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一章翘楚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利用败仗进行夺权,这种事史书上是不会告诉你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作为出身京兆韦氏的韦孝矩来说,有些事是家中长辈口口相传的经验教训。不见于经史子集,却往往很有用。

比如军队之中如何跟上官相处,以及对待不同上官需要用什么态度。什么时候需要改弦更张,什么时候需要落井下石,什么时候需要同舟共济,什么时候,就要做什么事。

过什么河,就得穿什么鞋。

让韦孝矩惊讶的是,粱崇礼一个寒门小吏居然如此洞悉军中内情,还将整个计划准备的如此完整,已经算是难得了。

不过谋划虽然好,但行事上还是棋差一招,晚了一步。

慕容鞅和韦孝矩回到大营之后,就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潼关易主了。

驻守潼关的守将名叫宇文固,宇文成业的堂弟。所以城头一挂着宇文两字的大纛。

现如今换成一个单字。

“李”。

原来是李二郎率领三千铁骑,一路疾行数百里,带着宇文涉和宇文成业的书信,以及宇文萧本人,一路赶至潼关,接手了潼关的城防。

段义弘没想到李家会来这一手,直接在关中未定的情况接手了潼关要隘。

这说明什么?

明眼人全都看的明白,李家跟宇文家已经达成协议了。

虽然现在还没进长安,但整个关中已经是李家的囊中之物了。这种情况下,李家可以慢慢的消化目前所占据的三州之地,整合关西诸州的各个势力。

等到时机一到就能东出崤函。

反观洛阳方面,目前来看是举步维艰了。

“护军行事果决,宇文萧佩服之至。”

潼关关城上,宇文萧与李二并肩而立,无论是眼中,口中,还是心中,对李二都是崇敬的无以复加。

宇文萧自诩勇猛骁锐,胆略过人,一向是眼高于顶。

但他也不得承认,李家二郎之才,远胜与他。

枹罕之战,以五百骑军夜袭吐谷浑数万精兵,大破之。

洮西之战,以数千骑兵力克数万凉州精锐,俘敌过万。

彭阳之战,以万余骑,在一月之内连战连捷,斩首数千,俘敌万余,使突厥二十万铁骑不敢一战,最终狼狈而走。

双方和谈的过程,更是为李二的气度所折服。所以在李二提出要接管潼关之时,他想都没想就立马应下来,并随之奔走,帮助李二接手潼关关城。

而李二来潼关其是很冒险的,双方虽然达成一致,但长安以东,包括临晋、郑县、华阴都在宇文家的控制下。

李二率领孤军前来,其实很容易被阻隔在潼关。

但他还是来了。

胆略、气度、果断,无一不让宇文萧敬服。

而李二郎也喜欢宇文萧的骁勇,所以也是以诚待之,存心结交。

“宇文将军过誉了,侥幸而已,还多亏了宇文将军出面,不然令叔恐怕也不会把关防交给我。”

宇文萧道:“护军言重,关中大局已定,我等又据有潼关,只要段王不敢立即攻城,关中无忧矣。”

李二点点头:“就看段王如何抉择了。.不过若是若段王要强攻夺城,宇文将军可敢跟我出城一战?”

宇文萧愣了一下,然后大笑道:“哈哈哈哈,有何不敢?护军若出战,我宇文萧一定奉陪到底,追随左右。”

李二闻言也豪迈的笑道:“能与宇文将军共事,某之幸也。”

城外的段义弘看着城头那个“李”字,脸色阴晴不定。

李家可以反,但不能是被他段义弘逼反的。不然他就要站在风口浪尖了。

眼下一旦段义弘动武,那么势必会引起朝廷与李家的彻底决裂。

李家拿了潼关之后,进可攻退可守。

最可恨的是,李家还能可以伪装成这座潼关并没有收复的假象,隔绝消息。

但一旦你朝廷对潼关动武,李家顺势就可以不装了。潼关刚刚被我收复,你为什么要打我?

这事就很麻烦。

所以段义弘在想了半天之后,才修书一封,给洛阳的中枢送去,等于是把这个问题抛出去。

李家目前还没反迹,即便是据守潼关抗拒朝廷大军也没明着来,就是挂了个“李”字大旗。这时候除非皇帝下诏李家有不臣之心,要大军征伐。

除此之外,不管是任何人的暗示、明示他段义弘统统都不管。

反正背锅的事,不能干。

而慕容鞅看到旗号变换之后,神色飘忽,眉头紧皱。

刚刚规划好的事情,转眼就泡汤了。

他不知道的是,如果李二没这么快赶来,宇文固真准备献城投降了。

毕竟这潼关坚守了好几个月,士卒疲惫。

但偏偏,就差这一天,李二在父亲跟宇文涉达成一致之后,就立即不舍昼夜,疾行数百里的过来抢夺潼关。

事情就是这样,就快了这一步。

上天总会眷顾那些勇敢者。有些人不仅实力强,胆子大,运气还特别好。

不服是不行的。

对峙了几天之后,段义弘也不想等洛阳的消息了,直接带兵撤到弘农修整,毕竟潼关道十分狭窄,完全不适合十万大军展开作战。

撤到弘农郡一是后勤压力会小很多,二也不怕西军突袭。

如果城头还是挂着“宇文”他自然是不担心,但无论是李二还是李三,都不是省油的灯。

短时间内不能攻打潼关,在那块狭地上耗着没有任何意义,军心士气都耗没了。

段义弘撤走之后,李二郎和宇文萧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带着三千骑兵奔袭数百里,只用了不到三日,其实已经人困马乏了,若是段义弘发起攻城,他们还真不一定守得住。

但好在段义弘也没敢率先动手。

这样一来,得到喘息之机的李二就算是稳住了潼关天险。

从此对河洛地区,进可攻,退可守,完全具有战略主动权。

而从洛阳想要西进关中,除了崤函道之外,一条路是走豫州,经过南阳,走武关道,从南线入关中。

另一条路是从河东地区的蒲坂,走效仿曹操驱逐马超的战略,派遣大将从河东渡河进入关中。

但现在河东在拓跋家手里,已经形成了又一股强悍的地方割据势力,名义上还是西燕的隶属,暗地跟东燕朝廷勾勾搭搭,实际上已经独立的军阀了。

所以眼下三个方向其实是要面对三个各自为政的势力,这远比三个方向面对一个势力的局面要好得多。

李家可以在短时间内放心大胆的去消化关中这个王业之基。

有两年时间,就可以组建一支以关中健儿为主的,益州、凉州精锐为辅的大军,并积累足够多的粮草。

届时天下碌碌之辈,谁是敌手?

站在潼关城头的李二郎望向东方,神采奕奕。

千里之外的江淮,他还有一个兄弟。官拜镇南将军,都督扬州军事,爵邺县侯。

天下翘楚。

四郎,二哥今日之功绩,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39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