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五章煮酒论英雄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揣测之话,日后还是少说一些。”

众人听了李二的话之后,全都默然。毕竟秦王和两个兄弟关系,就目前来说还算是非常亲厚。

并且目前这种情况,两个兄弟都没有透露出要跟秦王争夺储君之位的意思,这时候秦王府就必须表现出对晋王和齐王友善。

三兄弟都是嫡子,都有大功,且背后都有大量的支持者。都是有资格有实力下场竞争的。

目前或是因为顾全大局,或是因为兄弟情分,没有对外展露出这方面的苗头。而秦王府就必须作出容人之量,表现出亲厚友善。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这次邺城之战有李二的旧部战死被俘,但秦王府还是没有对齐王借机发难。

第一个原因是李二觉得,老四那日跟他说的,是真的。但这些话,他却没跟幕僚们吐露过。毕竟有些事,还是不足为外人道。

第二个原因就是老四这次做的,就算是皇帝都没法苛责太多。撇的干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实力雄厚,想要追究都难。

眼下在河内跟燕军对峙的,大部分都是齐王的嫡系军队,这时候想要把齐王的主帅换了,他万一直接带着人回江淮呢?

那黄河以北可就真是落入敌手了。

就算不带着人走,那谁又能使唤动江淮的十万大军?

李元徽跟两個兄长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的地盘来自前朝任命,军队更是他一手拉起来的,将领是他提拔的。

这其中没有李源提供的资源。反而是在江淮一直帮关中分担了不少压力。

这也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李四虽然在朝中没有根基,但却拥有十几万大军和江淮之地,这都是底气。

大唐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地盘是他控制的,等同于一个大号藩镇。

追究他的过失?这是一纸诏书的事?

这是大唐中枢和大唐最大外部势力,处理不好谁知道会造成什么波动。

所以,李源可以写信骂儿子,怎么骂都行,甚至亲自去洛阳抽他一顿都行,这是父子之间。

谁也说不出什么。

但皇帝的诏书,就得慎重,得顾忌十万江淮大军的看法。

十月中,秋收完成,北国开始渐渐冷了,逐渐天寒地冻。

大唐和大燕的战事也基本上告一段落,武德元年这场邺城之战,唐军损兵折将,并丢了邺城(准确的说,是没得到)。

但并州战场上,同样夺取了河东。在战略上也不算吃亏。

因为河东对关中来说,其战略地位远比邺城重要的多。

有了河东,不光是多了一个产盐地,还多了一个进军路线,并解除了并州对关中的威胁。

战略上,完全不亏,甚至还有些小赚。

这也是为什么李源和关中豪族都没法指责李元徽的缘由。

齐王的军队就能一路打下河东要地,你们眼红非要上结果损兵折将?

哪来的脸啊.

而燕军方面其实一算账,也不亏。

河东是名义上跟着苏家父子归附的,但没有实际控制,丢了不心疼。邺城名义上是大唐的,夺下了这个河北重镇意义重大。同时给唐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斩首数千,俘敌万余人。其中还包括不少高级将领。

所以战后长安方面李源还特意派遣了使节,想要换回战俘和被俘士卒。

刘玄机没同意,也没拒绝,提出了要跟李元徽面谈。

长安方面的使者自然是不敢做主。

令人惊异的是李元徽居然同意了,带了张坚和老朱,段武达,尉迟敬德是个大将,还有数十骑护卫。

临行之前还委任李思行为暂行总管之职。

“放心,少则三日,多则五日,我定然回来了。”

两人见面的地方,在荡阴城外的驿站。

李元徽赶到的时候,驿站外面有数十匹军马,守在驿站门口的,也是李元徽的老熟人。

“拜见齐王殿下。”张世武非常恭敬的行礼道,即便现在阵营不同,但张世武这个幽州边地汉子还是很敬佩李元徽,并感念他当初的提拔。

“十五啊,你如今也是大将了?真是今非昔北啊。”

“托殿下的福。”

张世武嘞开嘴笑道。

“老刘呢?”

“大将军在内等候殿下。”

“哈哈,这家伙,许久未见倒还端起架子来了。我倒要瞧瞧这刘大将军如今的威风。”

说罢,李元徽径直入内,张坚和老朱、段武达、尉迟敬德四人紧随其后。张世武也没有阻拦。

此时驿站的大厅内,摆放着一桌酒席,刘玄机穿着一身玄色圆领袍服,也学着带着幞头,披着披风,站在庭前。

身后也站着几个雄武的汉子,看着入内的李元徽,刘玄机先开口道:“四郎,别来无恙啊。”

李元徽见状,也笑道:“别来无恙。”

随后刘玄机看着李元徽身后的几人,张坚,朱和尚,段武达这三人他都认得,只有尉迟敬德没见过,不过就看身形也知道必然是猛将。

“张兄,许久未见了,如净和尚你可是还俗了?”

张坚点了点头,没言语。老朱闻言笑着回话,“是啊,刘兄,咱都还俗了好几年,咱家大郎都快两岁了。对了,咱现在叫朱德裕。”

刘玄机手指他笑道:“好啊,你个和尚,果然是六根不净的,哈哈哈.”

几人的交情最初是建立在长安,一起杀了梁王府的护卫,后来又在江淮共事。

刘玄机也是因缘际会,如今掌控河北二州,并且是所谓“大燕”政权的头号权臣,实际掌控者。

寒暄一番之后,李元徽和刘玄机也开始坐下饮酒。

酒菜虽然是刘玄机准备的,李元徽却丝毫不介意,十分洒脱的跟刘玄机对饮,并谈及这几年的一些经历。

两人说了许多话,酒也喝了不少,刘玄机也没提什么遣返被俘将领和军士的事,李元徽也没问。

双方就是叙旧,话家常。

李元徽说的最多的是在江淮时候的事,刘玄机则说的是自己这几年的如何一步一步走上了高位

两位老朋友喝了许多酒,喝到兴出,刘玄机来了兴致,跟李元徽道:“四郎,魏武和昭烈,青梅煮酒论英雄,今日无有青梅,你我也论一论英雄如何?”

李元徽道:“原闻刘兄高见。”

刘玄机将盏中酒一饮而尽,而后道:“我说一英雄,若你赞同,便饮酒一盏,反之亦然如何?

“好。”

“这天下第一的英雄,自然是令尊,大唐皇帝李公也。李公深谋远虑,宽厚仁德,有容人之量,又能量才而用之,此天生圣人也?四郎觉得如何?”

李元徽指着他大笑道:“哈哈哈,好好,你这酒看来我无论如何都得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2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