之议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李孝正是昂首挺胸从宫中出来的,随后回到了自家宅第。

“看来殿下今日见到陛下了?”

“哈哈哈,知我者王妃也。阿耶不但见了我,还赞扬我这些时日用功勤勉.”

与他说话的是魏王妃杨氏,年方十六,是去年年末李孝正回到长安之后,李源为他选择的正妻。

杨氏出身弘农杨,是前不久刚刚归附的越国公杨邃之女。

李源之所以给李孝正寻了这门婚事,自然也是对杨氏的一种安抚,以及希望杨氏能够跟皇室联系的更为紧密一些。

本质上,李源并没有把李孝正看成是独立势力,而是用他的婚事来跟杨氏建立联系。

而杨氏方面既然出了个皇子王妃,那自然是要好好扶持一番了。

“那这倒是一件好事啊,妾身恭喜殿下了”魏王妃笑着道。

李孝正则一摆手,还有一事,“陛下听了我的建议,已经有所意动了,只要陛下前往前线亲征,那我就一定可以随驾前往,到时候就有立功的机会了.”

说到这李孝正的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厉色,他可是忘不了李三掐着他脖子说他家奴的那一刻。

只是平素不敢与人讲罢了。

他现在连怨言都不敢有,因为那人是晋王李玄庆,是唯一敢跟皇帝老子正面对抗却只是禁足的皇子。

是李源从蜀中起兵之时唯一跟在身边的皇子。

无论是情分还是出身,再到功绩,也就只有同样是嫡子的李二和李四能够相提并论。

但这三人甚至可以视作一体。

这一点就连李源都觉得头疼,更不用说他这个势单力薄,无权无势的皇子。

而魏王妃杨氏闻听此言,却是心下大定,因为鼓动李孝正天天去宫里守着,求见李源,再到鼓动李源御驾亲征,其实都是她父亲杨邃的谋划。

因为他们杨家清楚,他们很大程度上是跟魏王李孝正这个皇子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绑定。太子上位之后可不一定会对杨家有什么好脸色。

如果能扶持李孝正出来,不是说非要他能够去竞争皇位,但也得最起码能够跟几位年长的皇子面前有一席之地,能够立得住跟脚。

这样即便将来太子登基之后,也会多看重杨家几分。当然,这个度就得控制好。外一过火了引火烧身也是有可能的。

杨邃觉得自己应该有能力把控这些事情,所以也就是随意的给指点了一下女儿魏王妃,在通过魏王妃之口诉说于魏王李孝正。

把风险降到非常低的程度,即便是姻亲,也没有来往过密,为的就是如果这小子外一被几位兄长忌惮的时候,他们也好及时切割关系。

当然,这些事情李孝正和李源父子是不会知道的事无巨细的。

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符合他们利益的事情。

李孝正知道自己独立领兵的机会很小了,甚至根本没有。因为这场失败之后,李源即便是想要给他机会也得顾忌道群臣的看法。

若是让他作为援兵带兵去支援洛阳战场,齐王李元徽可能给他好脸色?可能给他立功的机会?

很难。

但若是李源亲征,那么他作为皇子跟随出征,还是有很大机会独领一军的。

至于李源,他对洛阳方向的战事不太放心,一来是因为李孝正的因素,担心战事的结果。

二来就是担心,李元徽用兵一向稳重,除了第一次邺城之战退到洛阳修养之后刘文惠冒进引发了大败之外,还没在战场上失利过。

甚至邺城的战败,齐王麾下的左右武卫毫发无损。

而这次他跟刘玄机对阵,双方也称得上是精锐尽出了,很有可能是能够决定双方战略态势的一场关键战役。

若是让李元徽打赢了,那他在函谷以东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

所以李孝正的建议,是很符合他的利益。前往洛阳督战。

如果败了,可以凭借黄河天险控制住局势,如果是顺风,那就上去扩大战果。

自己这個御驾亲征,也就不用担什么太大的风险。

仔细思量过后,李源在小朝会之中立即就提出了自己的盘算,也就是御驾亲征的计划。

左右仆射,裴弘德和司马修业在思虑过后就明白了李源的想法,纷纷投了赞成票。

至于吏部尚书裴继和户部尚书温大雅兵部尚书宇文成业,这三人也都是李源的亲信,自然是全力支持。

最近刚刚参与政事的太子李二,见到这情形也知道阿耶这是要铁了心的去抢功了。但为了表面立场还是提出了反对意见,“陛下万乘之尊,亲征之事怎么能够让陛下亲力亲为呢?儿臣身为太子,愿意领兵前去。”

李源一听赶紧看了一眼裴继。

裴继心领神会道:“太子殿下乃是国本,国本不可轻动”

一堆话说完了,李二也知道这事没什么可争的了,也是也就算是默认这个结果了。

虽然定下了李源东巡督战的事宜,但此时已经进入冬月了。

冬至祭天,李源破天荒的让太子代替自己前去。也算是向朝野表示,你们看,我对太子多器重。

这么重要的事都让他来。

但实际上,东宫目前就任命了几个干不了什么事的大儒和士人当属官,李二的秦王府旧部全都散入朝野了。

东宫兵权更是半点都没有。

李二这个太子基本上就是个摆设,若不是往日有诸多功绩,在朝野之中有些人望,李源迫不得与让他参与议政,那这个太子就跟坐牢没区别了。

不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让李二代替他去祭天,这也是一种太子地位非常巩固的象征。

并且李源在自己出征之后,太子肯定是要监国,处理朝政的。

这一点,多少让李二心中畅快不少。

李源说是巡幸洛阳,实际上是带着关中军队去枪功,如果有机会,最好能顺带把齐王的势力分解一下。

所以李源这次准备带大军前往。其中包括左右卫、左右金吾卫以及左右备身府的精兵强将。合计兵马十三万。

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准备出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够完成的,所以出征的时日直接顶在了年后。

李源不想那么早过去,自然是打着让李元徽再跟刘玄机接着消耗的算盘。

而再晚一点等到春天,春暖花开时节,一解冻冰雪消融,道路泥泞。

但刚过了年,春天还没到的时候,大地坚净,更有利于大军行动。

人在河内战场的李元徽知道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了,不久就要过年了。

“巡幸洛阳,还带兵十万?呵呵呵.”

这诏书直接给李元徽看笑了,这老爷子不是真以为带着十万人马来就能捡便宜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