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八章倚天剑?狗都不要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慕容英在跟高智兴见过之后,又见了乌程侯张林,叙旧一番。

此后的数日,没有再召见大臣。

但在十月来临之际,突然下令回转洛阳。

李元徽对这事倒是觉得情理之中,暗想老丈人慕容英大概是脱离了低级趣味,想要专心搞事业了。

不过他已经做好准备留在江淮了,大干一场,却被下诏随驾返回。这就有些让李四有些意外和诧异。

怎么突然变了?

难道是为了提防李家?不过军令如山,让跟着回去就跟着回去呗。

不过临走之前,他决定赌一把。

张家,临别宴席上,李元徽将两张加盖平南将军印的委任状,和自己亲手写下的告身文书,以及兵部的回函等一些任命手续放在桌边。

张坚有些诧异,拿起来一看顿时吃了一惊,“李郎君这?”

李元徽放下酒杯道:“我决定委任张兄和老朱为我平南将军府别部司马,凭此文书告身,你们以后就是我平南将军府的僚属,可募兵八百人.”

这给官职对张坚来说,其实以他的家业来说不算太难,但你求来的,和别人给你的是不一样的。

至于老朱,这一听说能募兵八百人,别部司马,当时就觉得自己出息大发了。

其实别部司马这个官职,并不是朝廷正规有编制的武官,只是他这个平南将军府的委任的,不属于正规军体系的校尉都尉。人马数目和级别都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而李元徽给他们的上限是各自招兵八百人,军械粮草可以拿着公文在江淮这三郡领到。

其实本质上,他是不太想把老朱放出去,因为这位能把雪球滚到多大很难说。

但把老朱留在身边没什么意义,而他隐隐觉得,如果不能尽快回到江淮,那么这边局势可能不是他所能掌控的。

而在某种程度上,他其实更相信,有些人其实是被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推着走到属于自己那个位置的,司马懿在做主簿的时候,面对着曹操他能想到自己家族能鲸吞大魏嘛?

什么“大丈夫当如是”“彼可取而代之”“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这些话,李元徽一直觉得更多是后人附会。史官把这些道听途书甚至干脆直接编造的东西写出来,是为了增加这些帝王的传奇性,也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有逼格和文学性。

不然刘备小时候说的话,陈寿咋可能知道这么详细?除非刘备是那种喝多了就拉着人说,我小时候指着大树云云

李元徽比较倾向于,刘备不会这么二。

所以他选择大方一次,给他们一个名正言顺可以招兵买马的机会,看看他们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而老朱和张坚这以后跟他都算有一层故旧关系了。

就像他曾经在高阳王慕容颌的幕府待过一样,在这个时代,这是一种很亲厚的关系。

所以杨巡造反的时候,杨素曾经的故旧纷纷响应,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怕朝廷秋后算账,还不如放手一搏。

而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沙场上,背叛举荐之主,都会为人所不齿。

李元徽十分相信老朱和张坚的人品,只要不拿那个最后的位子来考验他们,那么应该没什么东西会让他们跟自己反目成仇。

老朱这边捧着一堆文书,颇有些做梦的感觉,不过这些天里他跟着李元徽等人,也算知晓不少事情。

当即放下文书,推金山,倒玉珠,朝着李元徽伏地而拜。

这情景却是给李元徽下了一跳,老朱拜我,我特么受不受得起啊赶紧伸手去扶。

却没想到这厮的和尚不像是皇觉寺,倒像是少林寺,力气大得很根本撼动不了半分。也只能由他去了。

“咱,自幼家贫,身无长物,只有这膀子力气,李将军不嫌我出身寒微,还是个和尚,找我当兵,做官,今后李将军但有所命,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油锅,咱绝不皱半个眉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另一边张坚也躬身一稽,“李郎君知遇之恩,无以为报,请受张坚一拜。”

李元徽见状,先是把老朱扶起来,然后又一把扶住张坚的手臂道:“自古英雄不论出处,伱们几位都是英雄豪杰,今日我不过略尽绵薄之力,不足道哉,大丈夫当以功业为先,何必做此扭捏之态?我此次随圣人回转,淮南之地就交给你们二位,你们需早日募兵,训练成军平定匪寇,使生民安居。”

“将军之命,我等必竭尽全力。”

“咱也没二话,请将军放心。”

两人迅速转变了身份,以僚属的身份回应李元徽的这个并不正式的军令。

“朱兄,张兄,刘兄,来,满饮此杯。”

“将军请。”

“将军请。”

此间的李元徽举着酒杯,光彩夺目,俊秀如锦。

让珠帘后面的女子,倾心不已,只觉相见恨晚。

当夜,他回了自己的座船,那艘五牙大舰上。看着明月照在江水上,脸上却浮现出笑意来。

李四郎自然是无从知晓此间女儿心思,他很难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别人心头的白月光和朱砂痣,不过就算知道也就是一笑置之。

他现在可没心情,也没功夫风花雪月,满脑子都是搞事业。

其实他本想提议,跟刘、朱、张三人来个义结金兰的,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太刻意了反而不美。

而且亲兄弟的话,都未必能靠得住,结义这种事搞的好能名传千古,搞不好就被人笑话一千年。

刘关张其实也没有明确的结义传说,但他们恩若兄弟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几人的情谊更是千古佳话。

项羽和刘邦倒是约为兄弟,还不是打的你死我活?

都说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到时候万一因为各自利益兄弟反目,可多丢人啊。

还是算了,不搞这些虚头巴脑的。

第二天临行前,张坚和老朱都来江边送行,一并前来的还有张坚的五叔张共烈。

江淮有名的张五爷,李元徽本以为是个跟张坚相仿的八尺大汉,虬髯张须。

却没想道这张五爷生的眉目锦绣,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显得风流倜傥。倒是像个富贵闲人。

这位张五爷开口就是道谢:“李将军,在下张五,是张坚的叔父,也是昨日才知道将军前些时日搭救了小女十四娘,今日一是为了道谢而来。这柄长剑名为倚天,南魏国破时候流散入民间,曾是魏武佩剑.”

李元徽一听,倚天剑?我靠,还屠龙刀呢.这不是曹操的剑?真的假的啊。

但倚天剑这玩意,曹孟德的佩剑,我配着,好像不太好啊?

“张五君客气了,不过是随手为之罢了,至于此剑,我身为人臣,不敢据有,还请张五君收回。”

李元徽直接拒绝了,开什么玩笑啊。曹操的佩剑我要是收了,以慕容英这么多疑的心性,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张共烈见李元徽推辞,也是一拍脑袋,“李将军身为重臣,却是我张五思虑不周了,随后又是一摆手,结果身后侍从取出一柄长剑道:“这柄承影剑,是不次于倚天的名剑,可削石如泥,这柄剑还请将军笑纳。”

李元徽闻言,又看了看张共烈笑意盈盈的样子,“好,既然如此,我就却之不恭了。”

张共烈道:“好,李将军果然是爽快。”

李元徽从其手中,接过长剑,然后拔出一截,让其在太阳下闪耀如冷冽的光芒,随后又迅速归鞘。

“受张五君重礼,却无以为报,真是惭愧啊。”

张五却道:“哈哈哈,其实今日除了谢将军搭救小女,还有一事相求。”

李元徽道:“张五先生请直言。”

张五笑了笑,然后回头道,“张镇恶,给老子滚过来。”

话音刚落,只见他身后走出来一个大汉,身高八尺有余,身形魁梧雄壮,长的很有特点,碧蓝色的眼睛,赤发黄须,面部的轮廓也不似汉人。

“阿耶,见过李将军。”

李元徽冲着他微微颔首,心中暗道看这身材倒是好汉。

张五道:“这是我儿镇恶,自幼习武,有些气力,江淮一代除了老三,还没遇到对手,他一直想要入军中效力。苦于报国无门,今日就请将军收他做个亲卫”

李元徽闻言又看了看这名为镇恶的汉子,生就一副异象,必不是寻常之人。

“我观令郎天生异象,与我做个亲卫,恐怕有些屈就了,不如就让他跟着张坚,做个都尉?”

张五却道:“李将军言重了,我这儿子一向仰慕将军功绩,还请将军收下他,日后鞍前马后”

见张五又是送名剑,又是让他儿子给自己做亲卫,这想要结交的意思很明显了。

在拒绝可就不礼貌了。

于是点头应下:“好,那就先委屈令郎,与我做几日扈从。”

“能为将军效力,是他的福气,何谈委屈?张五再次祝将军一路顺风。”

“多谢张五君,那就此告辞了。”

说罢之后,李元徽又冲着一旁的张坚和老朱等人抱拳拱手示意。

随后登上了五牙大舰。

张五和侄子张坚等人一起目送李元徽的座舰启航,才准备离去。

张坚有些诧异的追道:“五叔,你今日这是?”

张五笑了笑,“我若看的不错,这位李将军绝非等闲之辈,乃是身负大气运之人。”

张坚闻言心下了然,然后继续问道:“那这倚天剑?”

张五笑道:“哈哈哈哈,不过是柄寻常宝剑罢了,我张家何来倚天剑?不过试探尔。不明白?倚天剑乃是魏武之佩剑,若这位郎君一见欣喜,视若珍奇,必不是持重之辈。有远志者,才会避之不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0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