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五章都督扬州军事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宇文谭是吴王妃的祖父,鲜卑贵戚,同时也是先帝慕容英的亲信,坐镇江南十余年。

可能是因为年老昏聩,也可能是被秦淮的烟雨泡软了骨头。

在曹元静率军攻占京口,以及建邺外围的卫城之时,宇文谭居然是没有作出任何的反应。

直到曹元静的大军围困了建邺之际,看着外面黑压压的义军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宇文谭大惊失色,慌忙组织建邺守军守城。

但建邺守军本就多年承平,战力低下,又屡次败在曹元静之手,加上宇文谭平日里贪墨的厉害,上行下效,武备和士气都严重不足。

不到十日,就攻破了江东核心,也是两朝帝都建邺。

当然,这其中也有官军士卒被策反开门的因素在。

不过总体来说,江东之地本就跟北方天然对立,大燕这么多年的瞎折腾,无论是江东豪族还是黎庶,对于江东的重税,以及繁重的徭役都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所以这个自称魏氏宗亲的曹元静实际上得到了不少江东豪族的支持。

其中就包括,顾陆朱张这些江东大族。

对江东大族来说,日子过的最舒服的时候,肯定是东吴的时候。

那个时候江东大族全都形同藩镇。

后来东吴没了,大魏为了安抚江东世家也征召不少江东名士前往中原为官。

所以江东世族渐渐融入了中原世家的圈子里面。

但等到大魏末年,天下丧乱,事态又发生了变化。

鲜卑慕容进入中原,魏室南渡避乱。江东世家又起来了。

不过好景不长,慕容氏积攒了国力之后直接南渡平魏。于是乎江东世家又再次沉寂下去。

并且朝中此时已经被新崛起的关陇和山东士族占据,根本就没江东世家插足的机会。

而慕容英也是对江南科以重税,以至于江东上下都对大燕的统治非常不满。

曹元静之所以在这几个月之内势力快速膨胀,很大原因就是这些江东大族直接下场支持。

慕容英活着的时候,他们可不敢。

宇文谭被擒之后,还是有些骨气,或许是害怕牵连家族,所以选择了从容赴死。

其手下的大部分将领和士卒都降了。

曹元静在建邺正式称帝,国号“魏”,建元“隆昌”。

随后以其子曹炎为太子,其弟曹成为大将军,楚王,并大封手下旧臣和江东世族。

谁也没想到,中原河东的打的不可开交,江东直接来了一处光复大魏的好戏。

急报送至宫里之后,慕容超立即宣召李元徽进宫商议。

没办法,江东失守之后,李元徽节制下的江淮,首当其冲。

“圣人暂且安心,臣北上洛阳之时,与合肥、广陵、江都都留下精兵强将把守,且南贼不过刚入建邺,吴郡、会稽、豫章尚有诸多城池在朝廷之手,不必过于忧虑。但江淮告急,臣请命返回合肥,主持防务,以御南贼。”

大殿上不只有李元徽,还有刚刚出山的两个老臣,魏王慕容显宗和司徒段世桓。

慕容超听了这一番话之后,有些诧异,李元徽这番话说的好像有点问题。

主持防务,有毛病?好像没有啊

倒是慕容显宗直接道:“元徽小子,你能守御江淮,不能平定江东嘛?”

“大王容禀,末将现为江北督军,按照朝廷法度,不可跨江进兵。其次,南贼势大,拥兵数十万,江东早晚比为其所据,末将手下只有步兵万余,骑兵千余,水师三千,守江淮尚可,涉江平乱尚有不足。”

李元徽也没跟老爷子兜圈子,一来是官职问题,朝廷因为扬州横跨江南江北,疆域庞大,所以将江北三郡和江东诸郡分割开来,分别以大将节制督领。

李元徽所能管辖的就是江淮,除非认命他扬州都督,或者有诏命严明准许。不然跨界用兵是有违法度的。

其次是兵力不足。现在就算不藏着掖着,江淮也就两万多兵马,朝廷这边战事也相当吃紧,派遣大军南下平乱,同样不现实。

李元徽的意思也是说的很明白,现在事就摆在这。

江淮的能力也就是自保,想要南下平乱,除非增兵,不然就这点人手谁来都白扯。

慕容超叹了口气道:“河东关中有梁逆作乱,青州兖州尚有瓦岗,中军应付眼下局面已经是相形见绌,这才调荆州、江淮、徐州兵马拱卫洛阳。然江东曹贼作乱,僭越称帝,江淮是南北分陕之地,万不可失我本想让李卿入朝为官,咨询机要,然形势紧急,如今只能让李卿再返江淮,遏制曹贼。”

李元徽俯身一拜道:“请陛下放心,臣在一日,必保江淮不失,使伪魏曹贼北上。若中军不能南下平乱,臣请就地募兵操练,屯田积谷,待兵精粮足就挥师南下,为大燕扫平江东诸贼。”

慕容超点点头道:“既如此,我就拜李卿为都督扬州军事,节制诸军,两江诸事,就拜托李卿了。”

“臣领命。”

出宫的时候,李元徽跟在慕容显宗的后面。段世桓则乘坐肩舆先行离去。

“你这小子,居然把老夫给拖下水了,害的老夫一把年纪,还得出来收拾这烂摊子,都是拜你所赐。”

长长的宫廊之中,慕容显宗的声音格外的响亮。

李元徽苦笑道:“大王,您这话说的,这大燕如今内忧外患,您老还能坐视不理嘛?”

“哼,少给老夫带高帽子,不过念在伱小子也是为了国事,老夫这次就不与你计较了,你小子准备如何平定江东曹贼?回到江淮之后,又打算如何行事?”

“敛谷聚兵,修城备战。”

“没了?”

“没了。”

慕容显宗闻言大笑道:“好小子,我刚才还担心你不能保有江淮,现在看是多心了。”

这位老王爷其实很担心这个晚辈在接受了一州都督重任之后,急于建立功勋,准备一上来就先攻何处,再攻何处

但李元徽就很简单的八个字。

翻译过来就是,种地屯粮,招兵买马,修整城池等对面打过来。

非常务实。

简直就不像是一个十六岁少年的心性。

慕容显宗其实内心不太相信这个晚辈能将江东的烂摊子收拾了,但江淮之地现在还真就非他不可。

毕竟临阵换将可是大忌。

现在江淮三郡的兵马都是李元徽拉起来的,换个人去不熟悉情况,能不能搞得定?

这个风险现在可没人愿意承担,建邺都丢了。要是再让曹元静趁乱拿下江淮,这慕容家的天下可就彻底崩盘了。

所以最好的选择依然是让李元徽回到江淮,不求他能立把江东的曹元静给剿灭了,只要他能把人挡在江南,让洛阳朝廷腾出手来把慕容盏收拾了,就足够了。

北方平定,想要扫灭江东之贼,那就只是时间问题。

孰轻孰重,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所以即便慕容超决定破格提拔李元徽,慕容显宗和段世桓也没有反对。

眼下的重心必须放在北面,关中、河东这两处要是让慕容盏坐稳了,那是真正能够跟洛阳方面分庭抗礼的。

何况他还有突厥人的支持。

慕容显宗对于慕容超和慕容盏谁当皇帝,其实没那么关心。

但突厥人,那是死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3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