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二章溜号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对于一个注重传承的世家来说,嫡长子的地位毋庸置疑。

李源对长子李孝俨是倾尽心力的培养,最为器重。甚至已经打算在接受禅让之后,就封他为太子。

甚至他已经想好了对几个儿子的安排。

老二居凉州,抵御突厥,控扼西域,钳制诸羌胡和吐谷浑,且河西的核心地带武威一代也算得上是富庶,又有商路之利。

老三居蜀中,天府之国,且又是比较独立的地理单元,必须是自家亲族镇守,还可以牵制荆州的曹烜。

老四还是淮南,等他拿下江东,就让他居于江东。

而老大,被封为太子之后,就让他在洛阳,经营关东诸州,在拍给他精兵强将,定然可以一统河北,坐稳太子之位。

但却没想到,他寄予厚望,悉心培养的继承人,就这么走了。

李源此刻的心情是悲痛欲绝。

李三郎和李大娘子姐弟两个也同样面露悲戚,三郎跟四郎年纪相差不大,同样也是长兄带大的,兄弟情分自然是非比寻常。

李孝俨的长子李承安更是直接跪在棺椁前面,哭的悲痛欲绝。

李源回到长安之后,李孝俨的丧事也正式开始筹办。

主持丧仪的司马修业,早就准备好了皇子亲王去世所用的礼节。实际上是违反礼制的,但李源却很满意,对司马修业也表示了赞赏。

几日后,李二率军返回,正赶上李孝俨出殡,葬在长安城外的龙首原。

而李四,是在葬礼结束之后的第五日,才率领大军回到长安。

虽然早有预料,但得知长兄李孝俨去世之后,李四还是觉得不真实。他甚至没有去丞相府交割兵马和符节印信,直接就命人带他去城外的长兄墓地。

甚至亲眼在城外的龙首原之中看到兄长的墓碑之后,仍旧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一瞬间,他脑海之中闪过的,全都是那个已经快到中年的男子,温文尔雅的唤他“四郎”的模样。

音容笑貌,不断在脑海之中回旋。

他没有流泪,也没有表现的十分悲戚,就是站在哪里,皱着眉呆住了,一动不动。

半晌之后,李元徽感受到了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头看,是父奉命来寻他的三哥。

“四郎,回去了,阿耶等你呢。”

李元徽点点头,骑上了马跟着三哥一起回了城,随后直接进了皇城内的大丞相府,去面见父亲李源。

大丞相府的大堂上,李源的一众亲信和几个子侄都在。李源看起来,比十几日前分别的时候,看起来老了一些,其脸上还明显带着戾气。

见到李元徽进来,也没好气:“何故来迟?”

李元徽闻言如实道:“去看大哥了。”

李源闻言,顿时戾气消散了大半,在想说什么责备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心腹裴继见状,知道李源又想起早逝的长子,心头肯定是不痛快,于是赶忙岔开话题说起正事。

所谓正事,也就是禅让之事。

慕容昌被李二带回来之后,就软禁在了宫里的一处偏殿,有专门护卫负责监管。

追随他起事的,包括何常、慕容言庆等主要参与者,全都下狱了,会按照谋反来处置,基本上就是族诛了。

数百参与谋反的士卒除,除了逃散一部分,余下已经全部处决。李源还要株连其家小,却被司马修业和裴弘德劝住了。

李三则亲自带着皇后李茸和她生下的孩子去见了小皇帝慕容昌,看见自己的孩子之后,慕容昌终于是答应了配合李家接下来的禅让流程。

第一步先是下罪己诏,把擅杀大臣和勾结突厥的罪过全都揽过来。

随后就是走禅让流程。整个流程需要走一个月,三辞三让。

本来李源都想先把慕容昌废掉,在立一个皇帝,然后在由新皇帝走禅让流程。

但司马修业却说,皇帝失德,正好让他下罪己诏,然后在“主动”禅让,那不更是名正言顺?

李源其实也不想等了。毕竟夜长梦多。

实际上在攻下长安之后,李源已经具备了称帝的条件。但他却没有急于一时,而是打算先把洛阳收复,在进行禅让程序。

却没想到,横生枝节。

现在慕容昌搞这么一处,政变失败,并且勾结突厥人也是把大臣们对大燕的最后一点念想也败的差不多了。

所以这个时候禅让也是正当其时。

这些事李家兄弟都没插话,也用不着他们操心这些琐碎事情。自然有宰相们去操持。

不过接下来讨论的事情,就跟他们有关了。

包括徐州、兖州、豫州等诸多郡县的人事任命调整,驻军换防,以及对洛阳的防御调整部署。

基本上,最大的分歧就是李二和李三,谁来镇守洛阳。

不是李元徽谦虚,李源的元从团队和庙堂上的大臣,一个支持他的都没有。

是一个都没有。

大抵就是,凉州陇西跟过来的一众将领和幕僚,和几个能在大丞相府有一席之地的朝中大臣都支持李二镇守洛阳,而跟随李源从蜀中出来的元从们,大多是支持李三郎。

李四完全就是观众看客。

这也昭示这李四本人在朝中的根基有点过于浅薄了。

毕竟他的基本盘全都江淮,朝中他相熟的大臣,恐怕只有从扬州刺史转任少府的高智兴,以及前庐江太守卢象,现在是户部侍郎。

但这两人位置虽然不低,但却都没有进入李源的核心决策圈子,也自然谈不上能起到什么助力。

李元徽也的确是就没想过要把洛阳纳入势力范围,所以也就是看热闹,甚至因为想着一些事的缘故,难免有些心不在焉。

李源正是烦躁的时候,他没想到大郎刚死没多久,下面这些个人就开始纷纷站队了。

随后看到李元徽神游天外的样子,便有些恼怒,虽然是没你的事,但也不至于这样吧?

于是,李源就出言问道,“四郎,你在想什么。”

李元徽闻言,收回思绪,看着堂上的众人,然后顿了一下。“我在想袁绍雄踞四州,兵精粮足,怎么就输给曹操了?”

这话一出,堂下众人全都鸦雀无声,纷纷看向李源。

倒是刚才默不作声的李三郎笑着附和道:“四郎一看伱就没好好看书,这自然是袁绍死后,袁家兄弟手足相残,被魏武所破。却不知道我们兄弟三人,那个是袁谭,那个是袁尚啊哈哈哈哈”

李二郎见状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兄弟三个笑了,堂上众人却都十分的尴尬。因为袁绍手下的人,也就是因为分别支持袁谭袁尚,导致内部分裂,最后如日中天的袁氏被曹操所灭。这其中固然也有其他因素,但最直接无疑是袁家兄弟同室操戈。

如果说李四的话,是无心插柳,那李三把这个话挑的这么明,很明显是在告诉众人也在告诉老爹,内斗和党争都要有限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7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