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七章制衡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失去关中对洛阳人来说,影响还是有的。比如他们常去的酒肆里,跳舞的胡姬很久没换过了。

以前,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面孔进入洛阳城的各个酒肆、歌舞坊。

还有,来自西域的各种商品,比如各种造型独特的金银装饰、香料等。

而洛阳这边也有不少商行因为少了西域胡商的大批采购,生意也不如从前好做。

更是因为各处都在用兵,很多地方的特产都无法运抵洛阳。比如益州的蜀锦、岭南的荔枝、江东的织绢等。

这就导致了贵人们手里有钱也买不到一些东西。

另一方面,因为道路隔绝和敌对的状态。现在洛阳等于是失去了对于巴蜀陇右等地的实际控制权。

现在只知道李源出兵陇右了,但具体什么情况,并不清楚。

这种情况下,洛阳朝廷能干预的事情很有限,所谓鞭长莫及,所做的也不过是等着那边的战事结果。

拓跋余庆率军回了晋阳,野王则留下数千人驻守,与怀县的东燕军对峙。

朝廷也是刚刚完成秋收,对于是否继续用兵,也是有些争议的。

朝臣之中,尚书令高士则主张乘胜追击,立即发起对进攻,一鼓作气收复关中。

左仆射薛楚和柳壑则主张先行收复河东。

几位大将军有的支持收复关中,有的支持用兵河东,还有的认为应该暂且缓一缓,因为河北元气还没恢复,兖州和豫州、徐州等地界也不算太平。扬州方面,还要防备江东的东魏。

荆州全境已经被西魏夺取。

这样算下来,好像的确不适合在这个时间段出兵。

两个作为镇场子的老臣并没有参与具体的争执,也没有表达什么意见。

皇帝见下面人各说各话,也觉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处置。

“朕本无殊才,先帝传位于朕,不过是看在朕年长之故,如今天下纷乱,南有前魏余孽,北有突厥胡虏,西有梁逆作乱,东有瓦岗掣肘朕真是不知道该如何跟先帝交代啊.”

慕容超站在大殿门口望着殿外,身后是几个近侍和东宫旧臣。

作为在先帝就备受宠信的大内首宦,冯谨依旧是一副水波不惊的样子,立于皇帝身后,不发表任何意见。

几个一直跟随慕容超的宦官,如今虽然在宫中颇有些权势,但眼前养成的谨小慎微的也没什么变化,同样保持着沉默。

至于几个东宫旧臣,其实跟皇帝也没有多深厚的交情,毕竟慕容超的太子也就当了几个月。

也就是现在的中书侍郎薛常业,原本是王府长史,算是个醇厚儒人,很有名望。

治学很厉害,其他方面也是乏善可陈。

这些其实也都能理解,毕竟慕容超就不是被当做继承人培养的,本来就缺乏根基。

有没有强大的母家和岳家,现在当了皇帝,面对满朝的悍臣也是头疼的紧。

想到这里,他在思索慕容盏曾经思索过的问题,先帝是怎么做到的让大臣们畏惧,政令畅通呢?

这个问题他还真问过左仆射薛楚,毕竟薛楚曾经是太子太傅,算是他半个叔父。

薛楚没有敷衍他,跟他说了很多先帝慕容英的旧事。

表明了先帝是被开国武帝喜爱,被文皇帝从小培养的储君。以及本身就天资聪颖。

“智足以止谏,言足以饰非”。

而慕容超也听出了薛楚的言外之意。

那就是眼下的天下混乱,其实跟他没什么关系,大多数都是先帝留下的祸患,没等得到清理,先帝就去见大燕列祖列宗了。

看起来先帝的最后一年很有明君风范,连续翦除好几个心怀异心的藩王。

但实际上,这些不过都是给他以往十几年的所作所为填坑罢了。

可这番话,只能隐晦提一提,不能明着说。

“李卿,随朕走走。”

“诺。”

慕容超在前,中书侍郎李孝俨跟着身后半个身位。

“李卿,最近镇南将军可有书信?”

李孝俨闻言,如实道:“前几日回了封书信,就是刘将军调任幽州之事。三郎说只等战事结束就让刘将军来洛阳。”

慕容超闻言点了点头,“李将军公忠体国,难得啊。这江淮战事的军报朕也看过了,李将军做的很好,卫王阿翁曾言李将军行事稳重,有大将之才。可惜江淮紧急,不能常在中枢为朕出谋划策”

在慕容超心里,时不时还会想起慕容英殡天当天慕容佳音给他的示警书信。

早用卿言,何以至此?

“李卿,朝中诸公近来对用兵之事颇有争议,不知卿以为该如何决断?”

李孝俨沉默了片刻,随后道:“臣不敢替陛下决断,但臣以为,半年征战,师老兵疲,且现在秋收已过,冬日寒冷,不宜用兵,不如先等陇右战事结果传来,再做计较。”

慕容超听了这一番话之后,点了点头,言语之却不置可否。

其实他心里是有些倾向于高士则的建议,早定关中。

因为关中的特殊性,是王业之地。还是名义上的首都,虽然繁华如今不如洛阳,但确是武帝文帝的陵寝所在。

当然想要攻入关中,其实并不容易,现在潼关不在手,非聚集重兵,不能入关中。

除了兵力之外,时间上也需要旷日持久。

而现在江东被东魏占据,失去了四郡之地后,每年来自南边的漕运粮食就要少去一大半。

在加上江淮还要应对东魏,扩军同样需要大量的粮食消耗。

至于其他州郡还乱着呢,剩下的冀州、幽州也是刚经历过一场大战,不跟朝廷要粮食就不错。

若不是洛口仓的粮食堆积如山,足够大军使用,不然就粮食问题就得让大燕军队陷入缺粮的窘迫境地。

所以就看粮食问题,现在还真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毕竟一旦大军受阻在潼关城下,就过往的经验来看,耗一年两年的都不稀奇。

这就需要准备足够多的粮食和足够多的物资,大军出征在外,路程越长所耗费的粮食也就越多。

这已经是常识了。

而且这已经不是两年前了,各地都有常平仓,以备不时之需。

这几年流民四起,四处作乱,各地的常平仓在兵祸之下十不存一,而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

想到这里,慕容超不由长叹一声,真是举步维艰啊。

不过下一刻,他立马就给身后的李孝俨添了个堵。

“李卿,昨日高令公与我说,扬州刺史出缺已经半年了,应该尽快选定人选,李卿以为如何?”

李孝俨听了这番话之后,虽然心中憎恶姓高的多事,但嘴上还是说,“扬州却是需要重臣坐镇,以统民政,可以让舍弟全力对付东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3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