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君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立一个不懂事的少年人为皇帝,好处是他不懂事。但也正因为年纪小,反而会给一些人希望,容易被人说利用。

而少年人也总是充满了热血,做事容易冲动。很多少年英主都会宁可血溅七步也要跟权臣争到底。

曹髦和慕容昌都是这种人,年轻,血气正盛。不易控制。所以曹髦成功清除司马氏,夺回权柄。慕容昌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等于是带上了大唐未来的太子一起走。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慕容鞅都算。

但上了年纪的人,就不一样了,可能一眼就望到头了。大家看见一个中年或者老年,却碌碌无为的皇帝,会有效忠他的想法吗?

并且立一个年纪大的人,还能在将来名义转移的时候,摆脱一个欺负幼主的名声。

细算下来,好处居然不比立幼主少,甚至还更多。

反正不管选谁,目前宫禁已经全都落在汉王刘玄机手中,守卫宫城的全都是他的亲信,不管换了谁做皇帝,都很难翻得其风浪。

于是汉王府中定计之后,刚过了二月二,就传来消息,大燕皇帝慕容鞅暴毙于宫中。

随后刘玄机以皇帝无子,国赖长君的名义,立大行皇帝慕容鞅族叔慕容炬为帝。

这事一個非常令人惊讶的事情。

怎么是这么个人?

慕容炬是宗室没错,但轮起来,慕容炬的祖父跟太祖武皇帝都出了五服了。偏远的不能再偏远了。

并且慕容炬辈分还挺高的,此前一直在河北为官,且还只是个县尉。

这么一个人,被选为新皇帝了?这的确是很让人意外。

毕竟昭武皇帝虽然没有子嗣在北燕了,但文帝可是在河北还有血脉的,其中就包括战死沙场的夏慜王,也就是慕容麾的几个儿子。

当年慕容麾在征讨西魏时候战死,年不过是三十,他的几个儿子现在最大的也还不过十五岁。

按照常理说,应该在最近的宗室之中选一个年幼的,过继给慕容鞅。

但刘玄机偏偏就选了年纪老,关系远,辈分大,人老实的慕容矩

而慕容炬也基本就等于提线木偶,刚登基为帝,就立即给刘玄机的加官进爵。

特进、上柱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幽州牧、大丞相、录尚书事、假黄钺、汉王。

同时配备了剑履上殿四件套,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殿。

还差一个加九锡,就要走禅让流程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天应该是不远了。

至于已经暴毙的大行皇帝慕容鞅,谥号“灵”,葬于辽西。

虽然死了一个皇帝,又立了一个皇帝。但整个北燕的政局也没有什么变化,非常的稳定。

甚至朝堂都没有因为皇帝驾崩,而要求百姓禁止娱乐之类的事情。

几乎是直面河北的洛阳,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留守第一负责人,李百室当即就把负责洛阳防务的朱德裕给请来了。

洛阳,皇城尚书省内,准确的说,这里目前应该是叫陕东道行台。是整个大唐在关东地区的最高权力核心机构。

李百室目前担任行台右仆射,位在他之上,担任左仆射的是颍国公窦广,也就是齐王的亲舅父,基本上就是挂个名,所以李百室这个左仆射基本上负责整个行台的运转和洛阳以及关东诸州政务,称得上位高权重。在江淮系也算是地位极高的。

而他也明白,他的权利都来自于齐王李元徽。

李元徽在前往关中之间,将洛阳政务全都交托,这份信任不可谓不重,所以他处理事情都非常的谨慎。

老朱受邀之后,立即赶来,进来之后道:“刚才去了城外大营,李长史可有要事寻我?”说罢之后又冲一旁的李药师点头示意。

李百室和李药师也都还礼示意,然后交给他一份情报:“朱将军,你看看这个。”

朱德裕接过信件一看,随后瞳孔猛地一震,“这”

从他做官开始,李元徽就督促他读书,有空还给他讲解一些史书故事,加之成婚之后,夫人郭氏对他那也是严加督促。

朱德裕其实本身的学习能力,就极为不俗,所以现在看信件,看军令,甚至亲自起草军令都没问题。

所以他对信上的内容,赶到非常震惊。

北燕皇帝暴毙?无论任何时候,皇帝驾崩都应该是极为重大的事情。

所以朱德裕赶到震惊也是清理之中。但他很快就平复下来了,因为他仔细想想,慕容鞅死不死,对目前的局势有什么影响吗?

无论是想要出兵,还是想要谋取什么东西,此前不能达成的目的,现在也不能。

局势不会有什么变化.

不过随后朱德裕越往后看,就越有些心惊。

因为刚才他觉得不会有什么影响的这件事,很快他就看出了一些问题。

北燕壶关守将联络河内方面的李思行,想要献城投降。理由是汉王刘玄机毒杀皇帝,而壶关守将,韦孝矩是慕容鞅的表兄

李思行虽然是十二卫大将军之一,但他只负责河内方面的防务,且李元徽在出发之前,千叮咛万嘱咐,不要主动出击,稳守局势即可。

所以在得到壶关守将韦孝矩派人传递的消息之后,李思行不敢专擅,直接就把消息传回了洛阳。

因为按照时间上估计,李元徽也应该在近期回到洛阳了。

朱德裕看完了李思行传回来的情报直接问道:“李长史,这事是不是等齐王回来再做计较?”

李百室却摇了摇头:“朱将军,你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可没有想让你派兵接应的意思。”

朱德裕有些不解道:“那这是?”

另一旁的齐王司马李药师道:“朱将军,这件事明显就是圈套已经毫无疑问了,河内的李大将军有王爷的嘱托在,不会轻举妄动,但晋阳呢?,所以现在请朱将军过来,并非是要让你违反大王军令,而是要请朱将军末加固洛阳守备,一旦河内李将军处有事,还请朱将军尽快处置。”

朱德裕这下子听明白了,这不是让他去冒险,而是要提醒他,局势很可能会恶化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必须做好保卫洛阳的准备。

实际上,李元徽在走之前也有交代过,他的第一要务是保洛阳的安危。

第二则是要保护河阳三城以及河桥的控制权。

其三才是,河内若有失守的危险,要派兵接应,前提是在保证前两个事情不会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他却无法想象,局势可能坏到这个程度?

李百室和李药师,以及跟随齐王去往关中的李青莲,合称“三李”,都是胸怀韬略,智计百出的善谋者,军中议事的时候,这几个人每有所料,必中。

因此,他是相信这两人的判断。

并且,朱德裕自己也有自己的判断,他的战略思维和看人本事都在成长之中。他也觉得这种情况下,北燕将领诈降的可能性比较大。

他不知道韦孝矩是什么样的人,但他懂刘玄机。

刘玄机是什么样的人?反正不是那么容易就给人找到空子的人就对了。

北燕的皇帝暴毙,韦孝矩作为皇帝的表兄,还能有机会投靠大燕?你当刘玄机吃干饭的?

在没有保证韦孝矩能用的情况下,他能把人放出来?

他认识刘玄机,可有十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5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