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章纷纷来投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张弘平从石亭离开之后,乘坐大船于两日后赶到了芜湖。

曹元静听说了之后立马和兄弟曹成出门相迎,“日思夜想,终于把张先生盼回来了。”

张弘平拱手道:“有劳陛下惦念。”

几人一道入城,张弘平这才将这十几日的所见所闻说了一番,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东燕将伐荆州,若我再度出兵,则曹烜必亡,曹烜若亡,东燕即可三面夹击关中,西燕也将不存.为长久计,暂时不与曹烜计较,让其全力抵御燕军。”

曹元静闻言有些沉默,对于曹烜他自然是愤恨无比的,双方既有法统之争,又有背盟之怨。

但张弘平说的也的确在理。

如果不是梁王造反,让大燕被分割成东西两燕,那无论是东魏和西魏,恐怕都没有机会冒头。

即便是如今,洛阳的东燕仍旧在名义上占据着大半个天下,一旦让洛阳方面把荆州收回,占据关中的西燕政权也就危险了。

届时,江东也是独木难支。

因此,眼下的局势就是唇亡齿寒。

见到曹元静还是犹豫不决,张弘平继续道:“陛下,我们去年攻打濡须口,损兵折将,何故?一者是燕军据险而守,二者是我军虽众,却远不如燕军精锐。此次我前往石亭见李扬州,观其部,令行禁止,整齐有序,且兵甲齐备,堪称精锐。而我军数十万众,只有将帅亲军堪称精锐,用以驱使众军,此战法足以纵横江东,却远不足与中原豪杰争锋,燕军若要进攻被荆州,我当拣选精壮为战兵,裁撤老弱以为辅兵、屯田,勤加操练,使各部洞悉军法行阵,以待将来。”

这番话说完,曹元静是终于点点头,“张先生所言甚是,不过我之彭泽、柴桑以被西魏攻取.”

张弘平道:“此事易尔,只要将洛阳将要征讨荆州之消息告知,曹烜必定会归还柴桑、彭泽,并手书致歉。”

“好,就依张先生所言。”

曹元静最终还是同意了张弘平的意见,两人之间绝对称得上是君臣相得。

随后,张弘平也就跟曹家兄弟拿出了自己在敌营十余日所作出的军队整编规划来。

首先是要对庞大的军队进行筛选,也就是挑选青壮为正兵,拣选出老弱来去开荒种地。

然后又根据汉魏时期军队制度,重新为东魏订立军制和官职。

另一边,东魏军的士卒直接把东燕要出兵的消息用箭矢射进了彭泽城内。彭泽的守军不敢当耽误,立即将书信送到了驻守柴桑的水师大都督、大将军游子路手中,他看到消息之后,立即派人驾轻舟前去追赶曹烜的大军。

很快,刚在不久前攻下柴桑的曹烜就在回师途中,行经鄂县的时候收到了消息。

曹烜见到这份书信之后,思虑再三,又跟一众将领商讨,还是没能做决定让出柴桑和彭泽。

毕竟是好不容易打下的来的地盘,就这么让出去,却是有些舍不得。而且这些事也不知道真假。所以曹烜觉得也不需要迅速做决定。

跟东魏一样,西魏也是要整军。

本来曹烜还想把军权收归手中,把多达数十万的部队裁撤到十几万左右,并趁机收回军权,完善军制。

但眼下的情况就让他有些犹疑。

精兵简政不是问题,但要是把这些大将的兵权都收回来,那面对燕军进犯,是要出问题的。

回到国都襄阳之后,曹烜立即召集司徒蒯文贤、兵部尚书向拱、大司马丁景珍等议事。

首先是想要收回军权统一号令的这个想法是破产了,不得不把军权留在一众将领手中。

并派人通知了宛城的黄牛角,要他注意防备燕军进犯。

而受命之后的李元徽,也同样在备战。

皖县之战俘虏了八千降兵,基本都是青壮,李元徽命护军箫释之从其中健者,得六千余人,建号为“归德军”。

意思很明显,这是告诉他们你们归顺了有德的一方。

随后更是把这支新收的降兵直接交给萧释之统率。

其余全都发去屯田营了。

这对萧释之来说,肯定是算是重用了。

他虽然已经升任鹰扬郎将,但他并不是李元徽的嫡系,也不是姻亲和故旧,所以能得重用完全是李元徽看他才干过人,颇有治军之能。

“末将多谢将军赏识,必不负将军重托。”

大帐之内,萧释之躬身一稽,感谢李元徽委以重任。

李元徽笑道:“萧将军不必多礼,这重任就落在你肩头了,半年之内,我要一支进退有度,闻战则喜的精锐!”

“末将领命。”

萧释之抱拳应道,而后告退离去。

李元徽坐在位置上,思考着下一步的江淮大军扩军计划。

眼下十八营已经初步形成战斗力,虽然跟中军精锐还有些差距,但跟东魏和西魏两个邻居比起来那就是降维打击了。

并且以眼下江淮三郡粮食积累和税赋水平,可以扩充军队的规模。

最好的方案当然是让十八营继续扩充编制,几百甚至上千左右规模的新兵,也不会影响战斗力太多。

并且以老带新的也能让新兵迅速熟悉军中规矩和行阵之法,快速的融入军中。

至于从头组建一支新军的难度,和已经成型的军队扩充编制完全是两码事。

不过眼下各部都在各处驻守,或是有任务,于是他就学习了一下后世的新兵训练方法。

先让各部的抽出一个都尉或者校尉,带领队正、什长和伍长,去负责训练新兵。

至于征兵,则晓谕各县配合。

不过让李元徽意外的是,征兵的消息一经发布,庐江本地的豪强都带着部曲来投军,以周本的叔父周虬、堂弟周敖为首,另有舒县豪强李肃,李义恭兄弟,皖县大族乔氏家主乔孝玠。

这些强宗豪右可不是带着几十个人来投军,是上来就要举族相托的架势。每家少说都有数千部曲。

李元徽都被这些人的热情吓到了,急忙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好好招待。

随后又跟李青莲、郭风和等人商议之后,最后才定下安置方法。

这些大族举族投军,也就意味着你不能给他们的官职太低。

于是乎,周虬、李肃、乔孝玠等六人,皆授鹰扬郎将。

另有周敖、李义恭、刘晋卿、成浚、王均等数十人皆为校尉。

各自授予其官职之后,李元徽将这些人的部曲,合计两万四千余众,分作六部,由鹰扬郎将领之,又以庐江太守卢象为江北护军,都护六部。

李元徽心中清楚,若没有这位庐江太守卢世叔的思想工作,这些大豪绝对不会这么痛快的举族投效。

所以,投桃报李是个很好的美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3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