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六贪墨误事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果不出所料,东魏军在首日失利之后,开始了利用多处大范围的登陆,来转移燕军的视线。

而燕军则是按照军令,固守营垒,坐视魏军大规模上岸。

曹元静见状很是诧异,因为他没见到燕军的骑兵,半晌才反应过来。燕军应该是看透他们的目的了,不过即使是如此,曹元静和东魏军还是非常担心,燕军的骑兵突然朝他们就杀过来,把他们赶下大江。

所以他们登岸之后第一步,不是集结起来去攻打燕军的营垒,而是在岸边往内陆延伸,挖掘深坑和壕沟,并用南岸的运过来木桩直接架设拒马。以防备燕军铁骑突袭。

事实上燕军五营骑兵之中,有四营一大早就被李元徽下令往濡须山方向转移,立营。眼下并不在濡须口战场。

只有常雁衡的怀远营李元徽留在濡须坞内驻军,以备不时之需。

魏军没想到这一日登岸居然如此顺利,燕军的骑兵并没有出动,于是迅速在大江沿岸完成了立营。

距离燕军最近的营寨,不过数里之遥。远的有十几二十里。

本来是为了让燕军突袭而分散登陆,各处立营,等到营垒起来之后,曹元静才发现问题。

那就是各营不相连,无法互相形成呼应,最近的也有几里远。

主要是他们也没想过这么容易,最初做的打算是要顶着燕军骑兵的压力立营,所以提前要求了各部要迅速挖沟布置拒马设施。

做的准备是即便有几处登陆被燕军赶下大江,但更多地方还是能够利用友军被驱逐的时间,完成对骑兵的防御布置。

却没想到燕军骑兵没有出动,各部的登陆的安营地点又不能相互呼应。

不过眼下木已成舟,又不能让各部放弃已经布置好的防御阵地而后互相靠拢。

而实际上因为背靠大江,他们还是可以通过水路而互相连通,并进行支援的。

在此期间,燕军则未出一兵一卒,对魏军进行阻拦。

所以在登岸后的第二日,魏军开始出营,在北岸进行集结。

并随后开始列阵,向燕军所在偃月城和联营方向进发,开始攻打偃月城和濡须水两岸的燕军营垒。

第一步,自然是负土填壕。

数不清的魏军士卒开始拿着木盾,用篓筐背着土往燕军营垒前的沟里运。

而这一过程,则是充满了艰险的。

燕军在战前,每营都大量装配了弓弩,并且在了解东魏军的披甲率之后,还打造数目很多,但造价很低的竹箭。

这些竹箭的制作方式极为简单,没有箭翎,准头、射程、杀伤力都不如制式箭矢。

但就一点好,便宜。而且对付没有甲胄的魏军杂兵,十几步的距离足够杀人了。

甚至有的竹箭甚至在近距离命中之后,根本无法造成致命伤,但他会让中箭的魏军杂兵丧失行动能力,并且躺在地上惨叫。

这种惨状对于魏军士卒来说,是对他们士气的极大打击,很多士卒在填土的时候都畏畏缩缩,不敢上前。

从而导致本来就不快的填壕进程,更是遥遥无期。

至于偃月城这里,李元徽中军、中垒、虎步三营,共装备三千具强弩,甚至城内还架设了数十架投石机.当然,在魏军填壕的时候,轮不到动用这些,光是弓手抽冷子射的箭就让写负土的魏军胆战心惊。

连着填了三天,负土填壕的进程就让魏军的将领明白,这么个填法,明年开春也别想打下燕军占据的濡须坞和河边营垒。

魏军各级的将校也是发了狠,最后让督战队拿着刀催促着各部的辅兵杂兵去填壕。

两难之下,魏军差点哗变了。砍了几十颗脑袋才把事情平息了。

不过士气也变得一场低落。

本来辅兵杂兵就都是流民组成的,东魏又缺少足够的装备和粮草把所有人都武装起来。

所以才形成了以精锐驱使杂兵的作战方式。

对于精锐嫡系,自然是待遇优厚,用做好的兵器,穿最好的甲胄,至于杂兵,可以说是饭都未必吃得饱。

这种情况下,杂兵们未必没有怨气,不过是在乱世,能吃一口饭不容易罢了。

而连续的填土劳作,还要顶着燕军的箭矢,每天都最少有数百上千的人在他们面前死去。

这种朝不保夕,又吃不饱饭,还要面临生命危险的杂兵,自然是会引起逆反之心。

毕竟,当初造大燕朝廷的反,是为了吃饭。

现在大魏你敢给咱们吃不饱饭,还让咱给你卖命?

事情虽然被弹压下去,但还是闹到了大魏天子曹元静面前。曹天子听说了之后,没有二话,命司空张弘平追查。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是曹天子的外甥,负责军粮分派转运的户部侍郎陈泉贪墨了。

克扣了原本给杂兵的军粮。

毕竟在陈泉看来,这些精锐都是天子和各位大将军的心腹嫡系,自然是不能苛待的。

你们这些饭都吃不上的,给伱们口吃的就该感恩戴德的卖命了.还能像精锐那么发放粮食嘛?

这粮食咱偷着卖点,又能怎么样呢?这天子都是咱舅舅.

于是乎陈泉就开始了,一开始把杂兵的配额减了两成。

说是粮食紧张。

杂兵们一开始还真就是觉得有的吃就不错了,少点就少点吧。

谁知道越来越过分,两成变成三成,三成变成四成,到了濡须口之战这种关键时刻,每日配给的军粮直接变成了五成。

这还能不闹事?

天子曹元静,楚王曹成,两个亲舅舅,轮番来找张弘平求情,好话说尽了,都没用。

“陛下可还要争天下吗?”

张弘平这一句话给曹元静怼回去,没任何的言语了。随后当众宣布罪状,斩首示众,并亲自把军粮的事抓在手里。

而陈泉直到最后行刑前,还都以为是走个过场,两个舅舅绝对不可能不管他.

砍了一批贪墨的官员,这才让军心波动停止下来,士气有所恢复。

魏军大帐之中,曹元静坐在主位上,喝着酒,满腹郁结之气。

既有对战事不顺利的担忧,也有因为外甥贪墨这一事件带来的复杂情绪。

他知道张弘平是对的,但毕竟是自己外甥,亲外甥。他起事的时候也离不了姐夫的鼎力支持。

也没想到陈泉的胆子也是真的大,贪墨贪到险些引起士卒哗变了。

最重要的是,他这事是一点不知情的。

但这件事,此前就没有一点消息?旁人都不知晓?怎么可能。

身边这些人是知道,但碍于陈泉的身份,不好告发。毕竟他外甥。

不过要说司空张弘平不知道这事,他可是真不信了,但以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张先生,这次提都没跟他提过这事,这就大问题了

想到这里,曹元静立马就明白了张弘平这样做的深意。若是在出了这件事之前,张弘平对自己说要注意身边的人,贪墨,渎职等事。

曹元静肯定是嘴上应付着,心里是不在意,不会当一回事。

因为他这人一向是不拘小节,待人宽厚,尤其是这些旧日亲属和部众。

但这次看来,这往日的宽厚和纵容,都让东魏的根基在动摇啊。险些就误了大事。

“张先生用心良苦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9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