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八十九章汝颍之间万马鸣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有这样一支球队,如果不能夺冠,那么每个人都要吃花生米。

然后,他们夺冠了。

还有一位名将,以执法严苛著称。带兵打仗的时候,经常派遣几百个人上去打,打不赢敢逃回来都杀了,再派几百个,士兵为了活着无不奋勇作战,最后取得胜利。

有时候死亡的威胁,比起重赏的诱惑,更能激发人的潜力。

段义弘为了救援南岸的军队,也是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用严苛的军法,逼着这些士卒冲向了西燕军在桥头布置的阵势。

西军先是一强弓硬弩,箭矢齐射,东军则手持大盾如墙而进,抵挡箭矢。

双方在桥头短兵相接,长枪相互戳刺,盾牌相互挤压,很快东军士卒的尸体就在堆在武刚车前形成了一座血肉阶梯。

后面的士卒纷纷踏着死去的袍泽继续对西军的阵势发起冲击,前死后继。

而东军方面,守七个桥头,分别是巴郡神兵板楯蛮守其二、南中蛮族组成的无前飞军守其二,江淮精锐淮南右营守其三。

此外李元徽本人就带着两万余铁骑守在颍水南岸,一面盯着颍水北岸的东燕援军,一面又时不时的看着不远处旷野上厮杀东西两军精锐,以便随侍作出反应。

颍水桥头成了血肉磨盘,血留在水中,以至于河水都被染红了。

西燕军的各部同样也是碍于军令,一步也不敢退,双方就在桥头不断的绞杀、碰撞。

李元徽的亲军武卫军作为督战队和预备队,就在三支精锐步军的后面,哪里要是顶不住了,就顶上去。

而包围圈里,独孤怀节手下的数百骑打散了,其本人跑的人困马乏之际,被李二一箭射中他的马,摔落在地上,随后被生擒,李二命人把他捆绑起来,直接就驮在一匹缴获的闲置马上,带着这位“荡寇将军”一道冲锋陷阵。

李二在追逐一圈之后,其实也是试探东军骑兵和步兵的结合部,以及各处的阵容厚度。

在李三也挥军发起全面进攻,骑军开始碰撞之际,李二审时度势,高声鼓舞众人,随后更是直接带队冲向了段武臣所部的。

入阵之前,李二射出三箭,有三个东军骑士应弦而倒,随后将大弓挂好,抽出两侧佩刀,用力挥砍,双刀齐齐挥舞,勇不可当。

紧随其后的翟思训见到李二身为主将如此勇烈,手持大槊突入阵中,护卫李二则侧翼。

一众玄甲骑兵也全都振奋不已,喊杀声响彻天地,皆锐不可挡,奋勇冲杀。

东军骑兵虽然也都是精锐,甚至他们还刚刚在不久之前以一万五千骑军,大破瓦岗十万大军。

但此刻,他们却在面对李二麾下的一千余玄甲骑兵冲阵,难以招架。

外围还有李三的大队骑兵在全线的压上,阵中却被千余骑左冲右突,甚至难以维持合围之势。

而最后的陈棱的步军大阵此刻却对于局势没有半点帮助,无奈之下只能徐徐后退,准备撤往襄城方向。

而骑兵会战之中,西军在士气和数量上都占据了优势之后,段武臣和普姑苏全都察觉到了形势的不妙。

也看到临颍方向的援兵应该也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跨过颍水过来支援,于是两人几乎是一前一后作出了同样的决定,撤。

这仗的败局已定,接下来大概率是被打的落花流水。

但骑兵的好处是,不容易被敌军打成歼灭战。

两人迅速率领本部奔向襄城方向,因为那里是己方在颍水和汝水两条干流之间最近的据点。

而此时李二已经从东军骑兵的战阵之中杀穿了出来,左右两把刀上已经是血迹斑斑,而他的衣袖已经被血浸透了。

“东军要走,尔等可还愿意跟我在杀他个来回?”

“有何不敢?誓死追随大将军。”

“誓死追随大将军。”

众人齐声高呼应答,虽然已经奋战多时,但士气依旧高昂。

这时候,远处也奔袭过来一支骑军,却正是江淮猛将常雁衡和罗士襄,两人各率本部精锐骑军,合计两千余人,见到李二之后双双拱手道。

“敦煌公,我等奉大将军之命前来听候调遣。”

常雁衡和罗士襄两人在一旁观战早就按耐不住了,一直在跟李元徽请战,本来李元徽是派他们两个从侧翼切入,接应二哥的骑队出阵,却没想到两人还没到,李二自己率队杀出来了。

李二也一直喜爱常雁衡和罗士襄的骁勇,不过因为他们是兄弟的亲信,也不好挖人,见二人前来助战大笑道:“有常罗两位将军相助,真是如虎添翼,”

随后高声道:“诸位,随我在蹈一阵!”

说罢之后,将双刀归鞘,纵马而去,奔向远处已经开始像西逃窜的燕军骑队。

众将紧随其后,三千铁骑更是云集景从。

正面的各部西燕骑军,首尾相连,如同一线大潮奔涌向前,万马奔腾的景象极为壮观。

处在最前面位置上的,是李家三郎本人,而跟随他左右的,则是李二所部余下两千的玄甲骑兵。

这一仗,李家兄弟三人几乎是毫无保留的拿出自己的最精锐的家底,其中李二李三还亲自披坚执锐,冲锋在前。

李四在后面,沉着应对,也及时的派出援军,并奋力抵挡北岸之敌。

这场仗的结果,也非常明显了。

陈棱的八千步军注定无法到达襄城,因为原本应该留下来策应两翼的骑兵跑的太快了。

于是乎再被追上之后,陈棱只能指挥手下的步卒临时结阵,布置成了个六花阵,以对抗西军的铁骑。

本来这个六花阵的发明者,此刻率军在陈留作为偏师,跟陈郡和梁郡西军各部对峙,但因为前面有个李元徽的前辈,所以六花阵在曹魏时代就有了。

据说是宣帝曹髦根据诸葛武侯的八阵图,“指导”名将马隆发明的阵法,而在此刻,也成了陈棱最后的救命稻草。

不过任何的阵法,都是需要人来结阵,需要人来作战。

此刻骑兵已经被追逐的没了影子,陈棱所部是注定独木难支。而他唯一的生机,就是颍水以北大队骑兵能够迅速跨过颍水来到南岸支援。

但浮桥被李元徽卡主,双方在前头都付出了大量的伤亡,但东军却始终无法突破西军的防御。

其中有一部东军一度冲破了阻挡他们的蛮族飞军,但及时被的西军给抵挡住了。

李元徽是直接命王佛保率领武卫军顶住了东军的冲击将对方的攻势遏制在了桥上。

王佛保一手持大盾,直接两好几个东军勇士给顶翻了,撞入河水之中,手中的降魔杵连着砸死了十几个东军。

段义弘眼看过河无望,也只能下令停止进攻。

同时命人快速传令颍阳、郏县的各部伺机援救。

而陈棱所部临时结阵之后,李二和李三多没有选择强行率骑兵冲阵,而是留下相当数量的骑军监视,大部则继续追杀逃窜的东军骑队。

阵中士卒见到对方没有冲阵,虽然还是很紧张,但心中也多少有些侥幸心思。

但陈棱却明白,接下来他手下的这八千步军,可就成了诱饵了。

西军没必要消耗珍贵的骑兵直接冲步阵,只要把他们困在这旷野上,就能吸引东军的援兵过来相救。

若是不能,直接没粮没水,没有辎重补给,他们这八千人又能坚持多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3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