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二十九章摘桃子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濡须山北麓的这场大战,李药师率部疾行之后勇猛进击,最终取得一场大胜。几乎是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兵贵神速,什么叫神兵天降。

魏军最后越过东关的不足三千人,大部分都被唐军歼灭,其中斩首三万余,俘虏一万八千余,余众皆散。

唐军还在继续围绕巢湖剿灭魏军残余,前来接应的水师把皇帝曹炎和大将军陆恭仁等接上之后,又带走了数千败兵,其余的来不及登船,全部抛弃。

魏军水师在苗彻的带领下再度失利,连续组织了数次水战都不是唐军水师对手,接到曹炎后,苗彻也发了狠,集中全部大船,作为前部全力前冲,终于是冲破了燕军水师的拦截,当然这个过程之中也损失极大。

原本的七百艘战场只剩下二百余,兵力也只剩下一万余人。

吕钦在魏军水师突围之后,也继续尾随追击,乘坐他的五牙大舰一路顺江而下,仿佛找到了当年跟着杨景武参加灭南魏之战的意气风发。

一直追到下游的采石才停下了。

不是不能追了,而是没必要。因为再追下去可能一口气就打进建邺了,直接把东魏政权给打亡国也是有可能的。

但吕钦停下脚步却不是因为他要养寇自重,而是灭国之功他吃不下。如今年过六旬的吕钦,已经是大唐水师将领之中名为位最高之人了,

眼下吕钦已经是授封莱国公,镇南大将军,前不久还刚参与了灭东魏的之战,可谓功勋卓著。

身后的李药师率步骑数万人几乎是全歼了东魏的步军主力,这个仗打到这里,两人的功劳已经是足够大了。

虽然不至于功高盖主,但越过大江进攻江东,无论如何也得得到齐王的首肯和支持。东魏毕竟是立国十余年的,曹氏父子也颇有人望。

而眼下采石已经易手,建邺不过百余里,骑兵一天就能突过去。肉已经端上桌子了,早吃晚吃怎么吃,就不是他们能说了算的。

李药师也没有继续进兵的想法,反而是迅速派遣使者北上,将濡须大捷的消息和目前江淮的战事情况回禀洛阳霸府。

同样是在八月末,大唐皇帝亲征介休,攻城二十余日不克,乃退军还朝。

北线战场又恢复了战前的局面。

金秋九月,洛阳城。

露布飞捷的信使不断的高喊濡须大捷的战果,于是整个东都都知道淮南打了一个大胜仗。

至于这個胜仗的后续有什么影响,则大多数市井之徒是不清楚的,倒是有些江东的客商敢叹江东的东魏这次恐怕是秋后的蚂蚱了。

不过洛阳霸府的将领们和僚佐们则一个个都十分兴奋,甚至李元徽都喜形于色。

“为大唐贺,为齐王贺!”

“为大唐贺,为齐王贺!”

议事的乾阳殿之中,众人齐声道贺,李元徽站在阶上,负手而立,神采飞扬,犹如猛虎睥睨四野。

众人都知道这场大胜和目前的局势,对洛阳霸府意味着什么。

李元徽知道李药师、徐乾德这些人很能干,但还是为此感到兴奋,东魏此刻已经门户洞开了。收取江东的机会就在眼前。

灭国之功,谁不想参与?

而李元徽也在得意之后迅速冷静下来,开始思考接下来的安排。

是立刻就大军南下,还是等明年?

采石矶已经拿下,接下来只需要派遣大军横渡大江,随后就可以直驱建邺了

不等了,夜长梦多。

“朱德裕。”

“在”

“常雁衡”

“在”

“张坚”

“在”

“萧释之”

“在”

“李青莲”

“在”

“张镇恶”

“在”

“尔等都是随我江淮起事之元勋,东魏,是我们的老对手了,魏主曹炎已经在淮南丧师十万,此时江东必定震怖,你们各率本部先行,朱德裕!”

“末将在。”

“孤命你为征南大都督,使持节,督诸军南下。”

“末将领命,必不负大王重托。”

朱德裕双手抱拳,昂首朗声道。

李元徽第一个念头其实是想自己立即率军南下,也打出个三月灭国的战绩出来。

但他随即就放弃这个念想,最少现在他还不能动。

因为现在洛阳是他的根本,坐镇东都不仅是跟关中长安那边抗衡,还要防备北汉南下。

现在委任朱德裕总领战事,平定江东还算事?

至于功劳不功劳的,那就更不是事了。以他现在对麾下的队伍控制力度,手下这些英雄豪杰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除了他,没能把江淮武人、山东门阀和京洛勋贵们整合起来。

而现在最为关键也并不是南下的问题,而是需要让关中增兵数万,协助洛阳防备北汉入侵。

为此李元徽亲笔书写奏表,请求皇帝派遣原本来关东,同时让荆州、邓州、湘州的水师以及机动兵力支援灭东魏之战。

八月末才回到长安的李三郎在九月中旬就收到了李元徽的亲笔信,以及江淮战事的军情战报。

李三郎有些惊讶于江淮大捷,同时他也很快就意识到这意味什么了。

灭魏的机会,就在眼前。

不过中书侍郎祖君彦却马上劝谏李三郎,不要给洛阳派遣援兵,以防齐王成尾大不掉之势。

“齐王坐镇东都,建天子旌旗,麾下带甲十万,武骑千群,若在使其有灭国之功,陛下何以自处?”

李三郎听了这个话直接有些嫌恶了,以往祖君彦这个晋王府旧臣给齐王上上眼药他也是能够理解的,并且乐于如此。

但这种紧要时刻,他是不允许有人干扰大唐的一统天下的大业,肉必须烂在锅里。

“此事非汝能言。”

直接一句话就让祖君彦闭上了嘴。

随后在李三郎回京之后被任命为谏议大夫的魏征道:“陛下盛名,然齐王坐镇洛阳,需要抵御汉军南下,不得轻动,但伐东魏之战,却是至关重要,臣以为非亲王不能为主帅,当以晋王殿下为征南大元帅,总领诸军伐魏。”

李三郎听了这个建言之后,立即赞同。

这是让他派儿子过去抢功啊,这倒是个好主意。最少可以给儿子一个资历。

随后当即命人拟招,以晋王李承诲为征南大元帅,尚书令、温国公为元帅长史,署元帅府事。

兵部尚书越国公杨邃为元帅府参军,这就是要宰相之首的司马修业和一向擅长谋略的杨邃去给他儿子保驾护航。

发关中兵马左右卫二十个折冲府,南下与荆州军会师,而后顺江而下,参与平魏。

同时命左骁卫大将军都窦琮、右卫大将军段雄率三十个折冲府步骑精锐前往洛阳,听候齐王调遣。

洛阳诸卫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也相继出发,征南大都督朱德裕出发之际,李元徽亲自送行。

并嘱咐道:“诸将之中,唯有德裕出身最为艰辛,少历风霜,最是嫉恶如仇!也只有德裕最懂百姓之苦,孤要一个锦绣江东,风流建邺,宫廷珍宝卿等可分之,但甲胄战具、府库粮米、百姓衣食、台阁书简,决不可掠。”

朱德裕闻言当即抱拳道:“大王请放心,咱必定约束好军纪,为大王收江东之心。”

李元徽大悦,亲自斟酒给老朱,“孤就在洛阳等候将军捷报。”

老朱双手接过酒具,然后一饮而尽,“末将领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0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