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三章广武之围(四)

书名: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作者:高粱河车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6

围城已经超过一月了,突厥人始终没能完成此行最重要的目标,活捉,或者杀死大燕皇帝慕容英。

不过攻陷三十余城,掠夺的男女丁口,牲畜,粮食,财货,布匹等,已经让他们觉得不虚此行了。

但对于偏师主帅,阿史那结社来说,他这次率领偏师围困崞县,自然是希望能够攻破城池,通过盘问俘虏,他已经清楚知道城内目前有慕容英的儿子二皇子梁王慕容盏。

这可是条大鱼。

若是能够俘获他,对于广武城的人心士气,肯定会是极大的打击。

但对于突厥人来说,攻城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大军虽然切断了城内外的联系,却始终没法在燕军的坚守之下攻破城防,以至于不少人都动了退兵的心思。

毕竟游牧民族的最大优势从来不是与中原军队阵列而战,而是利用强大的机动性逐利而走。

有机会就上,没机会就走。

跟伟人的十六字真言异曲同工。

而忻口方面,冀州都督、夏王慕容麾,鹰扬郎将赵汝才,奋武将军独孤延庆等率领所部军马赶到,勤王大军陆陆续续汇集了十余万众。

这也给了突厥人很大的压力。

众人想要推举夏王慕容麾为临时主帅,但被他以初来乍到,不熟悉情况断然拒绝,又推举高阳王慕容颌,慕容颌也以自己人马太少,不肯担任临时主帅。

最后只剩下两个选择了,并州都督宇文涉和左领军将军赵翊。

宇文涉看起来应该是不二人选,毕竟现在众人都在并州地界,勤王的文武官员又以并州治下居多,在两位宗室避嫌不肯出头之后,但之前赵二的串联起到了些作用。

宇文涉虽然是并州都督,但他刚刚接任不久,威望不足,而赵大作为第一支成建制赶到战场的大军,又屡经战阵,声名远播。

而两个宗室避嫌之外,也不肯参与推举,就让推举主帅这件事陷入了僵局。

这时候赵大主动站出来,自己要率领本部作为前军,先行与敌军打上一场,以解崞县之围。

众人对此自然是没有什么异议的,还询问他需不需要什么支援。

赵大只提出他出战之时,众军能为他护卫侧后。

包括宇文涉在内的一众将领自然是一口应下。

“大哥,你是打算借此机会打个胜仗,卫王来了之后会增加几成胜算?”

出了联军营地赵二才开口问道。

赵大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借着这场仗打出個威风来,等卫王来了,自然会对我委以重任。”

回到大营赵大立即擂鼓聚将,参军赵二指着地图为众将见解形势:“突厥大营的正东方向,崞县城池的东南面,有一处高地叫做子于原,原上地势开阔,水源也很充足,足可以屯兵驻守...”

鹰扬郎将王赟听完之后立即献计道:“将军可以给我千人抢占子于原,可居高临下俯视突厥大营,将军率军攻打大营正面,在将他们诱到远处,我可以率军趁机奇袭突厥营地,必获全胜。”

众人听完之后,都默然不语,然后还是赵二出言道:“王将军的方略很好,只是有些问题,子于原距离突厥营地只有六七里,突厥人不会不在这处原上布置岗哨,而我军步兵走山后小路,一旦被突厥哨探发现,他们不禁可以立即抢占,还能立即以骑兵包抄,切断我军下山之路,到时候上山的人都没了活路...”

王赟闻言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倒是赵大冲他摆了下手,示意他不用在意。

这时候陈留郡丞郑善道却出言道:“王将军之策,其实未必不行。”

郑善道二十三四的年纪,短须微翘,身高七尺有余,身材微胖,一张面孔看起来很是面善,眼睛不大却很有神采。

赵二闻言道:“还请韩郡丞赐教。”

郑善道摇了摇头道:“赐教不敢当。”

随后走道地图前,指着地图道:“这段时间我也查看了附近地势,偷上子于原的山后小路,还是位于滹沱河以东,我们如果出兵,前有山,旁边有水,后有突厥军队包围,此为绝地。但王将军的战术,只要稍作变动,就能够挫败突厥人。”

“那就是让偷袭子于原的队伍,作为佯攻,引诱突厥人包抄,而我军主力在背后袭击突厥人的包抄队伍,这样一来,突厥人就会面临前有山旁有水的窘境,无法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和弓矢之利,只能被我军堵在狭小的区域内。”

郑善道指着地图侃侃而谈,颇有些意气风发的模样。

赵大闻言很是满意,倒是赵二还有疑惑,继续追问道:“那我们上山担任佯攻的轻兵怎么办?还有突厥人如果从子于原西面上了山,居高临下对我军威胁也很大。”

这个问题却是赵大来回答的:“这就不用担心了,佯攻的轻兵能战则战,不能战可走其他路下山,至于突厥人从西面上山的队伍就更不用担心了,下了马的突厥人不足为虑,上了山就更是如此,如果该跟我们步战,求之不得。”

说罢又看向郑善道道:“郑郡丞的方略精妙,如此施展我军定能首战大胜,壮我军士气。”

郑善道说话的语气十分谦逊,却显得有些不冷不热:“将军过誉了,此战对我军十分重要,还要将军亲自操持。”

赵大点点头,然后朗声道:“天子蒙难,是我等臣子之耻,我们从黄河边上,一路疾行赶到这里,就是为了解救圣人之危,如今勤王大军陆续来临,我们要让他们看看,跨越千里而来,可不是只为了争一个勤王首功。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众将齐声道:“唯将军之名是从。”

“王赟。”

“末将在。”

“你率一千步卒,从滹沱河以东的后山小路偷上子于原,引诱突厥骑军渡河包抄。”

“末将领命。”

“韩铎,石彦超。”

“末将在。”

“你二人随我,率精兵八千在后,进攻突厥包抄骑兵。”

“末将领命。”

“李承勋,刘庭让,你二人率骑兵在后,以作策应。”

“末将领命。”

“其余各部,留守大营...”

赵大做完了一切部署,众人领命而去。

“大哥,上了战场一切小心,你是一军主帅,不可亲身犯险。”正在帮兄长整理甲胄的赵二嘱咐道。

赵大放声笑道:“二郎放心,此战定叫突厥人晓得我的厉害。”

不过看到兄弟眼中担忧的眼神,还是收敛了笑意,轻轻点点头。

又拍了拍的他的肩膀,“放心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831s