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四章文学馆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刘玄机的书信,是让俘虏带回唐营的,并且是言明刘将军写给大唐皇帝李源的亲笔信。

这种情况,唐军的各级将领也不敢自启,于是派人送到了长安。

信上的内容,看起来很谦恭。

刘玄机先是以晚辈的身份,问候李源身体健康,随后又谈到当年在长安洛阳跟李家的交情,并言明我不是故意跟李家为敌,只不过是为了匡扶大燕云云。

一番客套话之后,真章来了。

刘玄机在信上直接就写道,我听说大唐的天下,都是您的儿子打的,而您没有什么功绩,我想这都是外人不知道内情,瞎说的。您的几个儿子,所建立的功业,一定是在您的领导下完成的,外人说您坐享其成,一定是不知道其中内情,如果这次是您亲自带兵来邺城,我现在恐怕已经被您生擒了

这要是李四看了信,绝对竖个拇指哥,阴阳大师。

李源看完了这封信,直接哈哈哈大笑,是气笑的。

不过他倒是没有在盛怒之下做什么不智的决定,这点定力还是有的。

但他却已经下了决心,刘玄机这个后生晚辈,他要亲自解决。

此前裴继就跟他进言过,几个皇子的权势过大,威望太高,建议他削减几個皇子的权力。

李源虽然也听进去了,但却没有打算立即行动。因为天下目前还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这时候想要削权,势必引发内部动荡。

而刘玄机说的话虽然难听,但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天下各方势力提起李唐来,首先肯定是要说李二、李三、李四这兄弟三个。

李源虽然自觉能够控制局面,但到底有些话不足为外人道。

权力这个东西,他还不想放的太早。一来是他身体康健,二来是他怕交了权,真就像袁相士说的一样。

所以即便知道老二是最适合的统率人选,他还是把老四派了上去。

如果老四这次打赢了邺城之战,那威望可就跟老二差不多了,到时候他就可以示意一些人出来支持老四,让老二老四争夺,再让老三在中间弥合,不至于争的太过。

但邺城之战输了,虽然跟老四关系不大,但他跟关中豪族以及元从系矛盾却是种下了。

这对李元徽也是能够接受的。

上位者,怕的就是下面铁板一块。现在大部分的关中豪族已经开始准备支持老二了,这点李源是能看出来的。

比如韦氏就将族中一个前朝的做过贵妃的女子嫁给了李二,作为侧妃。

同时,秦王府还建立了文学馆,网罗关中才俊为幕僚。其中就有京兆杜氏的子弟。

种种迹象都表明,在成为事实上嫡长子之后,李二郎凭借威望和功绩,已经取得了关陇大族和关中军队的支持。

这样的情况下,李源就更不敢随随便便把太子之位交给老二了。更不能让他再立什么盖世之功。他怕自己被架空。

所以河北这块硬骨头,李源觉得自己可以亲自去啃。虽然大燕已经事实上亡国了,但名义上刘玄机打的还是大燕的旗号。

如果是颍川之战,算是大唐的奠基之战,那么收复河北,就是定鼎之战。

时间已经来到了金秋十月,秦王府之中,一众幕僚正跟李二议事。

刘玄机那封信,被李源派人送过来了。

李二看过之后,靠在椅子上连连摇头,叹气道“刘玄机这封信之后,陛下是绝对不会再让我挂帅征讨河北了。”

长史房乔道:“这刘玄机应当知晓长安之情况,所以才设下此分化之计,这样一来,陛下也必然会加深对殿下的忌惮。”

房乔是齐郡人,其父是齐地著名的儒者,通涉《五经》,富有辩才。

而他本人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之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举进士,得以受官。

李二入关中之后,房乔从长安往渭北投靠,任记室参军,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李二幕府收罗人才。

大唐建国之后,李二被封为秦王,房乔被任命为长史,算是他手下的首席谋士。

李二听到房乔的言语之后,更是苦笑不已,“想不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父子兄弟之间,何至于此啊?”

“殿下此时不可操之过急,河北富庶,土地肥沃,且燕赵之地,多豪杰俊才,刘玄机有英雄之志,能得人心,即便是陛下亲征,也未必能收复河北,到时候定然还会启用殿下为帅,若能攻取河北,则立储之事,顺理成章。”

说出这番话的人是记室参军杜克明,京兆豪门杜氏子弟。祖父做过大燕的尚书,其父做过刺史,算是名门望族。在李源率军进入长安之后,被房乔极力推荐给李二,并称他“聪明识达,王佐之才。”

房乔也附和道:“此言是正理,殿下此时不可过于急躁,正该韬光养晦,天下未定,陛下早晚要启用殿下。”

李二闻言点了点头,“二位先生所言有理”

这时候,王府参军苏旭却出言道:“可齐王那边,若是整肃全军之后,北上建功,那陛下可就真不会再用秦王殿下为帅了。”

李二闻言只是皱了皱眉,却没有立即出言反驳。

倒是同为参军的薛元敬笑道:“齐王新败,且用兵大略,较之秦王殿下差之远矣,齐王能胜刘玄机?”

说到这,薛元敬摇了摇头,一脸的难以置信,以及对同僚杞人忧天的观感。

军资祭酒薛收道:“我听说齐王参军李青莲曾经在陛下面前,将齐王比作诸葛武侯,陛下甚为喜悦,但邺城之战,观齐王行事,却颇似诸葛武侯的那位冤家对头啊.”

所有人都明白薛收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了。

诸葛武侯第四次北伐,张颌进攻祁山,结果蜀军设伏,死于木门道。

《魏略》中说,是司马懿驱使。

虽然形势上不可同日而语,但行事上却有相似之处。

这话一说完,众人的脸色也都有些凝重。因为这次邺城之败,受损的只有关中军队,齐王麾下则在援兵配合下拿下了河东。

而最关键的是,左右骁卫这帮骄兵悍将,还都是主动要去送死

连指责都指责不了。

看不出一点用计的痕迹,而越是这样,越让秦王府的一众智谋之士忌惮。

李二也终于叹气道:“邺城之败四郎虽有坐视之举,但刘文惠轻敌才是主因,且若不是四郎及时出手挽救败局,现在大河以北,都不是我大唐所有了揣测之话,日后还是少说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5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