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九十六章莫效高齐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因为晋阳的失守,李元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推掉了朝堂上当时决定进攻青州的决议。

毕竟这个时候发兵青州从战略上来看,几乎是没什么意义的,青州的得失完全跟并州不能比。

实际上,如果这个时候,李玄庆和李元徽兄弟两人如果同时集结重兵进攻并州,那么以兵力优势夺回晋阳的可能性也很大。

但这么干,无疑非常冒险的。对方只需要坚壁不出,凭借坚城跟你打消耗,等你师老兵疲,再以精锐突袭,足够大唐喝一壶了。

晋阳易手之后,河内的位置就很重要了,驻守河内的大将军李思行也要直接面对上党方向的燕军,也是加紧了紫霞关和太行陉等各处的防务。

北燕的夺取晋阳之后,也沿着汾水直下想要突袭河东,不过驻守在平阳的唐军都督宇文兴看到一众败兵之后,并没有选择开门接纳,而是直接关闭城门,坚守不出。

事实证明也这个选择太对了。

燕军骑兵直接驱赶败兵过来了,若不是宇文兴早就关闭城门,说不定就被直接冲破了。

见突袭没有效果,燕军又派人劝降,被宇文兴下令一顿乱箭给射跑了。

不过城外大批的溃兵因为无法入城,被燕军直接驱赶到河边,许多直接跳河逃生,还有大批人选择了投降。

河东的王翊则完全把心思放在了军务上,唐军原本在河东有一万卫府军,河东的郡兵约有三千人。作为守备一方,原本兵力也够了。

北燕方面除了晋阳方面想要顺着平阳南下之外,上党的燕军则走了相对险峻的闻喜道进攻河东。

不过因为王翊的布置得当,燕军并没有能取得什么战果,随后迅速撤军。

而晋王李玄庆,终于在四月上旬到达了河东,全面接管了并州军政要务,一同赶到的还有两万精兵。

刺史王翊可算是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刘玄机在派遣傅弘之率骑兵驱逐败兵试图夺取平阳的同时,亲自带着五千兵马,从晋阳出发,走吕梁山路,突袭了大唐治下的西河郡。

西河太守贺询战死,余众皆降。

并州除了河东,几乎全境已经落在了燕军手中。

长安的李源感觉自己每天听的都是坏消息,但眼下他也拿不出什么好的措施,只希望老三老四能够抵挡住北燕的攻势,不要让局面变得难以控制。

不过局面可能跟他想的也不太一样,在去年完成军队整编之后,目前刘玄机走的是精兵路线,这也就表明了其实北燕方面兵力相对有些相形见绌。

并不足以让北燕在运气爆棚拿下晋阳之后,再顺势强攻拿下河东。这事是由双方的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大唐即便丢了晋阳,损兵万余,但国力上仍旧是占据优势的一方。

同时,刘玄机也不觉得自己有能力打进关中,所以这个时候去死磕河东,那是没有任何的意义。

所以北燕方面发动了另一步棋,四月中,北燕青州都督杨侃沿着黄河出兵,进攻济北。

杨侃麾下有兵马三万余人,其中堪称精兵的不过是从瓦岗带出来的老底子,不过数千人。其余都是重新征召的新兵,所以这样一支军队来说其实战斗力和威胁程度都非常的有限。

唐军方面负责防备青州军的,也同样是瓦岗旧部,慕容三藏和黄君汉。

其中慕容三藏智谋出众,精通兵法,而黄君汉老成持重,两人对杨侃率军进犯做了充足的准备来应对。

双方其实都知道,青州战场这边都是偏师,所能起到的也就是策应主要战场,因此稳定压倒一切。

杨侃也是知道自己情况的,所以并没有进行强攻,反倒是慕容三藏在固守的同时,数次率领骑兵突袭,给青州的北燕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李元徽在洛阳接到战报之后,也只是传令给慕容三藏和黄君汉,让他小心应对。

同时发信给河东的晋王,询问并州战场的情况,并且表示如果河东方面决定出兵收复晋阳,自己这边会随时发兵上党,或者出兵河北,为主攻方向做牵制。

此外,李元徽还亲自前往黎阳和朝歌,了解北燕在冀州的防务。

“守邺城的王熊是個经验老道的家伙,原本在前燕就做过荆州刺史和鸿胪寺卿,其在襄阳太守任上数次剿灭过作乱的蛮人,军政皆通,是个难得的人才,后来因为劝谏前燕昭武帝东征,被贬谪为平原令,如今被刘玄机启用,作为冀州刺史,却是大患”

“我先前数次率军想要趁机夺回邺城,都被他反制了.”

城墙上,赵翊跟在李元徽的后面,先是说了目前北燕冀州刺史王熊的出身来历,又说看了自己的尝试进攻邺城却失败经过。

李元徽则宽慰道:“赵将军不必介怀,想那刘玄机乃当世之人杰,他发兵袭取晋阳,怎么会不在冀州方面做些提防?至于王熊,此人我也是听陛下说过的颇为难缠,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不要太过介意了”

李元徽还真是听李源说起过这个人,甚至还见过几面。王熊出身乐浪王氏,京兆霸陵人,生性耿直刚强,处事公平,深受乡人敬畏。

大燕文帝政和年间,担任御史,后改任雍州别驾。为政清廉,疾恶如仇,勤于公事,受到刺史慕容亮的赏识。

后来汉中等地的氐羌作乱。王罴奉命率军,讨平叛军。

回去以后,王熊因功进封立义将军、西河太守。但他却不肯接受西河太守的任命,当时作为同僚的李源很奇怪的问他:“西河是个大郡,俸禄优厚,你为何不愿去呢?“

王熊道:“如今长安的好木材,都出自西河郡。我若去西河,达官显贵建造宅第,所需木材必定要求我办理。私下采办,我能力不足,若向百姓征索,又会违背法律,所以我不肯去。“

后来李源还经常拿这件事,来教育几个儿子,要量力而为,有些官职即便显赫,但若是注定得罪人,或者容易违法乱纪,那这个官不做也罢。

总之就是在你还没有能力摆平这些风波的时候,就不要把自己置身风波之中。

李元徽现在想想,当初老头子还真是明智,特别是没当皇帝之前,那真是清醒。

但做了皇帝之后,好像就喜欢出些昏招。真是无语啊

不过李元徽却突然想起这个王熊的来历了,这不是“老熊当道,貉子难过”的老熊?这可是个大猛人啊,不过韦孝矩、王思政、王熊这些本应该在关中政权发光发热的人物,怎么全跑北面去了?

这就有点光怪陆离了。

别我们李唐真奔着北齐高家那个方向一路狂奔吧?这么玩可就有点让人头大了。

教育问题真的得太重要了,李家可千万不能跟高家学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0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