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二章潼关路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慕容盏率军围城之后,立即开始砍伐树木打造攻城器械,征召民夫,修筑营垒,随后正是打响攻城战。

而崤函道中,娄居士率领八万燕军精锐兵一路疾驰,却受阻于潼关天险。

战国时候秦国曾经凭借函谷关,扼守崤函道,独挡六国百万雄师,为后面的一统天下提供了地理优势。

但是后来楚汉争雄之际,函谷关西面的黄河河滩有一段露出水面,这样就使得走河滩能够绕过函谷关关城,于是到了东汉末年,魏武帝曹操在函谷关西面七十里处麟趾塬上修建了潼关。

塬是因为流水冲刷,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周围陡峭。建关塬上,等于多了一道天然城墙。

潼关北望黄河,俯视风陵渡口。没错,就是一见杨过误终身那个风陵渡口。

西枕渭河,南临华山,坐落在崤函故道的尽头,拱卫关中平原。成为了崤函道新的锁钥,接替函谷关的作用。

现在的潼关就是汉朝时候曹操主持修建的那座汉关,而让这座关城名动天下,也正是因为建造他的主人曹操曹老板差点在关外被马超军射死,这也是潼关大名首次登上历史舞台。

三十多年前,大燕初代魏王,太祖幼弟慕容凛曾经率二十万大军,昼夜不舍连续攻打了两个多月,才从魏军手中夺取了潼关。

这主要是因为这座潼关并非是一座简单的关城,而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潼关的所在麟趾塬前后各有一道深沟,分别是禁沟和远望沟。两条沟的沟壁如刀削,深达百米,形成了潼关外围的天然城墙。禁沟外侧有一条河流,就是潼水,潼关也因此得名。

而在潼水和禁沟之间,还有十二坐烽火台,又名“十二连城”,在十二连城南面,还有十几座子关,作用是协同预警,防止潼关被从身后偷袭。

而通往潼关的路只有一条,名为黄巷板。这小路极为狭窄,南依高原,北临绝涧,东西走向,长约十五里。

燕军好不容易通过非常狭窄的小路之后,又遇到一座关城,金陡关。

这座关的是潼关的前哨,意思是金子在荷包里也得陡出来,故名金陡关。

在连续攻城三日之后,折损军士、民夫两千余后,燕军成功攻下金陡关。

随后直驱潼关本关。东门城楼北临黄河,面依麒麟山角,东有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峻险异常,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进关时,沿着东门外陡坡道拾给而上,举目仰望关楼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只眈眈雄视的猛虎,守卫着关中的东大门,以威严雄险著称。

得益于叛军的兵少,所以只能围绕主关城进行防守,这让燕军在攻打的时候省去了很多的麻烦。

但就是这座主关城仍旧是让燕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望着前赴后继去攀城的燕军精锐,观战台上的大将军娄居士面沉如水,心中却是焦急万分。

对燕军来说,潼关这座关城被叛军占据之后的结果是非常致命的。

长安虽然是雄城,但孤立无援之下能坚持多久,是个问题。

一旦关中落在慕容盏之后,叛军甚至可以跟洛阳的朝廷分庭抗礼。

“而等可有破城良策?”

娄居士依旧望着前方的潼关,看着燕军将士通过云梯攀城,不过因为地形,只能挤在那狭长的坡地上冲锋,城上的叛军用弓箭、滚石、擂木等投掷武器大量杀伤燕军士卒。

杀声、擂鼓声、啸叫声、呼喊声此起彼伏,不觉于耳。

身后站着的诸将之中,不乏沙场宿将,不乏智谋之士,更不乏勇猛善战之辈,却都不搭话,因为眼下这种正面攻城的战斗注定是要人命堆的。

没有什么可取巧的。

不然,潼关也不被称为天险。

半晌之后,骁果军虎贲郎将韦孝矩道:“大将军,我大军被阻挡在潼关之外,若无久战绝难破关,崤函道地线无法让大军全部展开,以末将之见不如分一支精兵前往陕县,北渡并州,翻过中条山就是河东的安邑、解良,叛军西入关中,所耗费粮草必定数量众多,一定要通过河东转运,只要断了他们的粮道,叛军虽有十万众却难以维持,必自生乱。”

娄居士闻言未置可否,似乎在思索其中的可行性。

另一位虎贲郎将段武臣却道:“若是只要破关,不如派遣数千精锐上牛头塬,直插麟趾塬和关城南面的诸多子关,敌军本就是偷袭潼关得手,兵力肯定不足以覆盖潼关所有子关城,不然金陡关如此险峻之地,居然只有二百人,说明叛军兵力必然不多,至多三千人。若是顺利就可以绕道关城后面。此处兵力空虚,若得手则潼关不足为虑。”

事实上潼关的防御,并不是简单的依靠一座关城,而是围绕潼关打造的一系列防御工事和天然险阻。

所以要守潼关,就需要大量的兵力。

哥舒翰就是用了二十万大军据守潼关,只不过后来被逼出战,搞得一地鸡毛。

所以段武臣的策略,其实可行性是很高的,毕竟驻守潼关的现在都奔袭而来的并州叛军,对周边的地形未必比燕军清楚

不管是疏于防卫,还是兵力不足,南面的那些子关都成了破绽。在关城很难正面突破的下,只能另辟蹊径。

娄居士略微思索之后就下令:“好,段郎将你既然献计,这次偏师就有你部担任。能否早日夺城破关,驰援长安,就都看你了。”

段武臣闻言立即应声道:“末将领命。”

正面攻城依旧在持续,受制于地形因素,潼关这边肯定不方便动用大型攻城器械,如井阑云梯等。

因此伤亡不小。如果能绕道成功,那么对于燕军的老说绝对是重大利好。

不过在段武臣离开准备绕道,其他各位将领也各自散去之后,韦孝矩又被宣召了过去。

“拜见大将军。”

“刚才伱所言,返回弘农军陕县,北渡大河翻越中条山截断敌军粮道,然此去前途未卜,河东军情我等现在一概不知,你可敢率军前往嘛?”

韦孝矩拱手抱拳道:“为国效力,末将有何不敢?”

娄居士点点头,“很好,我会让参军柳慎随你一同前往,他是河东人,熟悉当地风土,又熟读兵法,可与你共同参与军机。”

韦孝矩道:“多谢大将军。”

“渡河之后,如何行事都有你自为之,切不可贪功冒进。另外要小心突厥骑兵。”

“是,多谢大将军提醒。”

看着韦孝矩离去的身影,娄居士眼中却是担忧不已。

因为这即将北上的年轻人,是他孙女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1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