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八章布局淮北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郑善道闻言沉默半响,无论是荥阳郑氏,还是他郑善道,下注李家都是最为合理的。

其一李家和郑家是姻亲,世交。

其二天下大势。李家的牌面太好了。

但郑善道的父亲郑果目前已经升任领军大将军,是中军内级别最高的武将,为光平皇帝所倚重。

这样的情况下,郑善道如果下注李家,很明显是要跟父亲对着干。

所以他很纠结,也很为难。

半晌才叹息一声,“四郎,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从幕府之中挑选一人,委任为郡丞,我会在年底返京述职,临行之前会让郡丞署理太守事。”

李元徽闻言也点点头:“如此,就拜托郑兄了。”

郑善道等于是让出了自己这个太守的位置,返回洛阳。

李元徽也自然清楚他的顾虑,但却不会在这种时候动摇自己的决心。寿春的位置太重要了。

这个位置他必须要握在手里。

与其等到朝廷跟李家翻脸的时候,在逼郑善道做抉择,还不如提早搞定。

至于高智兴,虽然也是隐患,但李元徽却没那么担心。

原因是合肥旧城的战略位置已经大大下降,并且扬州刺史部的兵马,和高盎这个统领,一直都被李元徽带在身边。

即便是高智兴想要做什么,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郑善道就不一样了,淮南是天下上郡,治下十几县,生民近百万,富庶之地。

淮南有郡兵七千,训练有素,又有钟离和寿春这两个战略要地。

无论如何这个位置上都必须放个能信任的自己人。

郑善道此前作为世交、故旧,肯定算是自己人无疑的。但现在形势发生变化之后,李元徽就不得不提前预防,他其实也是没想到这俩哥哥能强到这个份上。

跟郑善道约定好之后,李元徽不在耽搁,直奔寻阳去了,不过在出发之前他又写了一封信给张共烈,要他“谨防其后”。

路过皖口的时候,停下与张坚、张镇恶见了一面,随后有一路来到了寻阳。

李元徽这一趟,走了将近三个月。这期间,吕钦多次率水军袭扰南岸的魏军。充分利用了江面控制权的优势。

魏军则因为数月前的战败,始终打的非常保守。

并且因为水师的持续挑衅,魏军居然没发现李元徽不在寻阳。

毕竟他们的想法是,如果主帅不在,应该更加的慎重才对吧?

却没想到吕钦直接反其道而行之,屡屡出兵袭扰,搞得魏军焦头烂额,也没怀疑燕军主帅离开数月之久。

别说是魏军了,就是燕军的士卒也都以为主帅没在江边大营,那就应该是在寻阳城里。

一众将领和幕僚自然是也对主帅去向的言语模糊,闭口不谈。

如此一来,李元徽的回来,也并未掀起什么波澜。双方的形势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回到江边大营,就进行了一番大巡检,随后开始召见了一众将领,挨个问询。

总的来说,虽然几个月不在,但燕军总体保持着较为高昂的气势,并没有因为长时间的对峙变得萎靡。

李元徽对于这样的情况表示很满意,因此谈话也是勉励为主。当然有的队伍比较散漫的,也是要对主将进行一番敲打的。

最后才是召集了吕钦、李青莲、郭风和、谢巽几人,并跟几人通报了一下这趟北返的情况,主要是说沛郡的事,至于郑善道的事情却按下没提。

李青莲道:“瓦岗占据了青州和半个兖州和徐州,如此一来,已经坐拥当年的齐地,甚至还要更大些,翟让有英雄之志,又有杨邃、崔孝同智谋之士辅弼,麾下更是猛将如云,其早晚必是都督大敌,不可轻视。如今豫州纷乱,无人主事,当在淮北招募流民屯田,并建立坞堡守卫,以卫军屯。既可以充实府库,又能以军屯戍守淮北,以抗瓦岗。”

李青莲虽然口口声声说的是瓦岗,但其实说的又不只是瓦岗,还包括了洛阳朝廷。

在淮北屯田,并建立坞堡防御,名为包围屯田,实则可以防御北方的军队南下。

其实如果说只是提防瓦岗,其实还真不用这么多波折,依靠沛郡刘元庆等人和淮河之险,很大程度就能抵挡翟让西进或者南下的步伐,从而给江淮集团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

至于在汝南郡治下屯田,完全就是防备北边了。本来那片现在土地就大面积撂荒了,如果开垦的好,一年能收不少粮食。

但问题就是现在豫州南边,也就是汝南郡现在从人口近百万,到现在已经人烟罕见了。

汝南西部现在是荆州军丁景珍部和娄居士率领的联军对峙的主战场。

双方各自屯驻在安城和义阳,相互攻伐,东部较为平静,但也流失了大量的人口。

战乱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豪强大户还好,普通小民那这就是想好死都难。

所以还是得招募流民,并且得取得当地的豪强支持。

不管盛世还是乱世,豪强就没有不吸收流民隐匿户口和田亩的。

最后李元徽决定让长史郭风和去寿春,统筹此事,暗中联络豫州的豪强大户。

此外,李元徽还单独跟他嘱咐了一番。

“郭长史这次前往寿春,除了统筹淮北之事,还要以淮南郡丞兼任寿春令。”

郭风和闻言有些诧异,因为此前寿春令一职都是淮南太守郑善道兼任的,现在让他接任,这是什么情况?

“都督,难不成淮南有什么变故?”

李元徽道:“郑太守将在年底返回洛阳述职,归期未定,等他走了之后,你暂且署理太守之职。替我盯紧了北面。”

郭风和闻言,皱了下眉头,随后点点头道:“都督所托,郭某必竭尽全力。只是寿春地处要冲,还需要一员大将坐镇,都督才可高枕无忧。”

郭风和的意思是我去寿春没问题,但那地方可是郑善道经营数年的,我一个人独自过去怕是压不住场子。

李元徽略一思索,也明白了,然后道:“届时让张将军分出数千兵马,进驻寿春,再以孝恪为淮南郡校尉。”

张将军说的是张五爷张共烈,目前率领万余人驻扎在雩娄、安丰一带,防备荆州西魏军。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从这万余人里面分出三千人前往寿春,影响不大。

前线一旦有事,寿春可以迅速利用水师支援。

至于孝恪,姓李,是李元徽的堂弟,去淮南郡自然也是代表李元徽。

这样的安排下,也基本上没什么可以担忧的。

毕竟郑善道是个聪明人,他既然主动放弃淮南的经营,也是留个人情给李四。

若是日后李家得势,也得记他个好。

可若还是要留什么后手暗桩,那就不是人情,是结仇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1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